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06出版

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机制、模式与路径

电子书

20.4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2人在看
先晓推荐
本书在分析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机制构建、发展模式确定与发展路径选择;并结合全国各县域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汝南县、乐陵市等地具体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总的来说,本书内容有创新、观点较新颖,其中的理论信息对促进县域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本书根据全球低碳化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县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从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视角出发,在阐述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估算县域碳收支平衡情况,构建了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机制,提炼出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出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并对典型县进行实证分析。 本书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有效结合,系统阐述与重点探讨有机衔接,既可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研究机构、企业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类、环境类、地理类、规划类等专业的参考用书。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097-9235-3总页码:228
字数: 236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全球低碳化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县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从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视角出发,在阐述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估算县域碳收支平衡情况,构建了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机制,提炼出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出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并对典型县进行实证分析。

展开

图书摘要
人类从诞生至今,先后经历了原始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以及知识信息经济时代,各经济时代均有不同的经济活动,其制度、结构、观念、生产方式,尤其是核心技术等有着本质差别,并形成与经济时代相对应的原始经济形态、农业经济形态、工业经济形态以及知识信息经济形态等。尤其是工业经济阶段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给人类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大气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冰川雪线、极端天气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干扰,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加速了物种灭绝的过程,生物多样性快速减少。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率先提出了由工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过渡的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碳(零碳)科学技术为支撑,以低碳(零碳)法律规章制度完善为保障,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载体,以绿色生态循环发展为主要内容,以清洁能源利用为动力,以空间结构优化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增长为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协调“多赢”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低碳经济是一个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概念,是经济发展不断低碳化的过程。
近些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各国乃至全球的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碳补偿机制构建、碳金融、碳税体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有关我国县域空间尺度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成果则较少。县域单元是我国行政单元中一个超稳定的层次,在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既是县域健康发展的机遇,也是县域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机制构建、发展模式确定与发展路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将会引起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西方发达国家(地区)低碳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已积累了诸多不同类型特色的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积累了诸多经验,为我国县域低碳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涉及县域新能源开发与能源高效利用、科技与制度创新、工农业与第三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结构优化重组、生态环境演变、区域协调发展等诸多方面,碳循环理论、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理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生态足迹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脱钩发展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县域资源环境条件、原有经济基础、社会文化条件、科学技术进步、法律制度体系、政策体制条件、低碳金融体系等,对我国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加速推进或迟滞延缓作用。目前,我国县域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产业发展困境、生态环境困境、体制机制困境以及碳汇能力建设困境等诸多问题。
分析县域碳排放的构成,采用适当方法对县域碳收支平衡情况进行估算,预测碳排放态势与发展格局将为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机制构建、发展模式确定以及发展路径选择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县域发展要及时构建促进县域低碳经济健康发展的法规政策引导机制,完善以低碳减排约束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框架,完善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空间优化布局、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组织优化为主要内容的低碳经济政策;构建以低碳经济知识研究系统、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系统、低碳经济知识和技术传播系统、低碳经济中介服务系统、低碳经济科技资金保障系统、低碳经济科技监督和监测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低碳经济科学技术支撑驱动机制,促进县域低碳经济持续发展;要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以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为目的,努力优化县域产业布局、县域城乡空间布局、县域基础设施配置和县域生态空间结构,形成有利于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耦合驱动机制;最终在经济发展促动机制、低碳金融支持机制、生态环境约束机制、社会文化导向机制以及耦合创新驱动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尤其是在充分发挥耦合创新驱动机制作用的情况下,推动我国县域低碳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地域广袤,幅员辽阔,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条件差异巨大。在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选择方面,既有以减少碳源排放为主的低碳产业发展模式、清洁生产模式、产业转型升级模式、产业结构调整模式、能源结构优化模式、空间结构优化模式等,也有以增加碳汇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碳汇模式、农田碳汇模式,还有兼顾碳源排放减少与碳汇碳储存能力增加的低碳生态城镇建设模式、碳汇生态乡村建设模式等。
由于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以及发展模式的不同,也就存在不同的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具体包括:低碳产业发展路径、产业结构低碳化路径、能源结构优化路径、空间结构优化路径、能源清洁生产路径、碳汇林业建设路径、碳汇农业发展路径、低碳生态城镇建设路径、碳汇生态乡村建设路径等。
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间段往往以某一种或某几种低碳驱动机制为主,其间需要有机的耦合。在不同驱动机制、不同发展条件下,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某一种模式或某几种模式为主,各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发展模式选择不同,县域低碳经济健康发展的实现路径(或者突破点)也就存在较大差异。本书结合全国各县域的基本情况,对汝南县低碳产业发展模式、乐陵市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模式、镇平县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经验、商水县城乡空间结构优化尝试、徐闻县低碳生态发展模式构建、中牟县低碳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探析、化隆县低碳生态城镇建设模式、元江县碳汇生态乡村建设模式等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关键词:县域 低碳经济 动力机制 发展模式 发展路径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