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08出版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修订版)

电子书

暂无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0人在看
先晓推荐
农村劳动力转移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中国未来的发展必将伴随着进一步增长的城乡流动人口,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此问题的研究大多基于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的视角,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但对相关制度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都不够充分,本书正是基于川黔渝地区的社会调查,对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转移的制度创新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研究者这方面的空白。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097-3501-5总页码:392
字数: 410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农村劳动力转移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中国未来的发展必将伴随着进一步增长的城乡流动人口,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此问题的研究大多基于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的视角,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但对相关制度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都不够充分,本书正是基于川黔渝地区的社会调查,对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转移的制度创新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研究者这方面的空白。

展开

图书摘要
人口转变导致我国劳动力供给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而进入了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新阶段,进而引起平均工资水平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不仅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形成一个新的收入分配模式,而且还要求创造一个劳动者充分就业的制度环境。而现实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一系列的制度障碍,使农村劳动力进城非农就业只是实现了产业转移和地域转移,很少实现身份转变,进而产生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过程。本书运用经济学、人口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合理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阐释了我国未来人口发展态势及其劳动力供给态势,以劳动力供给关系变化及其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作为研究背景,试图从制度创新视角系统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新问题,目的在于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为具有转移意愿的农村劳动力或农民工提供便捷的制度条件,使他们是否转移均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笔者认为,享受充分就业和有序转移的制度条件是农村劳动力或农民工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制度权利,也是实现社会正义之所在。这对于推动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本书主要以以下四个方面作为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过程及其制度障碍层次。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从自由迁移到限制流动,再到“民工潮”、“民工荒”间或短暂的“返乡潮”,风起云涌,由此从制度层面归纳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流动有余而转移不足”和“限制的多而鼓励的少”的差异,导致农村劳动力外出经历的是一个流动过程而不是一个转移过程。本书突破了传统的“推—拉理论”,根据制度障碍影响的侧重点不同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障碍分为“农村转出”和“城市融入”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农村转出”和“城市融入”两个层次共同构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机统一的全过程。当然,这两个层次之间并非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的两个方面,只是对于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来说,面临着这两个层次的制度障碍。
第二,“农村转出”和“城市融入”制度障碍层次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农村转出”层次主要涉及农村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和地域转移两个方面。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互为条件的关系。金融制度创新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获取有效金融资源的主要途径,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支付一定的转移成本。“城市融入”层次主要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身份转变及其定居城镇问题。户籍制度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城市融入”的角色身份问题,劳动力市场制度是增加农村劳动力“城市融入”的经济收入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是稳固农村劳动力“城市融入”的社会根基问题,而教育培训制度则是增强农村劳动力城市就业和“城市融入”的可持续性问题。
第三,基于制度障碍层次的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理论模型构建。基于制度创新视角,笔者认为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主体包括宏观主体、中观主体和微观主体,它们各自的创新方式有着自身的特点。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过程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只能采取有重点、分阶段、逐步过渡的方式推进;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前后不同的时代背景,还需要研究劳动力转移制度安排的次序和协调问题,即过渡性的中间制度安排和各项制度安排之间的统筹协调问题。本书从制度供给角度构建了基于制度障碍层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并选取各制度变量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理论模型。该模型以制度创新主体为主导,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为手段,以培育农村劳动力可持续的就业能力为目的,加速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进而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基于制度创新子系统之间的统筹协调问题构建了制度创新变量各指标体系的相互关系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制度变量在制度创新体系中的权重,这有助于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模式构建并进行政策分析。
第四,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的路径模式与具体对策。本书探讨了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认为必须重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的阶段性和制度创新体系之间的协调性,突破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的传统路径依赖,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以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各阶段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据此,笔者本着“近期具体、远期抽象”的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创新路径模式,即近期以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以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以农村土地制度、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制度、农民工培训制度与农地金融制度为支撑,并辅以相关的制度创新,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农村转出”和共同推动农民工尤其是第二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创新路径模式;中长期主要是基于培养农村劳动力“城市融入”的可持续能力为目的,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劳动力市场制度为支撑,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和金融制度,积极推进各项制度变量深化与完善的制度创新路径模式。同时,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各制度创新体系权重提出了六个制度变量改革的近期对策建议和中长期政策思路,为深化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提供借鉴价值。
应该说,通过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附属于户籍背后的社保、就业、教育、土地、金融等方面的城乡差别已因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而一一剥离。这时,无论地域和城乡,劳动力都能够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及其相应的福利待遇,都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初步实现自由迁徙,基本人权得到尊重,人口流动更加自由,社会劳动更加体面,劳动关系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有尊严,城乡社会更加公平,从而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创造了制度条件和社会条件。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选题意义1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

