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工资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我国幅员辽阔、区域之间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地区工资收入差距由来已久,近些年来地区工资收入出现了差距扩大、高低工资收入地区相对固化的趋势。
本书首先从对地区工资收入差距理论、公平和效率理论、地区工资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理论和实证分析出发,在综合考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括发展目标、发展理念以及我国传统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地区工资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内涵和判断标准;其次根据确定的地区工资收入差距适度性内涵和判断标准的内在要求,结合工资决定理论、管理与决策科学理论、系统理论等构建我国地区工资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再次使用统计学相关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学的数学模型等技术手段,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地区工资收入差距适度性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封底文字:
工资收入差距表现在各个层面,包括行业之间、地区之间、所有制之间以及群体之间,其中地区工资收入差距最为复杂。本书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对我国地区工资收入差距的发展演变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四大区域和八大经济区工资收入差距进行了统计分解;在对地区工资收入差距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创造性地提出我国地区工资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内涵和判断标准,构建了地区工资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测量模型,并对我国地区总体和四大区域内部工资收入差距适度性进行了实证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