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08出版

中日关系史(全3卷)

纸质图书

暂无

电子书

暂无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4人在看
先晓推荐
要了解今天的中日关系,既要了解它的昨天,还要古今贯通,对它有比较全面的整体了解。1986年,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对本书一位作者关于研究中日关系史信的批示中写道:“写历史,当然允许断代。但就政治上考虑,这样的著作,不写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一共四十一年的历史,就是个很大的缺点。特别是这十多年来中日友好关系的恢复和发展对两国带来了极大利益,不引导研究历史的人门和读者多从这方面看问题,不好。”指出对中日关系既要写古代的历史,也要写近代、当代的历史。本书正是在胡耀邦同志这一批示的激励下完成的。全书凡三卷,从古及今,可谓一部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全面系统论述中日关系发生、发展和变化的通史性著作。(暂定)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7-80230-211-0总页码:1864
字数: 1385千字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要了解今天的中日关系,既要了解它的昨天,还要贯通古今,对它有比较全面的整体了解。1986年,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指出对中日关系既要写古代的历史,也要写近、当代的历史。本书正是在胡耀邦同志这一批示的激励下完成的。全书共三卷,从古及今,可谓一部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并全面系统论述中日关系发生、发展和变化的通史性著作。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第一卷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建立及其发展
第一节 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建立的开端
一 中国历史文献中所载中日间的古代交往
二 汉族劳动者移居日本及其传说
第二节 秦始皇时代中日两国间的交通状况
一 中国的海上航路
二 日本的海上交通
三 从航路探讨徐福所得平原广泽的地点
第三节 汉帝国和日本群岛上早期倭人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一 汉代的两条国际通道
二 东汉与倭奴国建交
三 东汉与伊都国建交
第四节 魏与邪马台国建立册封交聘关系
一 带方郡与邪马台国
二 邪马台国使节赴魏都的时间
三 魏和邪马台女王国间册封关系的建立
四 《三国志•倭人传》中邪马台国的地理位置
第五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日两国间的交聘关系
一 西晋内乱与汉族人民迁徙日本群岛
二 大和国家统一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的局势
三 两晋及南北朝与倭国的册封交聘关系
第六节 汉族“归化人”对传播中国文化的贡献
一 进入日本群岛的汉族“归化人”,是中国文化和生产技术的直接传播者
二 倭王朝廷向中国派出使节请求技术援助
三 佛教的传入日本和汉族“归化人”的关系
四 汉字传入日本与日本文字的产生
五 中国经典传入日本
第二章 隋唐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
第一节 隋倭两国的交聘关系
一 建交前两国的基本概况
二 隋倭两国的交聘
第二节 唐日两国建立册封交聘关系
一 唐建国及其对外关系
二 日本的大化改革与唐的影响
三 日本派出遣唐使与唐建立册封交聘关系
第三节 唐日白江口战役
一 朝鲜半岛三国间的战争形势与唐军的介入
二 鬼室福信乞援与倭军介入
三 白江口唐倭军海战
四 战后唐倭间的交往关系
第四节 唐日册封交聘关系的发展
一 日本尊称天皇的时间
二 倭国何时更名为日本
三 第二期遣唐使的派遣
四 唐日两国的人才交流
五 遣唐使的停派
六 遣唐使的一般概况
第五节 唐日贸易
一 遣唐使贸易
二 新罗商人在唐日贸易中的中介作用
三 唐商赴日贸易
四 大辛府与唐商贸易
第六节 唐日文化交流
一 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二 唐代入日的汉族归化人在传播唐文化中的作用
三 唐代文学对日本的影响和日本字母的形成
四 唐代的建筑、技术、医学、历法、艺术、风俗等传入日本
第七节 渤海与日本的交聘
一 渤海是唐朝中国靺鞨族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
二 渤海与日本交聘的原因
三 渤海与日本间的交聘及组织形式、交通路线
四 渤海与日本间的经济贸易及文化交流
五 日本在渤日关系中制造纠纷
六 纠纷的解决
第三章 宋、元时期的中日关系
第一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中日关系
一 吴越国与日本间的友好往来
二 梁、吴越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
第二节 宋日关系
一 北宋时期的宋日关系
二 南宋时期的宋日关系
第三节 辽、金与日本的交往
一 辽与日本的交往
二 金与日本的交往
第四节 宋日贸易
一 宋日贸易的前提
二 北宋的对日贸易
三 南宋时期的宋日贸易
第五节 元日关系
一 忽必烈遣使赴日
二 元使赵良弼出使日本
第六节 元日战争
一 第一次元军侵日战争
二 第一次元军侵日战争后,元日双方的交涉和备战状况
三 第二次元军侵日战争
四 元军侵日战争失败后双方的备战
第七节 元日贸易
一 日商入元贸易的基本原因
二 元日贸易的进展
三 天龙寺船贸易
第八节 宋、元时期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一 宋、元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二 宋、日两国僧人的往来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三 元、日两国僧人的往来
