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12出版

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

电子书

26.4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7人在看
先晓推荐
我们绝大部分的知识体系来源于人类与土地的互动。当人类从陆地跨向海洋之后,新的文明体系必然产生。本书从海洋文明的基本概念、海洋族群的基本属性入手,对伴随着人类大规模进行海洋贸易、移民等活动而产生的文明形态与内容进行了梳理。课程从人类跨入海洋之后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三个层面来展开论述;最后,对中西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对比。由此,不仅从中华海洋文明的和平发展特征上看出中华文明的总体特色;而且,为今天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本土文化资源。 我们绝大部分的知识体系来源于人类与土地的互动。地球表面约70%是海域,当人类从陆地迈向更为广阔的海洋时,新的文明体系必然产生。本书从物质、制度与精神三个层面打开了人类与海洋互动之后产生的新文明之门。 海洋没有陆地上的“画地为牢”:流动的海水冲击着陆域上人为的各种分界,以海为生的人民更是漠视对海洋的多方禁令;试图瓜分海洋的各类“条约”终究被海浪所荡平。海洋的广袤包容了人类所有的野心和欲望:道不行则乘枎浮于海,海洋是摩尔的“乌托邦”之所在;海洋是欧洲所有被“长子继承法”排挤的男人们最大的名利场。不夸张地说:组成现代社会的新阶级、新组织、新游戏始于人类大规模的海洋活动。16世纪以来,东西方文明在太平洋上汇合的时候,各自又表达出怎样不同的文化特性?本书将带您上下数千年、纵横东西洋,领略人类突破陆地的极限、进入海洋之后的文明生产。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本书荣誉
《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获2015年主题出版。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0224-7总页码:340
字数: 278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三个层面,对伴随人类大规模进行海洋贸易、移民等活动而产生的文明形态与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中西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对比,从中得出中国海洋文化的特征:无论是古代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贡献,还是当代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国的海洋文化是和平的、发展的、与人类共荣的文化;这也是当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应有的文化姿态。

展开

图书摘要
内容提要

地球表面物种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与其互动而产生不同的文明。与陆域文明相比,我们的知识体系显然对海洋文明太陌生了;就海洋知识而言,人文海洋正是我们要努力建设的一个领域。
当人类从陆地跨向海洋、在海域上进行大规模活动之时,一种不同于陆域生活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交往、人与自我的交往就此展开。在中国学术界长期忽视海洋文明研究的情况下,海洋常识的普及以及对其的理解无疑是现阶段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鉴于中国历史上海洋文明的“失语”,本书从海洋文明的基本概念、海洋族群的基本属性入手,从中华民族生存的空间环境入手,梳理东南沿海的海洋族群与其他地区海洋族群的关系,并且在数千年的长时段历史发展中观察这一族群的变化:他们在国家号召“下海”的时候形成自己的族群个性;在主流文化阻止出海的时刻,依然以海洋个性“冒险”出海。他们是中华民族中最具海洋个性的群体。
本书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三个层面,对伴随人类大规模进行海洋贸易、移民等活动而产生的文明形态与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中西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对比,从中得出中国海洋文化的特征:无论是古代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贡献,还是当代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国的海洋文化是和平的、发展的、与人类共荣的文化;这也是当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应有的文化姿态。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1张图表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