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05出版

陆学艺全集(全12卷)

电子书

暂无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0人在看
先晓推荐
★ 尽可能完整地收录陆学艺先生全部学术文献,同时尽可能避免重复 ★ 收录各类学术文献747篇(435万多字) ★ 在全部入选文献中,从未发表过或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文献238篇(115万多字)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28-0461-3总页码:5968
字数: 6310千字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陆学艺先生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研究专家,为了纪念陆学艺对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及改革开放作出的贡献,陆学艺基金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做了长时间的安排,专门成立了编撰小组,对陆学艺自1963年至2013年公开发表的论文、建议、书序、访谈、致辞等,未公开发表的手稿、文档等进行整理出版。 本书以时间为序,对陆学艺先生在“三农问题”、中国阶层结构、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陆学艺一生所做的贡献,对于中国社会学、农村、农业、农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编纂说明(代凡例)
序一怀念陆学艺
序二
出版者前言

第1卷 农村改革发展的黄金时代(1978~1984)
农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包产到户的调查与研究
序言
关于加速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问题
包产到户问题应当重新研究
包产到户的由来和今后的发展
——关于甘肃省包产到户问题的考察报告
关于包产到户的几个问题
安徽包产到户后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解决城镇居民吃菜难的问题
——来安县蔬菜大队实行包产到户的调查
农村政策问题的长期争论应该解决
——也谈阳关道与独木桥问题
为什么说包产到户仍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
农村包产到户后的发展趋势
包产到户的动向和应明确的一个问题
近两年德州地区农业大发展的启示
几统一下的包干到户将成为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中国农村市场正在兴起
农村市场向工交财贸战线的挑战
德州人民的喜悦和忧虑
精干简政,减轻农民负担
一个包干农户的家庭调查
后记
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

第一章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第二章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考察
第三章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兴起和发展
第四章农民为什么普遍欢迎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五章关于联产承包责任制性质的讨论
第六章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第七章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章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第九章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十章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意义
后记

第2卷 当代中国农村与农民(1979~1988)
农村改革
关于部分调整农村所有制关系的几个问题
为安徽联系产量的责任制声辩
大集体劳动并非社会主义农业的特征
处理好统包关系,是目前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关键
要及时制定对农村“先富户”的政策
以联产承包、分户经营为基础的合作经济
家庭承包制的农业经营方式为什么能长期存在
马克思主义的合作理论和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改革的若干基本经验
关于农村第二步改革问题
农村第二步改革和诸城经验
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当前农村形势和农业调整的几个问题
农业调整了,商业也要作相应的调整
当前农村形势和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棉花政策的若干问题
关于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的几个问题
再论棉花政策问题
关于德州地区发展战略及其实现途径问题
当前农村的形势和几个有关哲学问题的思考
“今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较多”的报道与实际不符
农业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
农村的形势和粮食问题
关于农村第二步改革和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问题
我国农村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和新对策
当前的农村形势和粮食问题
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和新任务
当前农村形势和农业问题
今年粮食减产后将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性建议
当代中国农民
要处理好农民问题
为什么在田间劳动的只剩下一些妇女?
——芦城公社劳动力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民负担加重,农民反应强烈
城乡关系
近几年城乡差别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值得注意
应当改变“离土不离乡”的观念
农村调查
关于农村调查的几个问题
关于建立农村体制改革试点县的初步设想
陵县蹲点工作汇报和建议
农村的伟大变革对社会科学研究提出的新课题
关于进一步办好陵县农村发展研究基地县的意见
把德州农村发展学院办成德州地区农村管理干部的摇篮
关于调查研究的问题
德州农村发展学院应运而生,得道多助
寄语德州农村发展学院首届毕业生
把德州农村发展学院进一步办好
陵县基地的典型调查方法是国情调查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关于县情调查的几点思考

