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马戎教授主编的21世纪中国教育问题丛书的一本,由5篇论文组成,这5篇论文都紧密围绕一个主题,即近代以来我国私立大学的创立与改革开放后民办大学的发展历程。第一篇是黄志岳的《兴衰之间:中国近代私立大学生长机制研究》,对民国时期私立高校的发展历程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对于我们思考今天的中国民办教育的体制创新和办学特色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二篇是罗守峰的《民办高校何以陷入困境:关于我国民办高校合法性的,力图通过对民办高校的个案调查和深度访谈描述民办高校的创办及发展历程,当年许多体制改革的“突破点”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第三篇是王传松的《中国民办高校招生:制度约束下的运作机制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来分析北京市各民办高校在招生工作中运用的具体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现象。第四篇是王卫城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网络: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通过对实际运作过程的讨论来分析民办高校改善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策略与方法。第五篇是邹汉歌的《制度环境中民办高校的组织转型——过程、机制与实践逻辑》,以北京市4所民办高校为个案,具体分析了各校在环境和政策制约下出现的组织转型进程。
封底文字:
处在现代化发展历史关键时期的中国,正面临空前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家间的竞争虽然体现在政治话语权、科技与经济力量等方面,但实质上是各国人才素质与能力的全面竞争,是各国教育体系之间的竞争。
中国是个有十几亿人口、幅员辽阔的大国,要支撑起一个结构庞大和分支齐全的社会科学、科技与经济体系,就需要建立一支能够涵盖所有学科及其分支的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庞大人才队伍。现代学校体系发端于欧洲,几百年来西方工业化国家不仅发展出一整套学校制度和学科体系,也发展出公立、私立、教会、社区学校等各类主体既彼此竞争又相互拾遗补缺的“多元一体”的高等教育体系。由于比较灵活的办学体制和竞争中的外在压力,与公立大学相比,民办大学在推动知识体制创新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我国高等教育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民办高校的发展与壮大必然会刺激公立大学进一步焕发创新活力,而我国民办大学的发展必将有力地推动高等教育的整体性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