四 宋、元时期中日间的技术交流
第四章 明代与清代初、中期的中日关系
第一节 洪武时期明日交涉及倭寇问题
一 朱元瑋的对日交涉
二 明初的防倭与海禁
第二节 明日建立册封贸易关系及其发展
一 足利幕府要求与明建立册封关系和发展贸易的国际国内状况
二 足利义满遣使赴明建立册封贸易关系与《永乐贸易条规》
三 义持将军中断明日册封贸易关系
四 义教将军恢复明日册封贸易关系
五 “争贡事件”与明日册封贸易关系的结束
第三节 明日勘合贸易的组织结构及其贸易活动
一 日本勘合贸易船的组织形式及其经营状况
二 明对勘合贸易的各项规定和日贸易使团在明的活动
三 日本勘合贸易团在明的贸易活动
四 回赐和给价
五 明日私商贸易的发展
第四节 倭寇
一 倭寇的形成及其发展
二 嘉靖时期的倭寇
三 嘉靖时期倭寇猖獗的基本原因
四 嘉靖时期的剿倭战争
五 嘉靖中期倭寇的性质
第五节 明日战争
一 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的原因及其备战
二 丰臣秀吉大举侵朝及朝鲜海军和义兵的抗战
三 明军为援助朝鲜同日本侵略军作战
四 明日第二次议和及其破裂
五 明日战争再起
六 丰臣秀吉病死及明日战争结束
第六节 明日间的文化交流
一 明日间僧人的往返
二 朱子学在日本的昌盛
三 明代移居日本的中国人在传播中国文化中的作用
四 明代的中国人开始研究日本
第七节 清代初、中期中日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一 清代初、中期中日民间的和平商业贸易
二 清初的书籍交易
三 清代中期与江户时期的文化思想交流
第五章 近代开端后中日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 鸦片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一 鸦片战争对日本统治阶层的冲击
二 日本的大盐平八郎暴动和中国的太平天国革命
第二节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侵略中国的道路
一 日本大陆政策的酝酿与“征韩论”
二 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修好条约》的签订
三 日本侵略台湾
四 中日关于琉球问题的交涉
第三节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外交
一 中日关于江华岛事件的交涉
二 以壬午兵变为契机,日本针对中国进行备战
三 朝鲜甲申政变与中日《天津条约》
四 《天津条约》签订后中日两国的军备状况
五 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间的外交交涉
六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日本政府以及列强对战争所采取的对策
第四节 甲午战争经过
一 开战前夕中日在朝鲜的军事部署和力量对比
二 日军不宣而战偷袭清军揭开甲午战争帷幕
三 平壤会战与黄海海战
四 日军侵入辽东与旅顺口陷落
五 辽东冬季战役和威海卫失陷
六 日军占领辽东半岛和台湾保卫战
第五节 中日《马关条约》与三国干涉
一 马关议和
二 中日交换和约与三国干涉
第六节 日本为侵略中国所进行的舆论准备
一 “脱亚论”、“兴亚论”及其他“侵略有理论”的宣传
二 军国主义思想的流毒
第七节 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的演变
一 鸦片战争和明治维新后中日经济关系开始逆转
二 日本资本家及其代理人积极侵入中国市场
三 日本资产阶级通过战争挤进掠夺、侵略、瓜分中国的世界帝国主义国家行列
第八节 中国人开始“向日本人学习”
一 中国人对明治维新的反应
二 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向日本学习与戊戌变法
三 留学生赴日及其作用
第九节 甲午战争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一 日本在镇压义和团反帝斗争中的侵略行动
二 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对中国所进行的侵略
第十节 辛亥革命与日本的干涉
一 日本朝野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态度
二 中国民主革命者与日本社会主义者的革命友谊
三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同日本政府间的勾结和日本政府的对策
四 日本对辛亥革命的干涉
第十一节 日本近代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一 日本新书在中国的传播
二 日本近代教育对中国的影响
三 日语词汇对近代汉语的影响
四 日本近代出版界对中国的影响
本卷小结
附录 大事记


第二卷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加紧推行大陆政策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日本与西方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与妥协
第二节 日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侵略山东半岛
第三节 袁世凯称帝和日本企图独霸中国
一 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
二 袁世凯称帝,日本乘机扰乱中国,从中渔利
第四节 日本策划“满蒙王国”阴谋——“满蒙独立运动”和“郑家屯事件”
一 第一次“满蒙独立运动”
二 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
三 日本制造“郑家屯事件”
第五节 中国参战和段祺瑞与日本的勾结
一 以日本意志为转移,中国对德宣战
二 “西原借款”
三 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第六节 大战期间日本在华经济势力迅速增长
