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06出版

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1937~1945)

电子书

26.7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4人在看
先晓推荐
本书将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放在政治发展的宏观视域来分析,通过文献查阅和理论分析,回顾总结陕甘宁边区建立之前的农民政治参与状况,总结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初期的政治生态及中共的动员政策,系统梳理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参与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状况的评价指标,最终提炼总结出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4851-1总页码:240
字数: 245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将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放在政治发展的宏观视域来分析,通过文献查阅和理论分析,回顾总结陕甘宁边区建立之前的农民政治参与状况,总结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初期的政治生态及中共的动员政策,系统梳理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参与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状况的评价指标,最终提炼总结出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展开

图书摘要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综合运用了历史研究方法、政治学的生态分析方法、个案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1937~1945年的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状况进行研究。
为了更好地把握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状况,本书对陕甘宁边区建立之前的农民政治参与状况进行了历史考察。首先分析了陕甘宁边区建立之前这一地区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况,以表明陕甘宁地区农民对政治的消极态度主要是农民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不全是因为农民本身的顺从或冷漠。本书认为,在传统的以人治为特征的封建社会,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被排斥在政治过程以外,他们仅能以偶发性的、曲折隐晦的、非法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要求,难以与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参与相提并论。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尤其是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自由平等观念,法治观念,以及独立、自尊、自信的个性意识,陕甘宁地区农民的政治参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然而各地成立的革命政权很快被北洋军阀所窃取,尤其是辛亥革命对于环境封闭的陕甘宁地区农民社会生活的冲击很小,故辛亥革命爆发后社会变动时期这一地区农民政治参与仍是有限的。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中,陕甘宁农民以推翻封建军阀统治为目的,组织农民协会,掌握乡村政权,参与国家政治事务。革命性是中共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同过去的农民起义的根本不同所在,也是大革命时期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特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人民革命斗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的新时期,相继建立的陕甘边和陕北苏维埃政权,不仅给予广大劳动人民前所未有的政治权利,也为农民参与政治提供了多种途径,农民参政积极性日益高涨,但农民的政治参与依然较为有限。
随着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立,边区成为中共独立施政的合法区域。其外部免受日军直接入侵,内部减少了激烈的军事冲突,边区农村开始呈现相对和平的政治局面。但是,由于在边区多数县中共产党政权和国民党政权并存,部分乡村政权仍把持在地主豪绅手中,同时,作为抗战的总后方,边区不断遭受来自日军和国民党所扶持的汉奸土匪的侵扰,这些是影响边区民主政权巩固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作为抗战主体力量的农民群众也表现出对于中共政权的怀疑和观望态度,这是边区政府成立初期边区农村社会呈现的较为复杂的政治生态。基于此,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边区民众的政治参与,试图以此来调动民众的抗战热情和积极性,使边区大多数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政权产生最大限度的信赖和认同。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若干动员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的政策和策略。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下,边区农民通过参加选举运动、参加政权、参加中国共产党及各种民众团体和群众组织、参加边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卷入抗日战争和边区的建设中去。这一时期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既有以政权建设为中心的参与,也有以维护自身利益为中心的参与;既有对国家政治层面事务的参与,也有对基层政治事务的参与;既有时事政治的了解和讨论,也有国家政治事务管理的实践;既有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关注,也有对干部群体的监督,农民参与内容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为了对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的状况有更直观、清晰的了解,本书以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两次选举运动为例,对陕甘宁边区农民的政治参与实践展开进一步分析,就边区农民在选举准备环节、选举大会上、参议会上的政治参与情况作了详细的阐述,再现边区农民参加选举的生动情形。在重点考察农民参加乡选的同时,对农民在区、县级乃至边区一级的选举情况也作了一定的阐述,这是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较为少见的。相较于第一次选举运动,以落实“三三制”为内容的第二次选举运动更加强调对选举各个环节的贯彻落实,在民主的实践中更贴近农民的实际,更加注重对农民的民主锻炼和政治教育,故民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这不仅表明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表明只要政府真正给人民以民主,施以深入的民主教育,人民是会运用民主的。
那么,如何评价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的政治参与?本书从对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的量的评估和质的评估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对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的量的评估,陕甘宁边区农民无论是在参与人数上,还是在参与范围上都较以往大为扩展。另一方面,对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的质的评估。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不仅有效地动员民众参加抗战、保卫边区,保障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存在、巩固和发展,深刻影响了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而且提高了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推动了农民自身解放。在这里,本书特别分析了不同阶层农民的政治参与态度。同时本书也指出,边区落后的经济文化水平、囿于抗战前提下的民主政治及不健全的民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全面抗战时期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的效果。
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的政治参与,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进行的,表现出同其他历史时期、其他根据地不同的政治参与特点,主要体现为:第一,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是一种全面的、多层次的政治参与;第二,陕甘宁边区农民在中共动员下围绕两种政权的政治参与;第三,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以合法参与为主要形态;第四,陕甘宁边区农民参与具有一定的策略性。陕甘宁边区在整合不同阶层农民利益、注重动员以唤醒农民参政意识、探索协商民主以扩大农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参与方面成效显著,对于我们今天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治参与;农民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