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05出版

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

电子书

39.2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3人在看
先晓推荐
实践证明,生态友好型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道路,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而乡村旅游通过合理利用农业生态资源,成为“一三”产业融合、拓展现代农业多种功能的重要路径。乡村旅游和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是乡村经济振兴、生态环境优化、传统文化传承、宜居宜业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 本书以党和政府的系列文件为指导,应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选取“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为理论视角,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进行现状测评、多维分析和调查研究,并展开国内外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最后,提出11条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路径,并给出了实践协同发展路径的政策建议。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28-0124-7总页码:276
字数: 248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党和政府的系列文件为指导,应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选取“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为理论视角,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进行现状测评、多维分析和调查研究,并展开国内外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最后,提出11条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路径,并给出了实践协同发展路径的政策建议。

展开

图书摘要
农业是立国之本,也是强国之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一直重视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农业生态文明视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方向、明确重点。中国广袤乡村地区拥有良好生态环境、优美自然环境,加上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沉积的历史因素,交织不同民族劳动者聚居的地理因素,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乡村特色资源,从而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基础条件。
实践证明,生态友好型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道路,可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源。乡村旅游通过合理利用农业生态资源,成为“一三”产业融合、拓展现代农业多种功能的重要路径。乡村旅游和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是乡村经济振兴、生态环境优化、传统文化传承、宜居宜业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本书立足于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会议与文件精神,以“把对农村地区资源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融入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开发和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出发点,构建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协同路径,它既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对落实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本书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第一,构建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协同的理论框架。选取“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为理论视角,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个维度,构建本书研究的理论框架。提出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和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协同路径的理论假设,为探索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协同路径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进行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协同现状的宏观测评。测评发现,我国大多数省域乡村旅游和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水平为弱协同、轻度不协同。我国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水平,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为后续的多维分析和实证研究提供了客观有力的宏观依据,同时构成本书研究的重要起点。
第三,展开我国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的多维分析。分析发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度的协同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在政治维度,协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善治”;经济维度在于“机会均等、利益共享”;文化维度为“文化的包容性发展”;生态维度追求“可持续性”协同发展;社会维度为“关系治理、和谐发展”。
第四,进行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协同路径的案例分析。一方面,法国通过“农业为本、旅游添色,产业集群、三产联动,立足原真、法律保障,乡村联合、协会推动”,推动协同发展;日本呈现“政府+协会+乡绅+农户+科研院所”“政府+协会+乡绅+农户+企业”等典型路径。另一方面,基于我国四川、江西的案例分析,提炼协同路径特点:重视农业基础地位,依托“农业+旅游+”等探索路径;重视政府顶层设计,在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创造条件;加强技术支撑,为实践路径提供智力支持;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探索制度保障;进行文化创新,为路径注入文化灵魂;发挥社会组织积极性,从公私合作中汲取协同力量。
第五,进行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协同路径的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扎根访谈方式采集一手资料,综合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呈现影响协同发展的因素,包括政府治理水平、社会组织培育、农旅企业发展、自然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利用等。
第六,设计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协同路径。包括政府主导、居民主导、企业主导、居民主导+行业协会自律、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等。同时,依托理论框架,从路径内涵、路径主体、组织方式、适用条件和路径优越性五个层面,总结出协同路径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从“外推力”“内促力”“引导力”三个方面,构建协同发展的动力体系。
第七,提出实践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协同路径的对策建议。包括创造良好制度环境、协同路径规划体系、农业企业推动“农业+”、旅游企业实践“+旅游”、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赋予NGO相应权责、乡村居民增权赋能、科研院所群策群力。希望为我国实践协同路径,推动生态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