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探讨诗人厉鹗与康乾诗坛的内在关联,主要采用以点带面,个案与整体相结合的思路,从厉鹗生平考述、诗歌创作、诗学思想、诗坛活动、诗史地位这几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
厉鹗生平考述侧重于家世、入仕、性情、年谱考证等内容。厉鹗诗歌较为突出的有山水之什、怀人之作、自况之诗、题咏之篇,其中山水诗与怀人诗尤显其诗艺之精妙。厉鹗诗学理论可归纳为尚清论、学问论、宗宋论此三说。本书的重点是对厉鹗的诗坛活动、诗史地位的梳理与探赜。厉鹗诗坛活动可以其影响力为线索,按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崭露头角期(1715-1724)、声名鹊起期(1724-1742)、总持风雅期(1742-1752);按空间划分为三个区域:杭州、扬州、天津。以时间为纵线,以地域为横线,将厉鹗与康乾诗坛的关系放置在纵横交错、时空合一的立体化的考察中。
封底文字:
本书以厉鹗为中心,系统地梳理了厉鹗的创作历程和诗学观念,并以时间发展为纵线、地域位移为横线,时空合一,对厉鹗的诗歌活动进行了立体化的考察,还原了厉鹗在康乾诗坛的重要地位。全书分为六章,分别从生平考述、诗歌创作、诗学思想、诗歌活动、诗坛影响、诗史地位几个方面予以论述。针对厉鹗入京入仕的过程、“不谐于俗”的性情、年谱中的舛误、诗学立场的唐宋之争、《宋诗纪事》的体例、创作历程的演变、与寒士诗群的关系、对浙派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具体的分析。本书将个案分析与整体观照相结合,以点带面,对厉鹗其人其诗、其事其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