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与首都图书馆合作开办“社科讲堂”,推荐中国社科院有较高学术造诣的知名专家学者,面向北京市民,传播、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提高民众人文社科素质,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贡献。
2017年,“社科讲堂”推出了“文明探源”考古系列讲座,受到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在了解听众需求的基础上,离退休干部工作局、考古所和首都图书书馆决定在考古系列讲座的基础上,整理编纂本书,旨在进一步宣传和普及中华文明和考古学知识。
本书内容如下:
刘庆柱:《五千年不断裂文明与中国古代都城》
李毓芳:《秦阿房宫遗址考古纪事》
李存信:《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葬实验室考古实施情况》
王仁湘:《发现中国凤》
朱乃诚:《中国古代玉礼器的起源》
许 宏:《何以中国——考古学视角下的“中国”诞生史》
赵 超:《汉代社会的写真》
王吉怀:《禹会诸侯于涂山的考古依据》
李新伟:《走出国门,梦回玛雅》
朱延平:《日本考古与文化遗产》
封底文字: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性,力图从考古学视角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内容涵盖:考古学视角下的“中国”诞生史,中国文明的起源以及早期发展历程与特质,从全球文明史的视角看待中国文明的初兴;中国古代都城、秦阿房宫遗址、西汉海昏侯墓葬实验室考古实施情况,展现汉代生活的画像石;中国文化美好象征符号——“凤”的考古发现;礼仪用玉器的起源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考古学实证说明民间传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真实性;以玛雅文明著名城邦洪都拉斯科潘遗址的“中国龙”介绍中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联;日本考古简史;等等。
本书不仅包括中国的考古发现,还将中国历史文化放到世界大背景中进行分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读后能够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