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06出版

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19)

电子书

44.4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8人在看
先晓推荐
●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国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社会文化的集合体。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各类大运河规划、规范、法规,涉及遗产保护、旅游规划、河道管理、交通运输等四大类内容,在制度层面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目标和框架。 ● 自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运河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旅游事业迅速发展,交通运输量逐渐增加,运河文化研究得以深化,运河学概念被提出。 ● 本书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运河文化保护、研究,水利、航运、环境,经济发展,运河城镇等几个方面,利用官方数据和实际调查资料,对中国大运河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做出细致的考察和梳理,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4661-6总页码:348
字数: 327千字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共同推出的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报告。书中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运河文化保护、研究,水利、航运、环境,经济发展,运河城镇等几个方面,利用官方数据和实际调查资料,对中国大运河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做出细致的考察和梳理,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

图书摘要
本书是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共同推出的第二本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报告,共分为八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第二部分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篇,第三部分为运河文化保护、研究篇,第四部分为水利、航运、环境篇,第五部分为经济发展篇,第六部分为运河城镇篇,第七部分为他山之石,第八部分为附录。共21篇研究报告。
总报告认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保护、传承、利用为基本原则,是国家、大运河流经区域政府及社会各界进行文化保护、学术研究、环境规划、社会经济建设和区域协作发展的指导思想。一年来,文化带建设在强调大运河物化本体、线性长廊、活态文化的基础上,突出了大运河文化的建构性特征,即大运河文化与人的关联、大运河的时代性和战略性。实践层面,包括河道管理、旅游开发、文化保护在内的多项工作逐一展开,并逐渐形成“大运河发展模式”的雏形。作为一个沟通南北、连接古今的交通大动脉,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逻辑与发展规划,是在自然文化整合的基础上,强化国家战略及人本要素,通过建设形塑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华文化。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篇对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果进行了总结,进行了趋势预测,提出了政策建议。
运河文化保护、研究篇对运河文化物质及非物质遗产、文化景观、文化记忆、博物馆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水利、航运、环境篇分析了京杭运河沿线生态环境问题现状与对策、北方运河通航的可行性以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相关问题。
经济发展篇聚焦中国大运河城市经济形势以及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运河城镇篇分别探讨了大运河沿线的浚县、台儿庄与窑湾三座古镇的历史和发展状况。
他山之石对巴拿马运河的历史与当前问题进行了分析。
附录部分介绍了运河沿线的相关机构。
关键词:大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 运河学 水利工程 文化带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