第3卷 “三农”论(1989~1993)
农村改革
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
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为纪念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而作
社会主义道路与我国农业的发展
农村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发展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
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几个问题
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么建立
关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若干问题
关于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
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和保护农地的问题
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如何突破农业徘徊,跨上两个新台阶?
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粮食问题
不单是农业的警报
——一组令人警醒的数据
按价值规律办事扭转农业徘徊的局面
关于解决农业徘徊问题的几点意见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及其对策
走出经济困境的一着活棋
九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展望
当前中国农村的形势和前景
我国农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形势
粮食产量还是如实公布为好
农村发展的新阶段和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
农业要警惕再走扭秧歌的老路
关于当前农村形势和农村发展前景
当代中国农民
关于我国国情的报告
重新认识农民问题
——十年来中国农民的变化
农业丰收后要注意保护农民利益
——关于东北农村形势的调查
当前农村社会分层研究的几个问题
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和农民生活质量
现阶段农民分化问题研究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变革中的农村和农民
转型时期农民的阶层分化
——对大寨、刘庄、华西等13个村庄的实证研究
城乡关系
城市发展中的农业和农民问题
农村改革、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反弹琵琶和加快城市化进程
农村发展与改革城乡社会二元结构的思考
县域经济与乡村治理
搞活县经济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农村怎样实现?
发展型式的转换:从非均衡到均衡
——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举
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
——主谈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
进一步认识乡镇企业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农村调查
毛泽东与农村调查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
实证方法:十年团队型综合参与调查
继续努力,在国情调查和研究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农业县的农民行动和社会变化

第4卷 “三农”再论(1994~1998)
农村改革
节流与开源并举
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
给农民保护耕地的权力
包产到户:中国改革的最早突破
20年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
中国改革开放20年
农业形势与农村现代化
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粮食涨价是一个信号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发展前景
当前的农村形势和农村持续发展的前景
治理通胀必须调控粮食市场
1995年粮食棉花生产形势分析
全国的经济社会形势与陵县冬季农业的意义
今年棉花形势更加严峻,棉花政策亟须调整
要为形成新的粮食增长高峰准备条件
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
关于农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今年粮食大丰收,明年不要又掉下来
走出“三年一徘徊”
——陆学艺谈我国粮食生产
对1997年粮食减产后的几点思考
农村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展市场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农村发展的前景
我国农村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战略
1997年粮食减产是市场调节的体现
对当前农业生产形势的看法与建议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农村跨越了三个时代
关于农业农村文件学习的体会
日本农村发展变革的经验中有许多值得中国研究和借鉴
中国农村现代化问题
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方向
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
关于苏南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
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产业化提出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探析
迈向新世纪的中国农村现代化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条现实途径
农民与农民工
中国农民的分化与分层研究
靠中国农民养活中国
农民问题的实质和特征
中国的城市化要考虑几亿农民“进城”的愿望
把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研究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好
农民问题:中国的一大难题
关于“民工潮”问题
抓紧抓好培训工作
城乡关系
关于农村城市化的几个问题
农业的问题在工业农村的问题在城市
调整优化城乡结构保护促进农业发展
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社会变迁
调整城乡社会结构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县域经济与乡村治理
晋江模式是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的一种形式
晋江模式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作出了贡献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各类村级组织关系的协调
——新时期完善农村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
如何面对农村封建迷信的盛行
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
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中国农民的分化
拓展视野谋发展
大名牌代表质量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是新增长点
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农村调查
中美社会学家合作研究的一项成果
一次合作研究的成功实践
——关于中日合作开展山东省农村社会变迁调查的回顾

