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12出版

海权、竞争产权与屯海策

纸质图书

暂无

电子书

暂无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0人在看
先晓推荐
中国的海权困境在根本上是因为政府在提供国防、法律治理等相关公共物品时缺位、滞后、不当而导致。它分别表现为国家统一的海洋发展战略和完整的海洋法律体系还未形成,海洋防卫力量薄弱,以及海洋事业行政管理体系混乱;并进一步导致了中国在国际间海洋事业竞争中的劣势,在有争议海权冲突中的被动,以及无争议海权开发和利用中的效率低下和安全隐患。本书希望借助于经济学提供的分析工具为纾解这种困境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097-2872-7总页码:236
字数: 201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中国的海权困境在根本上是因为政府在提供国防、法律治理等相关公共物品时缺位、滞后、不当而导致。它分别表现为国家统一的海洋发展战略和完整的海洋法律体系还未形成,海洋防卫力量薄弱,以及海洋事业行政管理体系混乱;并进一步导致了中国在国际间海洋事业竞争中的劣势,在有争议海权冲突中的被动,以及无争议海权开发和利用中的效率低下和安全隐患。本书希望借助于经济学提供的分析工具为纾解这种困境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

图书摘要
中国的海权困境在根本上是因为政府在提供国防、法律治理等相关公共物品时缺位、滞后、不当而导致。它分别表现为国家统一的海洋发展战略和完整的海洋法律体系还未形成,海洋防卫力量薄弱,以及海洋事业行政管理体系混乱;并进一步导致了中国在国际间海洋事业竞争中的劣势,在有争议海权冲突中的被动,以及无争议海权开发和利用中的效率低下和安全隐患。本书希望借助经济学提供的分析工具为纾解这种困境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引语部分。该部分指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颁布后,世界各国对海洋权益的珍视,以及中国与周边海洋邻国在有关海权主张上的争议,形成了海权在中国备受关注的第一个背景;而能源瓶颈、进出口贸易繁荣带来的中国对能源供给和运输安全的担心,则构成了海权在中国备受关注的第二个背景。这两个背景折射出了本书选题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属于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对既有的中国海权研究的总结和分析表明,现在仍然缺少能够呈现现代条件下中国海权全貌并且可以给出可行性改进思路的相关研究。
既有的中国海权研究,虽然就中国海权的发展方向和海权研究的复杂性达成了共识,但是,大多数人谈及海权,仅仅针对把争议性海权化为己有或者针对中国海权面临的外部威胁,而很少有人意识到最大化维护和发展中国海权的含义和意义。在这种语境中,海权的维护和发展被简单等同于海权捍护能力,也就是海上军事武装力量的发展。再加之普遍认为产权界定是政府公共权力(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产物,这让附带主权含义的海权除了武力解决几乎没有其他途径。
但事实上,最大化维护和发展中国海权才是中国追求海权自身的指向,这和一定时期内致力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武力解决是在穷尽一切和平努力之后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只有尽最大努力沿着和平的路径前进,最大化维护和利用中国海权的目标才会真正被确保实现。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后的海权,强调的是和平竞争,而不再像之前的海权观一样主张对单纯军事强力的崇拜。这意味着,更多包含了服务内容的公共物品供给以及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技术与效率的国际间竞争是决定当前海权归属的主要力量。
与此相对应,中国的海权问题纾解方案理应具有两个效果:尽力缩短相关公共政策、公共服务以及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技术与效率的改善时间;同时,探讨淡化主权问题或者转变主权问题的方法,以减少解决相关问题的阻力。
通过产权交易把产权与主权问题暂时分割开来处置,沿着社会选择、个人选择一致的逻辑,通过激励市场主体在活跃市场交易的基础上提供相关公共物品的方式,来最终实现包含主权归属在内的完整海权,便是一种具备了这种特点的思路。
本书想把这样的一种思路称之为屯海。原因在于,中国历史上已经有类似的先例可以追寻。西汉初期的屯田,不仅在实现陆权的过程中发挥了整合资源、弥补政府相关不足的作用,而且还为武力追求陆权做好了许多外围准备。
第三章试图用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海权各要素的组成,经由对这些要素之间关系的梳理,找出在世界海权的内涵从国际竞争到国际合作、从国家责任到国际责任的各发展阶段下,对一国海权发展最重要的那些要素。
结果发现,不同的要素形成一种要素组,要素组彼此常常交替呈现一种收益和成本的关联,即:甲为乙的成本,乙为甲的收益,乙为丙的成本,丙为乙的收益……直至形成若干个循环,如此来回往复。在这些要素组内部,要素间呈现的则是并列、互补的关系,即甲的发展可以弥补乙的缺陷,反之亦然。从这个意义上,对任一海权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整个海权。
综合比较海权各要素,以政府治理、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才培养起的作用最为基础,类似足球比赛中的某队后卫;以工业生产、海运能力、贸易能力、海洋保护力量的作用最为重要,它们类似足球比赛中的中前场;而海洋产业,海上贸易,海上资源开发,海洋资源、港口、海岸线、海上要隘,则构成了一国海权收益的物质表现形式,前三者类似于攻进对方球门的球,其余类似本方球门。至于民族特性、海外市场和人口、世界海权、领土等要素,分别代表着一国的足球文化、一国球队的影响力、一国球队与世界对手之间的竞争关系、一国足球与其他比赛之间的竞争关系,长期可变或者不可变,而且较难描述其变化特征,本书认为并非海权变化中的关键要素。
由此可见,政府治理、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业生产、海运能力、贸易能力、海洋保护力量,构成了一国海权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一国海权应该从这些要素的变化中寻找提升的出路(恰恰这些要素又都是可变的)。所以,各国海权之间的竞争,是一国在这些要素之间的竞争。而由于这些要素都和政府提供相应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或者质量相联系,说到底,海权竞争,也是政府之间的竞争。
