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将"建立法律援助体系"确定为"十五"社会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并将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我国《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和"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律援助在中国"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
在当前的中国,虽然依法治国方略不断付诸实践,但仍有一批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即所谓的弱势群体。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援助通过向这些当事人伸出援手,使他们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法律援助制度是人类法制文明和法律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国家经济、社会文明进步和法治观念增强的结果,用法律的手段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诉讼难的问题,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也是一国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和重要衡量指标。
在上述大背景下推出中国法律援助蓝皮书系列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本书立足全国,关注不同省域的法律援助实践,通过大量的数据调研,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角度,研究中国法律援助工作目前的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如何救助困难群体,使法治的阳光照耀更广泛的人群,从而为推动国家法治建设提供有用的对策建议,也对我国近年来在法律援助工作方面的新举措、新发展起到舆论宣传的作用。
本报告分为三部分:一是总体报告;二是专题报告;三是大事记。
其中总体报告从立法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立法政策方面宏观阐述我国法律援助工作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及政策法规,是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制度实践方面阐述我国近10年来在各领域法律援助工作中取得的成就,主要是救助人群范围的扩大和法律援助工作的不断专业化。
专题报告包括中国法律援助对特殊人群的特色保护、中国法律援助的研究发展现状、中国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等内容。
封底文字:
●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新时代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为及时总结我国在法治建设、特殊人群法律权利保障方面的成就与实践经验,持续推动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由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与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联合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法律援助蓝皮书》得以面世。
● 本蓝皮书第一辑《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报告No.1(2019)》从理论研究、制度创新和实践发展等多个层面对2018年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总结,详实地介绍了2018年中国在法律援助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也揭示了存在的问题。本辑专题报告涉及面广,包括法律援助制度的经费保障、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特殊人群的法律保护、法律援助律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等,其中大量第一手数据为首次向社会公众披露,资料详实、原创性强,是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的集中体现和司法公正水平的重要评价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