第二章 自巴黎和会至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日关系
第一节 巴黎和会与山东问题一 巴黎和会
二 山东问题第二节 日本与中国五四运动
一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屈辱,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二 日本人民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而展开了可贵的斗争
第三节 原内阁的对华政策与四国银行团
一 南北议和与日本
二 新四国银行团的组成
第四节 华盛顿会议与中国一
华盛顿会议的发起与召开
二 九国公约与中国
第三章 20世纪20年代中日关系
第一节 日本与张作霖的勾结和军阀混战
一 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对中国侵略政策的变化
二 日本同张作霖的勾结和军阀混战
第二节 日本对中国加紧进行经济和文化教育侵略
一 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强
二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侵略
第三节 中国各阶层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斗争的高涨
一 中国人民掀起收回旅大及反日斗争
二 郭松龄倒戈反奉与日本
三 反日、反奉倒段运动的高涨
第四节 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重大转折
一 田中外交和“东方会议”
二 蒋介石•田中会谈
三 第二次山东出兵和济南事件
四 “满蒙交涉”和“山本•张作霖密约”
五 九一八事变的预演,张作霖被炸身亡
第五节 日本人民“反对干涉中国”运动的发展
第四章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占领中国东北
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的日本与中国
第二节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一 侵略满蒙的大陆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二 日本军国主义策划和制造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三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和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的经过
四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 日本发动“一•二八”淞沪战争
一 日本侵略者为确保占领中国东北,在上海制造事端
二 淞沪战争爆发
三 签订淞沪停战协定第四节 国际联盟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及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第五章 日本制造伪满洲国及其殖民统治
第一节 日本拼凑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第二节 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
第三节 东北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和日本人民的反战斗争
一 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
三 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新高涨
四 日本人民的反战斗争对中国人民的声援,中日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
第六章 日本向华北和内蒙扩大侵略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对华总政策
第二节 日本侵占山海关与《塘沽协定》的签订
一 “山海关事件”与日本侵占热河
二 日军侵占长城要隘
三 签订《塘沽协定》
第三节 日本得寸进尺扩大对华北及内蒙的侵略
一 加紧对华北经济侵略
二 分治华北制造华北事变
三 日本同美英在华的矛盾和国民党内英美派和亲日派的分化
第七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一 政治法西斯化
二 国民经济步入军事化和扩充军备
三 侵华方针由分治华北向全面侵华转变
四 侵华计划已经制订完毕
第二节 中国人民为迎击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 国共的战前准备第三节 卢沟桥事变
第八章 1937~1938年间的中日战争
第一节 日军迅速攻占华北
一 国民党军队在持久消耗战方针指导下且战且退
二 平型关战斗和八路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
第二节 日本进攻沪宁和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一 日本进攻上海和南京
二 南京大屠杀
第三节 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
一 台儿庄战役
二 徐州会战第四节 武汉会战
第五节 一年来的日本诱降诱和活动
一 英美推行绥靖政策,蒋介石乞灵于九国公约
二 陶德曼调停
三 日方“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在南北拼凑傀儡政权
四 日本放出诱和钓饵
第九章 相持阶段前期的中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变化战略指导方针
一 武汉会战后日本的侵略战争陷入困境
二 “政略”为主方针的提出及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第二节 敌后战场成为最活跃的战场
一 日军在华作战重点的变化
