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12出版

人类学方法论的中国视角
谭同学
关键词:
纸质图书

暂无

电子书

58.8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3人在看
先晓推荐
在现代学术知识生产中,注重将他者眼光之所见凝结为民族志的人类学,有独特的魅力。但在不少欧美人类学民族志里,写满了他者社会文化细节,却很少有他者真正“说话”。对此做简单道德批判,显然不如细思改进方法论和操作方法重要。褪去将他者当作实验玻璃瓶中的青蛙般看待之“科学”外衣后,阐释被认为是当代人类学重要的方法论根基,但谁阐释谁、阐释什么、怎么阐释,依然是问题。在此意义上,民族志并非“写”而是“做”出来的,“做”得好坏,不仅与不同主体的认识角度、水平有关,更与阐释的权力实践有关。“做”民族志,就必须让他者“说话”并与阐释者平等对话。中国经验的厚重、广博与多样性对这种“做”法,既有视角多元化也有理论主体自觉的意义。 本书不仅是一种对人类学方法论“中国视角”的探索,也对多学科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28-0212-1总页码:244
字数: 235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篇,每篇三章,第一篇“”他者声音与’做’人类学”分别探讨了人类学方法论中的“文史哲”传统、交互主体性阐释、实践与民族志研究方法三个主题;第二篇“经验主体与理论自觉”分析了中国乡村研究、家文化、参与式理论三个主题;第三篇“理解中国类型与层次”从个案研究层面对人类学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第四篇“人类学与民族学交叠”则从人类学与民族学交叉的视角,对中国人类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每章都结合国内外学界人类学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学术述评。

展开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关注先晓书院
了解更多专业知识

先晓书院APP下载

下载APP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