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01出版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15):青年批评家崛起

电子书

20.7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0人在看
先晓推荐
2014年,上海文学犹如静水深流,平静之下也有波澜。文学日益成为这个城市整体生活的一部分,而这个城市的生活也折射出了文学的变迁。很多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聚集在文学周围,因为文学触摸到城这个市的根。 本书对2014年上海文学各方面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回顾、总结和分析,聚集热点议题和现象,直陈写作困境与误区,对中国城市文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上海青年批评家群体的成长成为近年来引人注目的现象。一群新生代批评家已经崭露头角,他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新锐的批评精神,对当下的社会、文化、文学发出了自己年轻的声音。 上海生动地呈现了中国都市文化和精神,引领着中国城市文学的发展。本书不仅直陈了青年作家上海写作的困境,而且对中国城市文学的发展进行了富有前瞻性的思考。 对比世界文学之城的发展历程,上海与中国城市文学的产业化发展值得关注。本书对国内代表性文学网站进行了深入考察,全面、系统地提示了中国网络文学独特的生产机制与运作方式,呈现了“粉丝文化”的强大推动力。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097-6972-0总页码:324
字数: 270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对2014年上海文学各方面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回顾、总结和分析,聚焦热点议题和现象,直陈写作困境与误区,对中国城市文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并对国内代表性文学网站进行了深入考察,全面、系统地提示了中国网络文学独特的生产机制与运行方式,呈现了“粉丝文化”的强大推动力。

展开

图书摘要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15)》对2014年上海文学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即时性的回顾、总结和分析,聚焦热点议题和现象,直陈写作困境与误区,进而对中国城市文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近年来,上海青年批评家群体的成长引人注目,2014年这一现象更为凸显。一群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及80年代的上海新生代批评家已经崭露头角,他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新锐的批评精神,对当下社会、文化、文学发出了自己年轻的声音。上海批评家的生态链并没有断裂,一股新生的批评家力量正在悄然崛起。这一方面得益于上海以开放性、创造性和多元性为特征的“海派”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得益于上海对文学批评的大力扶持与推动。这群批评新人刚一出场,便以其鲜明的学术风格和新锐姿态,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带来了新的话题与新的风格。
上海是中国都市文化和精神最生动呈现的地方,引领着中国城市文学的发展。报告不仅直指青年作家“上海写作”的困境,而且对中国城市文学的发展进行了富有前瞻性的思考。在互联网和信息时代,中国的都市文学正在转型,正在从“有形的城市”向“无形的城市”转移,“无形的城市”的都市文学时代正在来临。
2014年,上海作家新作不断,如叶辛、孙颙、赵丽宏、王宏图、程小莹、周嘉宁等都有长篇小说面世。《缥缈的峰》《别了,日耳曼尼亚》《女红》《密林中》等作品既体现了不同作家的创作个性,又共同展现了城市生活的历史与现实。“90后零姿态丛书”13位年轻作者的集体亮相,不仅带来了蓬勃朝气,而且显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文学生产的深刻影响。
要建设世界文学之城,上海还需要在打造精品文学活动和普及文学教育上多做文章。关于创设城市文学馆的热议,就体现了上海各界建设文学城市的意识逐渐明确。对比世界文学之城的发展历程,上海与中国城市文学的产业化发展值得关注。本报告对中国代表性文学网站进行了深入考察,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中国网络文学独特的生产机制与运行方式,呈现了“粉丝文化”的形成过程与强大推动力。这种力量同样已经影响到了电影业的发展。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BⅠ 总报告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张图表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