二 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杀敌
第三节 日本大力展开诱降诱和活动
一 对蒋介石诱和
二 远东慕尼黑活动
三 汪精卫叛国投敌
四 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第四节 正面战场的几次战役
第十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 中国正式对日宣战和中国签署联合宣言以及建立中国战区统帅部
第二节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第三节 相持阶段后期的中国正面战场
一 第三次长沙会战
二 浙赣战役
三 鄂西会战
四 常德会战
第四节 相持阶段后期的中国敌后战场
一 日军对沦陷区实行残酷统治
二 日军疯狂进行“扫荡”
三 解放区军民反“扫荡”斗争
四 解放区的恢复和发展第五节 日本发动“一号作战”
第十一章 中国军队局部反攻
第一节 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
一 华北各战场
二 华中各战场
三 华南战场
第二节 印缅战场反攻作战
一 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战
二 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战
第三节 正面战场作战
一 老河口作战(豫西鄂北战役)
二 芷江作战(湘西战役)
三 收复南宁桂柳跟踪作战
第四节 日本的乞和活动
一 日本被迫乞和
二 向中国乞和
三 请苏联和中立国斡旋
第十二章 中日战争的结局
第一节 雅尔塔协定与中苏同盟条约
一 雅尔塔会议
二 斯大林承诺与《雅尔塔协定》
三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第二节 日本投降
一 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
二 日本天皇决定投降
第三节 侵华日军被迫投降
第四节 中国军受降
一 冈村宁次在降书上签字
二 分区受降
三 蒋介石依靠美国争夺胜利果实
附录 大事记


第三卷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日本战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日关系
第一节 美国策谋单独占领日本与美国的对日政策
一 美国策谋单独占领日本
二 占领初期美国的对日政策
三 实行非军国主义化和民主化改革
第二节 美国实行的“扶蒋反共”对华政策
一 “杜鲁门主义”出笼——世界冷战体制的开始
二 美国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三 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转变
四 特殊时期的中日关系
第二章 当代中日关系的开端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其对日政策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基本外交政策与原则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日本的基本政策
第二节 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推行反华政策
一 吉田茂首相的中国观
二 配合美国策谋签订片面的“对日和约”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三 屈从美国签订“台日和约”
四 日本人民反对片面对日媾和、“日美安保条约”和“台日和约”的斗争
第三节 中日民间友好活动在困境中展开
一 日中友好协会的成立及其初期活动
二 冲开“封锁禁运”大门开始中日民间贸易
三 日本友人冲破阻力参加北京亚太和平会议
四 中国协助在华日侨回国与日本送还中国劳工遗骨
五 周恩来会见大山郁夫谈中日关系及《人民日报》发表《论中日关系》社论
六 日本国会超党派议员团访华
七 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问日本
第三章 中日民间交往形成初次高潮
第一节 鸠山内阁有限松动对华政策及其原因
一 鸠山内阁有限松动对华政策
二 鸠山内阁有限松动对华政策的原因
第二节 中国政府对鸠山内阁的政策与提出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建议
一 中国政府对鸠山内阁的政策
二 中国政府提出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建议
第三节 形成民间交往的初次高潮
一 中日民间贸易的扩大
二 缔结中日民间渔业协定
三 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青年、地方等方面的中日民间交流频繁
第四章 中日民间交往遭遇严重梗阻
第一节 岸信介内阁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一 岸信介其人及岸内阁的对外政策
二 岸信介内阁顽固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第二节 中日民间交往完全中断
一 破坏第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订
二 长崎国旗事件导致中日交往几近完全中断
三 刘连仁事件
第三节 中国政府为重开中日交往而努力
一 中国政府对岸信介内阁推行敌视中国政策采取的方针和政策
二 中国政府提出中日关系“政治三原则”及其意义
三 中国政府提出“中日两国政治和经济关系发展不可分割”的原则
第四节 日本掀起反对岸信介政府政策的强大斗争
一 争取重开中日友好交往和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国民运动
二 浅沼稻次郎、松村谦三为重开中日友好交往铺路架桥
三 反对修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斗争
第五章 中日关系被推进到半官半民阶段
第一节 池田勇人内阁局部调整对华政策
一 池田勇人内阁局部调整对华政策