第5卷 “三农”新论(1999~2004)
农村改革
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就与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入
要总结实施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经验
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坚持市场取向,继续深化改革
包产到户是温州模式的源头
关于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问题
现在农村的主要问题是体制问题
探寻乡镇改革之路
资源问题是社会问题
农民进城,土地怎么办?
执行规划比编制规划难
把权力交给农民
永佃制是最好的形式
农村也存在产权问题
须明晰农村土地产权
农业形势与农村现代化
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决策
——学习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文件精神的体会
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工作的新任务
农业50年
中国农村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中国农村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前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和任务
两岸农业合作关系展望
当前中国的农村问题
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用信息化推动农村的现代化
农民与农民工
不能再同农民顶牛了
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化与原因分析
农民减负后巨大财政缺口谁来补
减轻农民负担,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时候了
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方一计
中国农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农村要进行第二次改革,把农民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第一位
民工潮:卷起千堆雪
中国社会现代化就是中国农民的现代化和中国农村的现代化
如何看待农民工进城
农民工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本上治理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以农民工为本”的工作中
一亿农民工上了半个台阶
城乡关系与户籍制度改革
走出“城乡分治 一国两策”的困境
农业问题答案在农业之外
调整城乡结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应该重新确立中国城市化的方针
城乡分治之弊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最后要实现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进行体制改革
调整城乡关系,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
加快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
陆学艺谈改革户籍制度:让部分农民进城来
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真把户口放开了会怎么样?
户籍制度改革为城市化提速
“公安30条”未触及户籍根基
户籍制度改革越早越好
县域经济与乡村治理
晋江的实践证明了:群众是创造历史的英雄
当前县乡财政体制需要重新调整
为农村乡镇干部说几句话
从调整社会结构角度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乡村民主的作用及其有限性
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
调整社会结构,推进农村发展
农村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关于开展以发展小城镇为中心的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运动的建议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发展新阶段重要任务
中小企业情况的分析
小城镇战略与城乡关系
小城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村调查
从中观层次的百县市调查到微观层次的百村调查
写好“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的续篇
“三农”问题总论
关于中国农民、农业、农村现状的几点思考
“三农理论”是中国学术界的一项理论创新
关于召开一次中央全会讨论“三农”问题的建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优先解决“三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的十条建议
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发展和前景
关于解决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几点意见
文学要积极关注“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说到底是个体制问题
用体制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

第6卷 “三农”续论(2005~2013)
农村改革
要进一步探讨取消农业税以后“三农”问题的变化趋势
解决好“三农”问题亟须农村第二步改革
农村第一步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新一轮农村改革为什么难
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土地与地产:当前城乡社会的两个主要问题
把保护耕地的权力交给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改革现行土地制度
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修改《土地管理法》的意见
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专家眼中的后农业税时代
中国当前农村形势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怎样应对粮价上涨?
如何看待粮价上涨?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前景
农村发展的三个“黄金时代”和粮食安全问题
把东北平原建成中国未来的大粮仓
农民与农民工
给农民平等待遇已不可阻挡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给农民更多优惠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减少农民
过去的政策难让农民富起来
让农民获得市场经济的入场券
一本为农民寻找出路的书
还是农民在支持咱们这个国家啊
“民工荒”是个伪问题
要重视研究和解决农民工问题
个案剖析:一个善良的农民工为什么成了杀人犯
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呼喊
让农民工有机会进入中产者行列
从体制和机制入手解决农民工问题
不能把9亿多农民长久排斥在城市之外
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解决当代中国农民工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和解决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称谓解析
新生代女农民工群体剖析
农民工流动与农村社会发展
“农二代”难题:发达地区要做出一些牺牲
农民工应该享有均等的社会保障
流动人口问题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
城乡关系与户籍制度改革
城市化方针的检讨和成都市的实践
成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探索
推进城乡一体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
推进城乡一体化成都有很多东西值得总结
城中村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阶段
宁波江东区“三改一化”为城郊农村实现城市化创造了一个好模式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城乡关系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把二元结构“填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城市应成为“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重点
关于成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分析与实现路径
试点取得极大成功,良策还需继续完善
求解城市化的两难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化
提高质量是推进城镇化的当务之急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遵循社会建设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户籍制带来种种弊端
户改之辩
关于《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的几点意见
户籍制度改革难在利益调整
县域经济与乡村治理
县官写“县官”,实践者写实践事,难能可贵
晋江模式新发展为全国的县域现代化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
晋江县域现代化探索和启示
中国西部农村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晋江30年来的巨大转变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性变革的缩影
“太仓特色”的现代化值得推广
昆山经济社会发展60年的经验
泉州、晋江30年改革的经验是整个“中国经验”的一个典型
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是在县
晋江经验是我国县域现代化的典型范例
“三农”问题总论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实一步
陆学艺笑谈“三农”
发展变化中的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研究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新视角
新农村建设
从新旧临界点开始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
江苏省新农村建设规划应该立即叫停
日日新,又日新,新农村建设要抓住“牛鼻子”
新农村建设必须要让农民当家作主
当前农村形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让农民当家作主是建设新农村的重点
新农村建设要给农民自主权
打造农村发展第三个“黄金时代”的建议书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食粮和智力支持

