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详情

京华论丛(全2册)下 文集;文学;文学理论

售价:¥34.8 ¥174
2人在读 |
0 评分
丛书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京华论丛”编委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09 出版
ISBN:978-7-5097-6451-0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

图书简介 目录 参考文献 音频 视频
为纪念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建立60周年,文学院组织、遴选院全部教授、大部分副教授、部分讲师历年精品学术论文,并结集成册。全书共108篇,分中国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文教育学、影视文学、文秘学、文化产业管理、书法教学、教改论文11个板块。
[展开]
[1][1][2][3][4][5][6][7][8]Michel Foucault.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 The Discourse on Language.[M]New York:Pantheon Books,1972,216;215;219;222;219;227;231;231-2. [2][2]Michel Foucault. Power/Knowledge:Selected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s,1972-1977.[M]New York:Pantheon Books,1980,133. [3][3]陈晓明:《二十一世纪:如何想象中国》,《电影艺术》2001年第4期。 [4][4]梁振华:《大片病症解读》,《电影》2007年第3期。 [5][5]倪震:《无极:中国新世纪的想象——陈凯歌访谈录》,《当代电影》2006年第1期。 [6][6]彭丽君:《新亚洲电影及其暴力的循环流转》,《台湾中外文学》2005年第34卷第1期,第107~126页。 [7][7]孙绍谊:《权力格局中的普适性策略》,《电影艺术》2006年第5期,第47~51页。 [8][8]孙慰川:《论全球化时代华产跨国大片的发展策略》,《中州学刊》2007年第2期,第236~240页。 [9][9]于晶,张振华:《中国大片进军奥斯卡的策略》,《电影艺术》2007年第2期,第118~120页。 [10][10]张颐武:《孤独的英雄:十年后再说张艺谋神话》,《电影艺术》2003年第4期,第26~33页。 [11][11]王释:《丑陋大片何其丑陋》,《现代传播》2007年第2期,第162~163页。 [12][12]张颐武:《升级换代的中国制造电影》,《当代电影》2006年第2期,第45~46页。 [13][13]黄建宏:《合制电影中的感性分享》,《电影艺术》2006年第1期,第12~15页。 [14][14]陶东风:《中国大片到了嗜血如命的时代》,《艺术评论》2007年第2期,第36~38页。 [15][15]章立凡:《新奢华主义大片:刻意回避现实》,《艺术评论》2007年第2期,第39~40页。 [16][16]王一川:《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视觉流》,《电影艺术》2003年第2期,第10~15页。 [17][17]史可扬等:《国产电影大片笔谈》,《唐都学刊》2007年第4期,第65~66页。 [18][18]尹鸿:《夜宴:中式大片的宿命》,《电影艺术》2007年第1期,第17~19页。 [19][19]黄式宪:《中国电影的强势崛起及其文化拓展》,《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2期,第49~51页。 [20][20]刘洪波:《大片背后的国家美学》,《上海国资》2007年第2期,第74页。 [21][21]王敏:《我们的国产大片少了什么》,《人民论坛》2007年第8期,第58~59页。 [22][22]郝建:《李安跟我们何干》,《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第15期,第84页。 [23][23]陈鹏:《第五代与李安的差距》,《瞭望》2006年第12期,第60~61页。 [24][24]周志强:《中国大片的视觉殖民时代》,《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第1期,第60页。 [25][25]刘晗:《全球化图景下的中国认同——张旭东访谈》,《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9月12日,第33版。 [26][26]杨彬彬:《张艺谋访谈录 全面响应观影争议问题》,《新京报》2004年7月19日,第24版。 [27][27]袁蕾:《王朔说说说》,《南方周末》2007年1月18日,第34版。 [28][28]吴月玲:《中国电影:大片时代到来了吗——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中国艺术报》2006年9月15日,第005版。 [29][29]吴孝存:《我们为何仇恨国产大片》,《中国青年报》2007年7月2日,第10版。 [30][30]张颐武:《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1][31]孟建、李亦中主编《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2][32]河清:《全球化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个性》,http://www.artnews.cn/RDPP/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966。 [33][33]聂伟:《我们需要怎样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冷思考》,http://www.news365.com.cn/wxzt/wx_wenhua/elllellqzglxyjxs/2007/04/09_1365245.htm [34][34]朝华:《千万不要让“国产大片”误导了中国电影》,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e518d01000d98.html。 [35][35]张颐武:《草根与网络》,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05957&PostID=7562257。 [36][36]储泽祥、陶伏平:《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中国语文》2008年第5期。 [37][37]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 [38][38]刘云:《复句关系词语离析度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 [39][39]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 [40][40]宋作艳、陶红印:《汉英因果复句顺序的话语分析与比较》,《汉语学报》2008年第4期。 [41][41]屠美玲:《说“因为…所以…”》,《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5期。 [42][42]王维贤等:《现代汉语复句新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3][43]肖任飞:《现代汉语因果复句优先序列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4][44]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 [45][45]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5期,第17~22页。 [46][46]陈建国:《从秘书教学谈秘书的可持续发展》,《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1月第1期,156~158页。 [47][47]聂莉、张卫:《浅论当前文秘专业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高教探索》2003年第4期,第52~54页。 [48][48]孟顺英、李喜民:《企业文秘专业课程体系刍议》,《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4期,第288~289页。 [49][49]沈建红:《对民营企业文秘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秘书之友》2005年第6期,41~44页。 [50][50]王友良:《美国高校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2月第21卷第1期,第75~78页。 [51][51]1.姜映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思考》,《光明日报》2000年3月1日,第6版。 [52][52]2.管向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光明日报》2003年1月8日。 [53][53]3.唐纯武:《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光明日报》2003年9月11日。 [54][54]4.陈世国:《论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55][55]5.黄新华:《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56][56]1.Newmann,F.M.,1992,Students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American Secondary school.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57][57]2.石芳华:《本科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新视角:学习投入度》,《现代教育管理》2010,5,第51~54页。 [58][58]3.罗晓燕、陈洁瑜:《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美国NSSE“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解析》,《比较教育研究》2007,10,第50~54页。 [59][59]4.孔企平:《“学生投入”的概念内涵与结构》,《外国教育资料》2000,2,第72~76页。 [60][60]5.刘凡丰(编译):《基于技术的教学新模式:投入学习理论》,《外国教育研究》2002,8,第7~9页。 [61][61]6.张筱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关注焦点——投入学习的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4,12,第36~39页。 [62][62]7.高智晟:《浅谈“学生投入”的引导策略》,《教书育人》2001,3,第26~28页。 [63][63]8.王鑫铝:《“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和谐课堂之策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2007,7,第130~133页。
[展开]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所属图书
相关卷册(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