二 池田内阁局部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
第二节 当代中日关系被推进到半官半民阶段
一 中国提出“中日贸易三原则”使中日贸易往来得以恢复
二 签订《廖承志和高碕达之助贸易备忘录》把中日关系推进到半官半民阶段
三 实现第一个成套设备交易、中日互设常驻贸易机构及互派新闻记者
第三节 中日友好关系继续发展
一 再签中日渔业协定、池田内阁妥善处理周鸿庆事件
二 中国成立中日友好协会
三 中日交流渐趋活跃和频繁
第四节 对池田内阁局部调整对华政策的评价
一 池田内阁局部调整对华政策的意义
二 池田内阁局部调整对华政策的局限性
第六章 中日关系发展冲破重重阻力继续前行
第一节 佐藤内阁追随美国极力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一 佐藤内阁追随美国所推行的“亚洲外交”方针
二 佐藤内阁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第二节 中国为使中日关系健康发展作出必要的努力
一 中国对佐藤政府的反华行径进行严厉地揭露和抨击
二 中国提出对日贸易四项条件
第三节 中日友好交往克服重重障碍奋力前进
一 中日民间经济贸易交往在困境中艰难前行
二 努力开展两国民间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三 民间友好团体和友好人士仍不断进行互访
第七章 当代中日关系掀开新篇章
第一节 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有利国际环境
一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 中美关系的改善与佐藤外交的窘境
三 日本国内形成要求尽早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强大潮流
第二节 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 田中内阁决意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二 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准备
三 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四 中日海缆协议与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协定的签署
第三节 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一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迟迟未能签订的原因
二 福田内阁决定恢复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
三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与互换批准书
四 当代中日关系发展的里程碑
第八章 总体向前发展的当代中日关系
第一节 把中日关系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一 中国调整对外政策
二 日本“政治大国”外交框架下的对华方针和政策
三 大平首相访华提出“迈向新世纪的中日关系”
四 推进中日关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五 中日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交流交往进一步发展扩大
第二节 为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而努力
一 中日两国共同确认发展中日关系“四项原则”
二 建立“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
三 “中日友好之船”与组织两国青年进行联欢和交流
四 定期召开中日政府成员级协商会议、中日民间人士会议
五 竹下内阁努力促进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
六 李鹏访日寻求中日相互理解和加强彼此合作
第三节 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问题
一 日本不承认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历史问题
二 日本与台湾的关系问题
三 钓鱼岛主权归属与东海大陆架问题
四 中日贸易不平衡问题
第九章 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
第一节 修复受到损害的中日两国关系
一 日本参与西方国家制裁中国行列
二 日本有识之士为修复中日关系开展活动
三 海部首相访华——两国关系得到修复
第二节 把中日关系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 世界冷战格局的终结与中日关系的发展
二 中日两国举行各种活动纪念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20周年
三 江泽民总书记访日、日本天皇访华
四 细川、村山首相承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进行“殖民统治”
五 中日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交流的扩大
第三节 为了21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
一 日美军事同盟重新定义妨害中日关系的发展
二 努力消除不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
三 中日两国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附录 大事记
卷册系列共0个资源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张图片
包含0张图表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