第7卷 社会结构论(1990~2003)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巩固和加强执政党的阶级基础问题
做好首次全国社会结构变迁调查的工作
不可忽视的基础和不该冷落的研究
20年来大陆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分化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的第一个成果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
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问题
关于社会阶层研究的几个问题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对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状况的分析和研究
探寻中国社会阶层的变迁
俄罗斯社会结构变迁的探索和解释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
说法的剖析
走进十六大:陆学艺称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社会稳定
扩大中等阶层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特征
20年后4成中国人跻身中等收入者
对我国现阶段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再认识
私营企业发展的新阶段呼吁出台社会政策
以社会互动和社会交换为视角全面系统研究私营企业雇佣关系
中国私营经济、私营企业主阶层产生、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演变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改革开放加速了大陆的社会结构转型,加快了社会流动
职业结构与流动的研究是社会结构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京城“浙江村”典型调查是一项关于农民工与其流入城市
社会整合关系的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结构的变迁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轴和主线
21世纪中国的社会结构
——关于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
调整社会结构促进社会进步
中国及世界社会结构的变化趋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
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妇女社会地位的现状与发展脉络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中国共产党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关于肇东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实验区的几个问题
东亚金融危机的社会影响与中国应有的对策
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索
调整社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指标难于经济指标
今后20年更要追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经济和社会要协调发展
要点、重点与难点
区域社会结构与发展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社会学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论我国区域现代化
从政治、社会发展上全面落实中央的战略意图
关于海南工作的几点看法
区域现代化的探索
以社会协调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现代化
苏南归来的报告
无锡跨世纪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重点是要抓城市化
昆山20年巨变的历史记录
以城市化为主导的苏南现代化新阶段
加快经济发展要走城市化之路
以社会结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兼谈昆明县域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南山集团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典范

第8卷 社会结构续论(2004~2012)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新中国社会阶层分析
中国社会阶层的变迁与流动人口问题
培育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的近期目标就是要解决社会公正和社会发展问题
我眼中的《深圳九大阶层调查》
为什么要研究社会分层?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
关于通过人口普查制度建立全国社会阶层调查机制的建议
积极促进社会结构变迁是中西部地区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的研究背景、主要发现和社会反响
百万新阶层引领时代向前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级、阶层变动
中产阶层划分标准起争议:财富与职业的碰撞
谁是中国的中产阶层?
现在是中国中产阶层发展的黄金时期
你是中产阶层吗?
为“中产阶层”正名
私营企业家的成绩值得肯定
协调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剥夺劳动者
最迫切的任务是协调好各阶层利益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要协调好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关系
协调好社会阶层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协调阶层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研究
中国进入现代化的瓶颈
向“上”流动仍阻碍重重
不用担心中国出现大动荡
谨防社会结构固定化
社会结构未定型社会流动在加快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
加快推进两个转变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结构的调整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历史变迁过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2000~2005年:我国职业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变迁
努力构建合理、开放的现代社会结构
3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几个问题
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理论与方法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经济社会意义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
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动及其影响
中国社会结构亟待调整
调整社会结构才能真正解决当前的发展难题
没有社会结构改革难以实现现代化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对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几点意见
一腿长,一腿短,怎么能走快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进步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GDP造不出“橄榄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更加重视调整社会结构
可持续发展是把握社会进步的基准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要
化解矛盾构建和谐
不必消极看待就业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经验和成就对全国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
借鉴意义
我国社会建设比经济建设差了15年
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约15年要补好调整社会结构这一课
改变社会结构变动的“滞后”
新成长阶段:从经济改革过渡到全面改革
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怎么看,怎么办
别让社会结构成为现代化的“瓶颈”
区域社会结构与发展
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编的建议
无锡“十一五”发展过程中要突出强调优化社会结构
县域现代化是苏南模式的新发展
关于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人口规划
对安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
太仓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太仓
太仓社会建设要搞好顶层设计
求解“昆山之谜”

