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底文字:
● 皮书是智库报告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同一主题或同一机构(团队)智库报告的聚合。通过对皮书本身的分析和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深入了解皮书的现状,另一方面也为其他智库成果的撰写、评价、宣传等提供借鉴。
● 在中国,皮书最早发端于1990年。199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开始对皮书进行专业化、系列化、品牌化运营。
●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19年5月,皮书已经覆盖700余个研究领域,累计出版800余种、3132部;研创机构有近千家,参与皮书研创的有署名的作者累计超过7万人;除中文外,在全球以英文、俄文、日文、韩文等12种语言出版发行。
● 《中国皮书发展报告(2019)》全面分析了皮书发展的历程、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以专题形式对皮书的数字化、国际化和未来传播方式进行展望。
前勒口文字:
● 在中国,皮书最早发端于1990年。中国发展、中国经验为皮书研创提供了动力与广阔空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皮书研创搭建了利好平台,助力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成为皮书研创的重要使命。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不仅是皮书的出版机构,也是皮书的评价与研究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研究院在皮书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对皮书的型态、特点、学术规范、出版体例等进行研究。先后组织编写了《皮书研究:理论与实践》《皮书手册——写作、编辑出版与评价指南》《中国智库成果名录》等,本书为有关皮书研究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