中国海权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本书第四章审视了中国海权在各种海权要素方面具备的条件和情形。在对中国海权面临的各种问题分析后发觉,中国海权面临着如何把由潜产权演化而来的竞争产权变为产权以及如何实现产权的问题。很显然,指望朝夕之间就实现海洋安全保护、海洋公共管理、发展规划、法律支持的改善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同时,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权的维护却又是须臾不可无。因此,中国海权的窘境就是在产权保护、开发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来要求政府满足相应管理和服务的需求。
好在,中国历史上有这种先例。从西汉开始,中国陆疆和陆权就几度面临着同样的压力,当时的定位与发展阶段和当代中国颇为相似。西汉初期,对战争的反思或者厌倦成为西汉统治集团和民众的共同选择,发展被视为第一要务,休养生息政策和儒家思想被奉为圭臬。但是,此打算却不断被匈奴对边境的侵略、骚扰打断。这一场景,正与力图通过“韬光养晦”、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换取发展的当代中国,被狼子野心的海上强敌环伺、惊扰、掠夺如出一辙。更为惊人相似的还是在军事地位的弱势上,和今天中国的武装力量和获取海洋资源的能力无法保证完整的海权一样,西汉要实现完整意义的陆权,支撑力量也一度远远不够:首先,机动作战能力不如骑射为生的匈奴,解决争端和威胁的军力相对弱于周边敌对势力,虽有能力保卫中原可是无法有效应对异族对边境进行的侵袭和破坏;其次,对边疆的开发没有把握和经验;最后,战略要地为对手掌握,在进攻、防御和贸易诸事项上都很被动。
因此,西汉在陆地边境遭遇的被动局面,和今天中国在海洋上遭遇的尴尬情形,在性质上几乎是相同的:都需要在支撑力量不够的情况下,发展和完善这种支撑力量的同时实现完整意义的主权和权利,以此为经济发展赢得一个和平、安全的空间。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用推理和实证的方法验证了本书第二章的两个假设,而且断定西汉政府用屯田的方式解决了与这两个假设相类似的难题。本书第五章就想发现这种智慧的力量,寻找把两个假设演变为现实的途径。
西汉政权在国家财富有了初步积累之后,通过屯兵垦田和增扩边民兼领生产、自卫两种职责的屯田举措,同时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有生战斗力量的加强这两个目标,有效解决了在当时交通运输条件受限的境地中,军事后勤供应不足的问题。屯田者不但在开拓边疆,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中“添砖加瓦”,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力和粮草,使得屯田地在国家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民屯,它先以一纸“产权”的许诺让屯田者在其个人的成本—收益分析中把屯田地和自己的身家性命攸关相连,接着让屯田地在国家的成本—收益分析中不可或缺,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国家的收益,有助于最终实现完整的陆权。正是基于它低成本、高收益的特点,屯田的智慧不断在以后历代得到沿用。
眼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政府财政充裕,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来启动一个整体性化解中国海疆危机的方案。而且,中国政府也成功地以政府主导的方式实现了多种改革。此情此景中,沿着屯田的逻辑,推出一整套可以被称为“屯海”的措施或成为可能。
时隔两千多年,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今天,屯海和屯田在细节上自然会有诸多不同,例如,不可能再让专业的军人大规模从事生产,屯海的初衷也不可能再是直接为军事行动提供兵力和后勤物资的援助。
可是,屯田中经济和军事相互襄助、兵民结合、军地结合的基本思路却可继续沿用。中国发展海洋军事力量的兵员要从适格的屯海者及其家属中选拔,海军战士退役后可以加入到屯海者的行列,一些荒僻海岛或者远航途中的屯海者可以有一定的武装能力,发展和海洋邻国的双边贸易,大规模移民,推动边境的发展。
不过,屯海相对屯田,更强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它包括对岛屿的精心守护和经营,也包括对沿海地区发展激励与支持,落脚点只有一个:经由屯海者们的勤劳工作,海洋产业结构的改善,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强中国从海上获取财富的能力,壮大中国的海洋经济,增加中国经济增长极,让海洋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且能够维持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此基础上,政府不但能够获得提供相应管理和服务的动力,而且能够获得改善相应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根据这种逻辑,在第六章,本书提出屯海策议:第一,把海洋发展战略体现到宪法中。在宪法中增加推动海洋事业发展,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内容。第二,为改变海洋法律体系的混杂局面,统一在法律层面对海洋及海洋资源的认识,把各种和海洋事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合并为作为基本法的《海洋法》。第三,为了改变在海洋执法、行政管理和政府服务过程中政出多门的现象,在中央层面建立海洋事业委员会,旨在协调各部门、各地方对海洋事业的参与。第四,屯海定位:国管民营,平战结合、兵民结合。屯海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但政府主导不意味着其在微观层面过多参与屯海,而是要保证把战备与生产相结合的屯海沿着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确定的方向前进。第五,屯海应明确针对我国相对落后的海洋产业以及政府管理和服务无法及时提供的真空地带,重点是改善我国海洋事业中那些薄弱的环节。第六,具体建议。主要包括:①民屯为主,军屯为辅;②充分发挥退伍军人的作用;③打造沿海经济带;④大力提倡开发海岛;⑤适当扶持个别海洋事业;⑥积极与争议海域的利益相关国家展开合作而不是增加对抗;⑦在重要交通要隘所在地开展屯海为贸易通道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海权 屯田 产权 公共物品 屯海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目  录  