第9卷 社会建设论(1986~2007)
民生与社会事业建设
当前是群众对于改革开放心情最好的时候
要重视提高人口素质的工作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做好城乡社会保障工作
激发全民族的创业冲动
——一个社会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关于就业问题的对话
家庭赡养与社会保障的功能互补
关注弱势呼唤公平
党政领导机构中从事实际工作的一批社会学工作者是一支很重要的
社会学研究队伍
对《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几点意见
深化高校人事改革,推动高教事业发展
充分发挥“人才高地”的优势是北京经济社会进一步
发展的关键所在
创新的保障:关键要提高教育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关注民生,办好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建立城镇住房新体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研究
要像实行农村改革那样实行房改
深化房改和加快房建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重点
辽宁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社区与社会组织建设
天津市千户居民户卷调查工作卓有成效
发挥居民在城市社区自治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文明的“延伸地带”
社区服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加强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
社区建设将从城市到农村
温州社区建设的经验和主要特征
宁波市江东区建设“人文社区”的实践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
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重视农村社区建设
社会形势与社会发展
建立社会发展报告制度十分重要
关于社会形势研究的几个问题
开展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
要重视社会形势的分析与研究
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中国国情与当前的社会形势
可持续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的升华
“两会”代表、委员说新闻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
新阶段、新形势和新任务
——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与社会保障
尽快把合肥建成现代化的城市
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展望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中国社会形势分析
中国社会发展新思维
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社会
——2003~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关键时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
世界500强谁是中国好公民?
关于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十一五”规划的几个问题
论小康社会
小康大讨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关键时期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
希望实现“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与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社会结构中的农村问题
和谐社会需要“完美骨骼”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的“完美骨架”
倡导睦邻文化,共建和谐社会
社会发展综合试点意义重大,社会学界积极参与义不容辞
关于社会发展综合试点的几个问题
实验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历程回顾与建议
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
机构升格之风要刹住
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要重视对社会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社会政策:不可忽视的发展钥匙
针对社会转型时期城市犯罪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社会学视角:为公平与秩序付费
在纪念《代表法》颁布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建议
需要以公平为导向的社会政策
假如危机再来
社会学家诊治“城市病”
社会问题根源之我见
大胆的尝试和富有意义的探索
社会心态与生活方式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转型期的社会与心态
敬业危机影响社会的有序发展
重丧到薄葬:中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变迁
关于精神文明决议的几点意见
规范市场竞争提倡企业自律提倡“和商”精神
关于《婚姻法(修正案)》的几点意见
“这个时代的确太浮躁了”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真实记录
创建文明行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弘扬徽商文化,推进经济文化良性互动发展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20年来的民意调查报告是
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第10卷 社会建设续论(2008~2013)
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关于重点推进社会建设的几点建议
社会建设基本内涵与北京社会建设
新阶段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调整社会结构
中国未来30年的主题是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及其他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成立国家社会建设委员会的建议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的演讲
社会建设研究院要为推进北京市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社会建设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首善之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形势和社会建设、社会管理
讲协调:以人为本平衡发展
关于目前形势和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演讲
中国进入社会建设的新阶段
对成都社会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抓好社会建设,治“转型病”
我们抓社会建设抓得晚了
以社会建设为战略重点
我国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搞好社会建设,要先进行社会体制改革
社会建设论纲
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活样本”
新时期的战略任务是推进社会建设
社会体制改革要先行
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对社会建设地位的新审视
应尽快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
社会建设时代已经来临
城镇化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民生与社会事业建设
平均数掩盖了很多问题
“上学难”“上学贵”是特殊阶段的特殊问题
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管理和扶贫开发
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改革的成都实践
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关键
值得各级领导干部认真研读的一个研究报告
——向扶贫开发实践地区领导干部推荐一个好报告
社区与社会组织建设
志愿者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
如何促进志愿者队伍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工作
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的整合是社区理论建设上的一个有益的探索
社会形势与社会发展
中国的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变革深具中国特色
中国道路与社会发展
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
中国进入了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
对《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讲稿的几点建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访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陆学艺
加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社会管理是一门学问
加强社会管理,等于强化管理权力吗?
——关于“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问与答
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力作
——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讲座》
信访工作将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大有作为
加强城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刻不容缓
——访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
一套为推动信访工作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而编写的好教材
前馈控制:人类有史以来的梦想
——《社会管理的前馈控制》评介
社会现代化
社会建设上不去就不是现代化
社会建设到底建什么
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
大力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
中国未来30年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现代化
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现代化
分阶段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

