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11出版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互动机理及政策优化研究

纸质图书

暂无

电子书

35.2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1人在看
先晓推荐
本书在界定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空间异质性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现状、发展演变规律及良性互动的内在机理等进行探析,借鉴国外城镇化的做法,从空间异质性角度出发,对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政策提出建议,科学构建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政策体系,从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环境质量,促使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28-0791-1总页码:216
字数: 215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在界定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空间异质性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现状、发展演变规律及良性互动的内在机理等进行探析,借鉴国外城镇化的做法,从空间异质性角度出发,对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政策提出建议,科学构建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政策体系,从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环境质量,促使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展开

图书摘要
城镇化不仅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作为扩大内需的潜力增长点,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巨大动力。但是,城镇化不仅代表着农村人口迁移和城镇土地扩张,其本质上反映的是农村转移人口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土地功能与用途的转型。所以,根据城镇化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可以将其划分为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种形式,只有两者协调共生,才能实现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不仅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探索,并已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来看,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不一致、城市人口与城市建设用地脱钩、城市建成区与农业用地规划不合理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尚未实现协调发展。因此,对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良性互动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本书以空间异质性为切入点,通过对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演变规律及良性互动内在机理等进行探析,构建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政策体系,为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本书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研究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必要性。通过对我国城镇化运行现状及效率的分析,指出如何根据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及空间异质性特征来科学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管控策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研究创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依据。通过对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空间异质性等内涵进行界定,对精明增长、区位理论、结构理论等概念进行剖析,对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度量方法、相互关系、动力机制等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原因。再次,从空间异质性角度出发,对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并根据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相关特性,采用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两者的互动关系进行现实考量,同时考虑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空间依赖效应,运用多种模型和方法探析了两者良性互动的内在机理。最后,在借鉴国外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良性互动做法基础上,依据空间异质性所导致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在空间分布特征、动态耦合关系、外在拉力和内在推力等方面的不同,确定了顶层设计与区域差别化相结合、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遵循客观规律、突出质量内涵四个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原则,依据差别化原则对户籍政策、产业发展政策、经济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土地规划管理政策、农地流转政策、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界定了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内涵和互动机理,并指出经济因素、税制改革和就业环境是导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形成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因素中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水平、不同用途土地的经济政策以及经济外向性程度等是造成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税收种类、税额来源、税收收入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内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发展出现异质性特征;土地、户籍身份、社会福利等就业环境等是造成各地区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差异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因素。
第二,依据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人口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从土地规模、土地投入、土地产出三个维度构建土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动态耦合模型、地理加权回归等分析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结果显示,各地区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并不一致,且大多未出现明显的收敛趋势。
第三,基于空间异质性视角,对我国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现实考量。利用核密度分析方法与冷热点分析方法分别探讨了人口、土地以及综合城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重心模型等探索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空间格局、重心演变轨迹及变化规律;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了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的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仍然面临着速度和质量发展不均衡以及两者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困境。
第四,考虑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空间依赖效应,探析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内在机理。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外在拉力的空间异质性,结果发现,人口密度、社会保险指数、基建投入、人均GDP、产业高级化指数、金融规模、建筑业总产值、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出让金等会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或抑制城镇化进程;利用调查研究法分析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良性互动内在推力的空间异质性,发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推力的积极作用和城镇推力的消极作用同时存在,因此要促进农村人口更加合理有效地向城镇聚集,实现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并举。
第五,借鉴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构建中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德国均衡城镇化发展道路,英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辅相成的模式,法国工农业与城市化同步发展的模式,日本以大都市圈为主、大中城市与中小城镇共同发展的城镇化道路,韩国城乡互动城镇化发展模式以及美国低密度、蔓延式城镇化发展模式都促使这些国家城镇化良性发展,而反观拉美地区缺乏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却催生出一系列问题。基于此,应从中国国情出发,把握好城镇化发展规模,遵循城镇化发展特定规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第六,从空间异质性角度出发,依据资源、环境、产业发展阶段等的空间异质性所导致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在空间分布特征、动态耦合关系、外在拉力和内在推力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国外城镇化发展历程和经验等,因地制宜构建包括户籍政策、经济政策、产业发展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土地规划管理政策、农地流转政策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在内的城镇化差别化发展路径。其中,从区域特征和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制定户籍政策;从投资、出口、消费角度出发,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从承接产业转移、区域资源优势角度出发,探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具体产业发展措施;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和构建社会公共保障应急服务体系的角度出发,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具体的优化建议;从土地供应政策与合作政策角度出发,对土地供应提出差别化意见;从土地管理和集约用地角度做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从人均耕地面积和土地补偿角度制定农地流转政策;根据集体建设用地的存量与溢价程度来采取差异化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和措施。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