  二 选题意义和价值21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22

  一 基本概念界定22

  二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8

第三节 调查区域概况与问卷调查说明30

  一 川黔渝地区概况30

  二 川黔渝地区的调查情况介绍及其基本数据33

 

第二章 中国未来劳动力供给态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探讨35

第一节 中国未来劳动力供给态势及其“刘易斯转折点”35

  一 中国未来劳动力供给态势分析35

  二 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转折点”50

第二节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探讨58

  一 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分析58

  二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分析64

第三节 本章小结66

 

第三章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特征与制度障碍层次分析68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历程分析68

  一 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1949~1978年)68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1978年12月至今)72

第二节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特征80

  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的两个差异:基于制度视角80

  二 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的人口学特征88

第三节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其层次分析98

  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障碍的内容98

  二 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障碍的层次100

第四节 本章小结104

 

第四章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农村转出”的相关制度分析106

第一节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降低农村劳动力“农村

转出”的土地保障功能107

  一 现代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过程与现状107

  二 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产权的缺陷112

  三 农村土地产权、土地流转制度与农村劳动力“农村

转出”的关系121

第二节金融制度改革与增加农村劳动力“农村转出”的

金融资源供给130

  一 金融制度与农村土地的联结:农村土地金融机构130

  二 金融制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分析135

第三节 本章小结144

 

第五章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城市融入”的相关制度分析146

第一节 户籍制度改革与加快农村劳动力“城市融入”的

身份转变149

  一 现代户籍制度的形成与变迁:兼论户籍制度与农村

  劳动力转移问题150

  二 户籍制度与农村劳动力“城市融入”的理论分析159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与增加农村劳动力“城市

融入”的经济收入169

  一 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农村劳动力“城市融入”的关系分析170

  二 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均衡分析182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解除农村劳动力“城市融入”的后顾之忧188

  一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现状190

  二 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村劳动力“城市融入”的关系分析194

第四节 教育培训制度改革与增强农村劳动力“城市

融入”的可持续性202

  一 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特征分析204

  二 教育培训制度与农村劳动力“城市融入”的关系分析210

第五节 本章小结223

 

第六章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的理论模型分析226

第一节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的两个基本前提226

  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的基本前提之一:维护国家

  粮食安全226

  二 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的基本前提之二:城乡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231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创新理论236

  一 制度创新的供给与需求理论236

  二 制度均衡与非均衡理论239

  三 制度变迁理论241

第三节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模型的构建与分析243

  一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理论243

  二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模型构建253

  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变量权重分析261

第四节 本章小结269

 

第七章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路径及其政策分析272

第一节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路径分析272

  一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的政府责任分析273

  二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路径的内在机制分析277

第二节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改革的近期政策分析284

  一 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284

  二 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290

  三 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建议294

  四 农民工教育培训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298

  五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303

  六 农地金融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308

第三节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的中长期政策框架314

  一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中长期政策框架314

  二 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的中长期政策框架316

  三 户籍制度改革的中长期政策框架318

  四 教育培训制度改革的中长期政策框架319

  五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中长期政策框架322

  六 金融制度改革的中长期政策框架323

第四节 本章小结324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328

第一节 研究结论328

第二节 主要创新之处334

第三节 研究展望335

 

附录一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调查问卷337

 

附录二 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评价指标对比调查问卷346

 

主要参考文献351

 

后记363

卷册系列共0个资源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张图片
包含0张图表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