第11卷 社会学学科建设与发展(1985~2012)
社会学学科建设
青少年犯罪研究在社会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借鉴国外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
主义的社会学
加强社会学的理论研究
中国社会学面临的新任务
改革和发展需要社会学
关于社会学重建十年来的发展情况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社会学所“八五”规划基本设想
社会学研究所要继续做好“补课”工作
“八五”期间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几点设想
中国社会学的重建与发展
加快社会学学科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要从研究室抓起
抓住机遇,加快社会学学科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历史回顾和当前的任务
社会学需加强应用研究
促进世纪之交社会科学的繁荣
时代在呼唤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的任务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
社会学工作者要研究解决社会体制改革、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伟大的实践会产生伟大的理论
社会学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西北黄土高原山村社会发展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当代中国社会学要实现三项历史任务
关于组织力量对若干重大社会科学课题进行研究的建议
当前的形势和社会学的任务
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新中国社会学50年
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命运与共
关于改院学术委员会为院学部委员会的建议
要加快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变化和分化,农村社会结构变迁
和发展的全面总结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学
当今正是社会学工作者大显身手的时候
关于北京工业大学建设文科院系的几点建议
关于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几点意见
社会学将进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社会学繁荣的时代正在到来
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大有作为
促进中国社会学走向繁荣与成熟
——中国社会学会开展学术活动纪实
社会学应该有个较大的发展
当前中国社会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学有个大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学有个大的发展
农业社会学,贵在突出实践价值
社会学的春天和社会学家的任务
社会科学界应加强对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中国乡村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品牌
我们要为白马就是马、社会科学就是科学而奋斗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关于研究生学习的几个问题
我与研究生培养
研究室是培育研究员的摇篮
所长的第一要务是聚集人才
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两点建议
应采取特别措施,加快社会学学科队伍的建设
学会做人最重要
在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做学问
大学四年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学会做人
心系社会,笃学成才
对新生入学后的几点希望
社会学国际交流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当代中国城乡家庭的影响
访德有感
中国社会学界在婚姻家庭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新的使命
中国的社会发展、社会变迁是各国社会学家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增进友谊,促进了解,交流学术
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和中日文化交流
访日报告
现在正是农村社会学家、农村经济学家大有作为的时期
21世纪的亚洲社会与社会学
亚洲的现状与未来强烈呼唤社会学发挥更大作用
从经济组织和网络变迁来探讨东亚经济社会的发展
当代中国社会中家庭、家族的经济社会功能
中国农村的现状和日本农村的比较
关于亚洲文明的几点想法
欧亚大陆要共同发展,共生共存,兼容并包
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中国社会学也正在崛起
社会思想史研究
整理和研究中国社会思想的两项任务
深入开展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基础性工作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高度重视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是中国当代社会学家的“文化自觉”
中国社会学的发展需要重温社会学的经典,追踪社会学的前沿
古为今用,加强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
研究方法与规范
搞好社会学方法的人才培训,推进学科建设
关于“做学问”的几点体会
关于做学问的问题
做社会科学研究,要面向实践,要到实践中去
关于做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学术出版物建设
社会学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有作为
关于编撰《社会学文库》的几点设想
做好地方志工作争取出一批优秀志书
把《百科知识》办成“没有围墙的大学”
社会变迁与地方志编纂
一部具有学科化中国化特点的好教材
总结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成就,推进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学理论
创新和学科发展
关于编写社会学教材的几点意见
关于加强《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建设的建议
学术组织建设
山西省社会学会的成立标志着山西社会学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社会学的使命
中国社会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社会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社会学发展基金会要为推动社会学学科发展尽绵薄之力

