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03出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2)

电子书

51.2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12人在看
先晓推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2)》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撰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第十二本年度发展报告。 本书坚持“以史学家的使命,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写史立传;以学术人的良知,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铺砖垫瓦;以战略家的眼光,为中国遗产保护与文化发展出谋划策”的理念,面向参与非遗保护实践的各方主体,解读国际理念与国家战略,报告最新成果,推广中国经验。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十周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非遗保护在这一年中深挖红色基因,巩固非遗保护基础,深化理论研究,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融入国家战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经验的非遗治理模式。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28-1394-3总页码:268
字数: 248千字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总报告、分题报告、年度热点,以及大事记四个部分。 一、总报告题为“2021年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全面疏理我国2021年度非遗保护实践中法制、名录体系建设,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数字化保护,传播传承,学术研究等问题经验与发展趋势,开展理论探讨,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分题报告为十篇,按照我国非遗名录的十大门类,分门别类地撰写一篇2021年度保护发展报告。(1)总结各门类2021年度非遗保护实践工作概况。(2)分析各门类非遗保护实践难点、重点问题,就难点、重点问题做学理分析和保护经验总结,提出合理化建议。(3)预测各门类非遗保护的趋势。 三、年度热点:对2021年度非遗热点进行评析。 四、大事记和附录部分,疏理2021年非遗保护重大事件和重要资料。

展开

图书摘要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总报告《新时代中国非遗保护与治理新方向》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十周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在这一年中深挖红色基因,巩固非遗保护基础,深化理论研究,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融入国家战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经验的非遗治理模式。我国非遗保护应进一步发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加强非遗档案建设,从“新文科”视角推进非遗学科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绩效评估体系,推动非遗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
第二部分为非遗与国家发展战略。《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红色非遗保护发展报告》从非遗学科本位界定了“红色非遗”,认为红色非遗在培育文化认同、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进展、问题与对策(2018~2021)》指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以来,切实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传播与创新发展。西部乡村文化开发利用水平不足、农民“弱参与”是当前非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应巩固深化非遗保护制度、加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充分激发乡村内生力量,从制度保障、动力牵引与主体效能等方面寻求突破。《城市治理视野下的非遗保护实践》提出,非遗保护与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命题。从具体实践看,主要表现在非遗讲好城市故事、助力城市更新、服务城市基层治理、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四个方面,存在各方角色定位不清、城市非遗传承设施平台落后等问题。《文化基因与非遗文化基因研究论略》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基础,结合基因理论、文化基因理论,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基因“ICH-cDNA”界说,认为可通过渐序性逻辑对非遗文化基因进行解码研究和基因谱系绘制。
第三部分为非遗理论研究。《非遗在社区研究》考察了这一政策的实施情况,认为它在调动社区民众参与非遗保护、构建非遗关联网络、营造非遗空间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是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的可行路径,但仍需梳理“非遗在社区”所蕴含的保护理念,加快非遗的社区赋权、利益相关人合作机制建立,加深对非遗关联网络认识,发挥非遗及其相关人与物的能动性,建立非遗实践“内生机制”,健全“移入型项目”保障机制。《元宇宙视域下非遗数字化形态探究》结合元宇宙概念,根据应用中是否存在交互,可将非遗元宇宙的应用形式分为数字再现和虚拟在场两种,其中数字再现的应用又可根据信息的完整与否分为降维投影和多维模拟两种。文章指出,非遗元宇宙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应用形式为降维投影,面临着缺乏系统规划、技术不成熟、应用门槛高、缺乏代表性应用、资本绑架以及理论的深化革新等风险和挑战。《高校开展非遗传承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以广东省8所高校的非遗课程教育实践为例,探讨对接传统师承方式的新路径,提出存在非遗学科主体性不强的问题,需从理论-方法-实践“三位一体”推动非遗学科体系的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留住乡愁”》从文化记忆角度分析,保护非遗就是留住乡愁,而多种形式的活动、节日仪式、乡村记忆工程、国家文化公园等将非遗融入生活,让人们记住乡愁。
第四部分为非遗的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融合媒体》指出非遗运用融媒体多渠道传播传承成为必然,但这并非渠道的叠加,需要更多深入研究为其发展助力。
第五部分为附录。
关键词:非遗 乡村振兴 治理  社区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