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民办教育产业的主要变化有:智能教育更加深入地植入教育管理和基础硬件设施,产品应用不断深入和融合创新。更多企业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借助公、民办教育各自的优势互惠合作,放大优质师资的价值,解决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问题。今年的减负30条和第三批实行新高考省份的落地,使得素质教育的热度再次升级,致力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兴素质教育行业得到了政策、资本等各方面的支持,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出国留学人数和国际学校的招生人数也迎来历史新高。
本书通过独特的研究视角、详实的调查数据和经典企业案例分析,对研究机构、学校和政府部门、民办教育企业或者其他对教育产业感兴趣的读者理解民办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市场前景、教育产品的最新应用以及民办教育企业的商业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封底文字:
●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民办教育产业发展报告”课题组关于“民办教育行业发展”的年度报告,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信息量大、权威性高。
● 该报告立足于国家权威的统计数据、政策法规或严格科学的社会调查企业访谈,全面跟踪2018年民办教育行业的发展进程,密切关注教育产品的最新动向,深入分析民办教育行业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对民办教育发展的影响。
● 本书指出:2017年,我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总数已达到17.76万所,约占全国同类型学校的1/3强,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6668所。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共招收学生1721万人,各类教育在校学生数达到5120万人。2018年,我国教育市场规模高达2.68万亿元,其中占比最大的细分市场前三名分别为个人培训教育市场、K12与STEAM教育市场及民办幼儿园教育市场。预计至2020年,民办教育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36万余元,至2025年,这一数字将接近5万亿元,并实现10.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前勒口文字:
● 《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报告》是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学科教育经济管理学科建设项目。
●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教育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高校之一,依托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设立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基地。每年培养大量的中小学校长、民办机构的负责人。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发挥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优势,服务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教育决策,特编写《民办教育蓝皮书: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报告》,帮助相关学者和从业人员了解教育行业的最新动态。
● 本年度报告,为该系列报告的第一本,分析了2018年民办教育的热点词汇,除整体分析民办教育的综合发展趋势和特点外,还分智能、国际、融合、素质、资本和知识付费几个板块,讨论了各领域和行业的发展前景、主要的产品功能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国际和素质领域,在减负和国家规范化办学政策出台后,有了新的发展特点;科技进步促使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软硬件融入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促使教育智能领域的企业跨越式发展,并与公办校逐渐融合,提升了农村贫困地区的办学质量。资本的介入,使得企业格局也发生了剧变,形成独角兽与专业性公司并存、中等规模塌陷的布局。同时消费者开始接受知识付费,以此为契机的公司大规模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