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06出版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思考

电子书

29.4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1人在看
先晓推荐
本书从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这一视角展开研究,提出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新思路。运用新经济增长、分工、交易成本、产业链整合理论和新兴古典超边际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一个数理模型,解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农业的关系,研究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的形成机制、外溢渠道、效应测算等问题,部分弥补了该领域实证研究不足的缺陷。同时,提出了一个促使农业节本增产增效,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4842-9总页码:224
字数: 215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从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这一视角展开研究,提出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新思路。运用新经济增长、分工、交易成本、产业链整合理论和新兴古典超边际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一个数理模型,解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农业的关系,研究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的形成机制、外溢渠道、效应测算等问题,部分弥补了该领域实证研究不足的缺陷。同时,提出了一个促使农业节本增产增效,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

展开

图书摘要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农业国家相比,中国农业发展存在效率低、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低、国际竞争力弱、发展的可持续性差等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从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无论是生产组织单位规模较大的美国农业还是规模相对较小的日本农业,都注重依靠专业化分工形成的各种生产性服务,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了农业效率的提高,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要改变中国农业传统的生产方式,完成小规模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重在构建一种社会化生产性服务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作为一种以工促农的产业路径模式,改造传统农业的实践需要从专业化分工、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多个层面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目前,中国有关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其与制造业的关系展开的,不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有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发展影响的研究文献都相对较少,涉及实证分析的研究文献更少。本书对于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外溢效应的经济解释,以及对其外溢效应形成机理和外溢渠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书借助翔实数据进行了研究,或许对于从实证的角度来研究该问题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中国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提出了一个解决框架,因此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基本观点如下:①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以工促农的产业模式,改造传统农业的实践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是提升其对农业发展的外溢效应;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又能促进农业分工深化和农业产业链整合,提高农业附加值;③现阶段,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主要体现在可以加快中国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体系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收入提升、提升农业价值链、促进农业关联产业集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提升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等几个方面;④农业技术与产业化发展水平、农业专业化程度、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城镇化水平、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程度、政策环境水平等是影响农业外溢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⑤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和结构问题并存,提升其对农业的外溢效应需要扩大规模和优化内部结构。
在分析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及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本书总结了影响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约其外溢效应发挥的具体因素,认为当前制约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发挥的因素既有长期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障碍,也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部构成不合理、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与供应不协调、专业化的服务人才严重缺乏、发展水平较低、主体缺失、市场不规范、服务价格较高等市场因素。
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结合项目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本书研究构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框架,提出扩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性建议如下:①加大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②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机制,使农民真正从生产性服务中得到利益;③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④建设农业生产服务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⑤培育多元化生产性服务主体;⑥加强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的科技支持,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资源配置。
本书的创新之处有三个:其一,搭建了一个从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效应这一视角展开的较为系统的研究农业问题的框架。尝试从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角度,提出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新思路。本书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结合分工、交易成本和产业链整合理论、新兴古典超边际分析方法,借鉴Bretschger(1999)内生增长模型和Arrow(1962)的干中学思想,通过构建一个数理模型,解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农业的关系,给出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发展外溢影响的分析视角,这在国内尚不多见。其二,运用分工、交易成本、产业链整合理论,多角度解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农业的关系,全面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的形成机制、外溢渠道、效应测算,部分弥补了该领域实证研究不足的缺陷。①通过构建一个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中国2004~2011年统计数据,从农业效率损失的角度,实证检验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存在较为明显的外溢效应,并从实证结果中得到结论:城镇化加速、农业政策环境改善、农业技术水平提高等因素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发挥有着积极的作用。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影响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机理,并利用2004~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增长的影响。③基于Hansen门限回归方法,建立模型,利用2005~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使其发展指标跨过某个门限值时,会对地区城镇化建设起到明显的外溢正效应,并就此提出加快发展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其三,结合微观调研数据,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提升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的系列对策。对比国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深入探讨在转型过程中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生产率变迁以及供给现状、需求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制度分析框架,从制度角度分析制约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外溢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在总结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的特点和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内容及组织形式选择模型,并利用来自全国4个省份1172份农户的调查数据,使用多值无序响应模型(m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的因素。从具体实证中观察总结出扩大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的路径,有针对性地构建了新时期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的运行框架,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农村生产性服务体系的基本运行机制,包括引导激励机制、市场规范机制、合作创新机制、共享分担机制,提出了建设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促进其外溢效应发挥的制度安排,使对策更具可行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外溢效应 溢出机理 外溢渠道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