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11出版

东来西往:8—13世纪初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史研究

电子书

83.2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8人在看
先晓推荐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如何来中国做生意?唐宋时期的中国人又如何去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经商?作者利用翔实的传世文献、现代发现的碑铭和商业文书,以及沉船考古资料,力图打破传统的断代史观,以商人的东来西往为视角,考察8—13世纪初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长时段历史发展。本书复原阿拉伯和中国商人的远航路线,分析商船的组织和货物的管理,勾勒沿海社会的商业风貌,探讨近代以前的国际贸易模式,由此认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来西往对沿线诸国和地区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影响。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28-2574-8总页码:544
字数: 487千字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8—13世纪是海上丝绸之路大发展的时期。8世纪后期开始,受国内商业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在成熟的海事管理体制的支持下,阿拉伯商人开始了前往中国东南地区的远航。这条航线与贾耽《皇华四达记》所载的“广州通海夷道”基本吻合,并得到考古、文献等多重证据的支持,从中可以见到阿拉伯商人移民社区的存在。“黑石号”商船的货物在中国的运输、集聚,是阿拉伯商人经营海洋贸易的重要案例。抵达中国后,阿拉伯商人长期以广州为聚居地,并扩散至泉州、杭州等东南沿海城市。11世纪末,阿拉伯商人参与了广州的城市建设,他们所在的蕃坊和附近的街道成为广州最繁华的商业区。也是从11世纪开始,中国商人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越来越重要。而根据阿拉伯史料和中国碑铭记载,中国船只在唐后期就已抵达波斯湾。“南海I号”沉船提供了宋商远航的丰富信息,包括船只的结构、船员的组织以及货物的管理等。南宋的远航也受到沿海上层社会和佛寺的支持,体现了广泛的参与性。根据13、14世纪的中国史料,可以复原中国商人从东方到西方的航线,从中也可以看出宋商海外移民社区的存在,以及海洋船民的重要性。在葡萄牙人到来之前,阿拉伯和中国的航海家已经发展并维护了成熟的海上通道,他们的远航成为早期全球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书讯】新书 | 《东来西往:8—13世纪初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史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联通东北亚、日本、南洋、波斯、阿拉伯世界,远到欧洲、东非,并以此为跳板,连接到世界更广阔的地域与国家,它不仅仅是东西方商业贸易的桥梁,也是沿线各国政治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13 浏览量:214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先晓书院APP下载

下载APP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