 

 

 

荐序:重视海权保护,创新海权研究……………………………………………………1  

自序…………………………………………………………………………………………1

摘要…………………………………………………………………………………………1

Abstract……………………………………………………………………………………1

第一章 引语:一块珊瑚礁与中国海权兴起的背景 ……………………………………1

 

第二章 中国海权的研究现状以及经济学对其之推动作用……………………………8

 

  第一节 近30年来有关中国海权的研究成果  ……………………………………8

  第二节 产权交易和屯海:纾解中国海权困境方法的两个假设…………………17

第三章 海权的成本和收益………………………………………………………………27

  第一节马汉的海权概念及评述………………………………………………………27

  第二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意义………………………………………………37

  第三节 海权要素及其对海权成本—收益的影响…………………………………41

  第四节 海权诸要素的关系及其对海权的影响……………………………………45

  第五节 有关海权成本的支付能力…………………………………………………48

第四章 中国海权:收益、成本与产权…………………………………………………53

  第一节 蓬兴的海洋经济……………………………………………………………53

  第二节 海权收益充满不确定性……………………………………………………57

  第三节 中国海权的成本问题………………………………………………………66

  第四节 中国海权观念的误区………………………………………………………81

  第五节 中国海权危机分析:竞争产权与外部性内部化…………………………92

  第六节 西汉陆权和当代中国海权的相似情形……………………………………100

第五章 西汉时期屯田经验对维护实现中国海权的启示………………………………104

  第一节 西汉实施屯田的背景和形式………………………………………………104

  第二节 军事替代、税收替代与溢出效应…………………………………………115

  第三节 屯田对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启示………………………………………128

第六章 屯海刍议…………………………………………………………………………138

  第一节 加强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服务质量………………………………………139

  第二节 屯海三层次:理论、国家战略、整体方案………………………………142

  第三节 理论上的创新却非实践的先驱……………………………………………143

  第四节 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战略建言………………………………………………145

  第五节 屯海策议……………………………………………………………………147

  第六节 余论…………………………………………………………………………156

附录一 海洋生产总值的构成与计算……………………………………………………158

附录二 海洋产业(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定义与功能………………………………159

附录三 海洋生产总值构成与计算………………………………………………………160

参考文献……………………………………………………………………………………161

后记…………………………………………………………………………………………186

 

 

卷册系列共0个资源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张图片
包含0张图表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