第12卷 其他(1956~2012)
早期文稿
我的志愿
哲学的中国
芦城公社见闻
论一个人的价值
论六对关系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
论王安石变法的基本经验与教训
要重视解决穷城穷市的问题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若干关系问题
包产到户好
农村新谚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的观点和探求真理的途径
纪念文章
悼念福武直教授
祝贺容肇祖先生95岁寿辰
十时严周:中日社会学交流的使者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学习冯定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同乡、同学、老朋友
雷老,中国社会学界的楷模
——在雷洁琼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费孝通与中国社会学的重建
胡耀邦:改革开放的第一任总工程师
学习费孝通先生“学以致用”“志在富民”的精神
中国发展需要露茜这样的社会学家,两岸交流需要露茜
这样的友谊使者
续写《江村经济》的一项重要成果
识时务者为俊杰
“费孝通学术成就奖”获奖感言
自我回顾
走向田野
中国农村伟大变革的历史记录
农民问题: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最大问题
回乡调研常知新
我是怎么寻找“农民的真理”的?
披洒着田野的阳光
我是为农口打工的义务工作者
陆学艺学术经历自述
脚踏实地胸怀全局
——陆学艺访谈录
我为什么要办这个基金会
世事洞明皆学问
往事杂忆
关于农村社会分层的研究确定了我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方向
我做“三农”研究,是从芦城开始的
陆学艺生平及重要活动年表
篇目索引
主题索引
后记
卷册系列共0个资源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张图片
包含0张图表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书讯】社会学 | 社科文献2023年出版成果盘点(一)
2023年度社科文献社会学出版成果盘点第一弹来啦!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31 浏览量:35
【书讯】王春光 | 《陆学艺全集(全12卷)》:一部有时代影响力的社会学家全集
《陆学艺全集》编辑组经过8年的努力,共完成了对陆学艺发表的文章、出版的著作以及还未发表的手稿和内部资料进行编码、核对、整理、归档共2812件,这是一部有着时代影响并将继续影响我们未来研究的学术经典。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29 浏览量:76
【书摘】《陆学艺全集》(全12卷)重磅发布!
最好的怀念——《陆学艺全集》正式出版并发布。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5 浏览量:229
【书摘】以书追思 | 《陆学艺全集(全12卷)》
最好的怀念——《陆学艺全集》正式出版。本书以时间为序,对陆学艺先生在“三农问题”、中国阶层结构、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陆学艺一生所做的贡献。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5 浏览量:229
【书摘】新书 | 《陆学艺全集(全12卷)》
最好的怀念——《陆学艺全集》正式出版。本书以时间为序,对陆学艺先生在“三农问题”、中国阶层结构、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陆学艺一生所做的贡献,对于中国社会学、农村、农业、农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0 浏览量:140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