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ISBN:978-7-5228-4353-7总页码:256
字数: 209千字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24)》对2024年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海洋素养教育与建设、中国海洋史研究概况、海洋文化发展、国家海洋博物馆发展等领域。以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和“海上福州”建设30周年为契机,本书对相关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作为中国海洋类博物馆的代表,国家海洋博物馆开馆5年来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兼顾,对当地海洋旅游业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自然资源部公布全国首批33个“和美海岛”名单,为人岛和谐发展提供了示范。本书所呈现的中国海洋文化发展进程和成果,为中国特色海洋文化理论建设做好了基础性工作,是涉海领域工作者和海洋文化爱好者必备的参考书籍。
展开
图书摘要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海洋旅游业迎来强劲复苏,“演艺+海洋旅游”“博物馆+海洋旅游”等模式成为新热点。邮轮业恢复态势良好,各大邮轮港的复航工作有序推进。海洋会展、海洋体育等线下活动基本恢复,国际交流大大增强。
随着首批中国海洋研学标准制定颁布,海洋教育在2023年向规范化、标准化持续发展。海洋文化研究稳步前进,中国东南沿海海洋族群交融交流的发展历程预计将在新的一年里受到学界关注。水下考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对于我国深海考古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家文物局印发中国水下考古首部行业规范《水下考古工作规程(2023年)》,对于未来水下文物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4年建设“海上福州”的提出,使得福州成为我国最早宣言“向海进军”的城市。30年来,“海上福州”始终是指导福州发展海洋产业和海洋事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战略思想。2024年度对“海上福州”30年的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指出未来“海上福州”建设应充分利用海洋文化的赋能作用,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业,持续推动“科技兴海”,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围绕“海上福州”国际品牌,整合形成文化品牌体系。
以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为契机,本书对其相关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中国极地科学考察始于1984年首次派遣科学家参加国际合作的南极考察。1993年“雪龙号”的引进和改装,标志着中国极地科考能力的显著提升。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使得中国在极地科考领域有了自己的平台。中国在极地科研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2019年建造的“雪龙2号”就是由中国自主设计的。极地科考不仅反映了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突破,也成为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
2024年度还对中国海洋类博物馆的代表——国家海洋博物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整理和记录。国家海洋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始于2007年,2012年作为深入践行“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国家级重大海洋文化成果正式立项;2019年5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五年来,国家海洋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超过900万人次,凭借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兼顾。国家海洋博物馆带来的大量优质客源,对天津特别是滨海新区的海洋旅游业有着明显的发展带动作用。
“和美海岛”一词最早出现在2016年12月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全国海岛保护工作“十三五”规划》中。经过一年的创建、申报和评选,2023年6月8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全国首批33个“和美海岛”名单。围绕“生态美、生活美和生产美”的定义,和美海岛创建涵盖了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人居环境改善、绿色低碳发展、特色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七个方面,为实现人岛和谐,促进海岛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示范。
关键词:海洋史 海洋文化产业 海洋意识教育 海洋科技 海洋文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