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09出版

东北振兴与传统工人生活区的治理转型

电子书

29.4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4人在看
先晓推荐
本书以一个国有汽车厂的职工居民生活场域为田野地点,阐释了在当下的市场经济转型中,东北老工业国企生活区“后单位社会”中的“文化遗留物”,即人们对“家园感”的留恋,这种文化特质能够促进企业“社会事业管理”方面的升级和当地基层社会的治理创新。作者认为,通过对汽车厂生活区田野资料进行的分析与总结,我们能将这一微观的民族志经验拓展成可称之为“单位社区”的“理想类型”,并从中发现对此进行良性治理的创新逻辑。 本文缘起于国企改制战略下东北传统单位社区内在结构的变迁,以职工居民群体为研究对象,意图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在经济与市场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改革时期,传统工业国企的职工居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活区域发生了何种社会转型?这种社会转型又将社区治理方式的创新引向何处?同时,本文重点想要追问的是,在单位社区治理创新的大背景下,职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又进一步发生了怎样的文化转型?汽车厂“单位办社会”的历史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集体记忆与文化惯性?这些“文化遗留物”对他们生活实践中的价值判断有什么影响?在当下的“后单位时代”,职工居民为何对过去的生活心生怀旧,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会行动和人际网络又经历着哪些文化变迁?与此同时,汽车厂生活区的治理方式能对东北老工业城市的一般社区治理问题有何借鉴意义?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失特点地描述和解释了汽车厂生活区的历史变迁和现实面貌,通过田野民族志的文本形式阐释出她在微观的“社会—文化”结构上与一般的城市社区的多样性差异所在。 本书以我国东北地区汽车城的汽车厂工人生活区为例,从人类学民族志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传统工人生活区治理实践的发展和转型历程。本书认为,应当在梳理田野资料的基础上,对汽车厂工人生活区治理实践的民族志经验进行总结,并将这一典型案例拓展为单位社区治理的类型性分析,从中发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逻辑,即新时代的单位社区治理正在走向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合力治理。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7284-4总页码:240
字数: 246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我国东北地区汽车城的汽车厂工人生活区为例,从人类学民族志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传统工人生活区治理实践的发展和转型历程。本书认为,应当在梳理田野资料的基础上,对汽车厂工人生活区治理实践的民族志经验进行总结,并将这一典型案例拓展为单位社区治理的类型性分析,从中发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逻辑,即新时代的单位社区治理正在走向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合力治理。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