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从社会史和概念史角度研究“中国近代”之轮廓的著作。第一编涉及清朝统治之下满汉关系的变化。从社会史角度关注“中国近代”的复杂性,并非要将中国近代打入另册,而是为了更准确地在全球视野下把捉中国如何应对来自西方的冲击。第二编从东西关系讨论西方近代知识的传入与再生产之问题。第三编选择宗教/基督教题材,讨论内在于中国近代的自他关系。第四编讨论了上述不同面相与论者持有的方法之间的关系。
封底文字: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本书四编十二章,第一编考察清统治下的满汉关系,第二编爬梳西方近代知识的传入与再生产,第三编以宗教为视角讨论内在于中国“近代”的自/他关系,第四编涉及历史认识的方法问题。作为诠释中国“近代”轮廓的实证研究专著,本书认为,社会史方法与概念史方法的交互使用,不失为摆脱形而上学纠缠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