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详情

中国殡葬史(全8卷) 魏晋南北朝(第三卷) 特藏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VIP

售价:¥74.25 ¥247.5
4人在读 |
0 评分
丛书名:
ISBN:978-7-5201-0190-5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

图书简介 目录 参考文献 音频 视频
本书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涵盖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夏金元、明清、民国八个重要历史时期,每卷紧密围绕该时期的丧葬观念、丧葬制度、丧葬习俗、丧葬设施、丧葬用品等中心议题,对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殡葬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而客观的研究和阐释,重点探讨了殡葬史的相关层面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的“变”与“不变”,为我国殡葬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
  • 导论
    1. 一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2. 二 魏晋南北朝殡葬的特征
    3. 三 魏晋南北朝殡葬史研究
  • 第一章 殡葬理念
    1. 第一节 薄葬观
    2. 第二节 灵魂不灭思想
    3. 第三节 殡葬中的宗教影响
    4. 第四节 殡葬中的孝道影响
  • 第二章 殡葬制度
    1. 第一节 魏蜀吴殡葬制度
    2. 第二节 两晋殡葬制度
    3. 第三节 南朝殡葬制度
    4. 第四节 十六国和北朝殡葬制度
    5. 第五节 殡葬制度的相互影响
  • 第三章 殡葬习俗
    1. 第一节 魏蜀吴殡葬习俗
    2. 第二节 两晋殡葬习俗
    3. 第三节 南朝殡葬习俗
    4. 第四节 北朝殡葬习俗
    5. 第五节 汉族与其他民族殡葬习俗的相互影响
  • 第四章 墓葬
    1. 第一节 家族墓地流行
    2. 第二节 墓室形制多样
    3. 第三节 墓葬建筑独特
    4. 第四节 墓葬绘画盛行
  • 第五章 葬具与随葬品
    1. 第一节 棺椁
    2. 第二节 随葬品
    3. 第三节 赙物与赠官
  • 第六章 殡葬风水
    1. 第一节 殡葬风水理论的成熟
    2. 第二节 殡葬风水实践的盛行
    3. 第三节 宗教与殡葬风水
  • 第七章 居丧
    1. 第一节 居丧与丧服
    2. 第二节 国恤制度与居丧法律化
    3. 第三节 北朝居丧多样化
    4. 第四节 居丧习俗的变革
  • 结语
[1]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著《大兴北程庄墓地:北魏、唐、辽、金、清代墓葬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0。 [2]常璩:《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任乃强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陈华文、陈淑君:《吴越丧葬文化》,华文出版社,2008。 [4]陈华文、陈淑君:《浙江民间丧俗信仰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5]陈华文:《丧葬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6]陈华文:《文化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7]陈华文:《丧葬史》(插图版),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8]陈华文等:《浙江民俗史》,杭州出版社,2008。 [9]陈茂同:《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10]陈明芳:《中国悬棺葬》,重庆出版社,1992。 [11]陈戍国:《中国礼制史·魏晋南北朝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12]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整理,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 [13]陈振鹏、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14]戴春阳、张珑:《敦煌祁家湾——西晋十六国墓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4。 [15]戴春阳主编《敦煌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文物出版社,1998。 [16]《道藏》,上海书店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17]邓子琴:《中国风俗史》,巴蜀书社,1988。 [18]丁宝书:《月河精舍丛钞》,光绪戊寅苔溪丁氏刊本。 [19]丁凌华:《中国丧服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0]董新林:《幽冥色彩——中国古代墓葬壁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21]杜佑:《通典》,王文锦、王永兴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 [22]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方立天文集》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3]方诗铭编著《中国历史纪年表》(修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24]封演:《封氏闻见录校注》,赵贞信校注,中华书局,2005。 [25]甘肃省文物队、甘肃省博物馆、嘉峪关市文物管理所:《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5。 [26]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酒泉十六国壁画》,文物出版社,1989。 [27]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戴春阳、张珑:《敦煌祁家湾——西晋十六国墓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4。 [28]干宝:《搜神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9]龚书铎主编《中国社会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30]管辂:《管氏地理指蒙》,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31]郭必恒等:《中国民俗史》(汉魏卷),人民出版社,2008。 [32]郭玉堂:《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洛阳大华书报供应社,1941。 [33]郭玉堂:《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大象出版社,2005。 [34]韩国河:《秦汉魏晋丧葬制度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35]何兹全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卷(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6]黄忏华:《中国佛教史》,东方出版社,2008。 [37]黄金明:《汉魏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8]黄明兰:《北魏孝子棺线刻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39]黄明兰:《洛阳北魏世俗石刻线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40]黄展岳:《中国古代的人牲人殉》,文物出版社,1990。 [41]嵇康:《嵇康集校注》,戴明扬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42]吉林省集安市文物局:《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43]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南京六朝墓出土文物选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44]《景定建康志》,《宋元方志丛刊》本,中华书局,1990。 [45]骊道元:《水经注》,陈桥驿注释,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46]李德喜、郭德维:《中国墓葬建筑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47]李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 [48]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 [49]李梅田:《魏晋北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 [50]李如森:《汉代丧葬制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 [51]李蔚然:《南京六朝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52]《礼记》,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53]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54]梁满仓:《中国魏晋南北朝习俗史》,人民出版社,1994。 [55]梁满仓:《魏晋南北朝五礼制度考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6]林少雄:《古冢丹青——河西走廊魏晋墓葬画》,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 [57]林树中编《南朝陵墓雕刻》,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58]刘晓明:《风水与中国社会》,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 [59]刘义庆:《世说新语校译》,刘孝标注、龚斌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0]鲁迅校录《古小说钩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 [61]陆建松:《魂归何处——中国古代丧葬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62]罗开玉:《中国丧葬与文化》,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 [63]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中华书局,2005。 [64]罗宗真:《六朝考古》,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5]罗宗真:《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出版社,2001。 [66]吕思勉:《吕思勉读史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7]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68]马昌仪:《中国灵魂信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6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4。 [70]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州市博物馆编著《鄂城六朝墓》,科学出版社,2007。 [71]宁夏固原博物馆:《固原北魏墓漆棺画》,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72]欧阳询:《艺文类聚》,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73]潘伟斌:《魏晋南北朝隋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74]卿希泰、詹石窗主编《道教文化新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75]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76]任自斌、和近健主编《诗经鉴赏辞典》,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 [77]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影印,1991。 [78]尚荣译注《洛阳伽蓝记》,中华书局,2012。 [79]司马光编纂、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80]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商务印书馆,1958。 [81]许嵩:《建康实录》,张忱石点校,中华书局,1986。 [82]陶弘景:《真诰》,赵益点校,中华书局,2011。 [83]万国鼎编,万斯年、陈梦家补订《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华书局,1982。 [84]万建中:《中国历代葬礼》,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85]汪受宽:《谧法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86]王俊主编《马鞍山六朝墓葬发掘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 [87]王明编《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 [88]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89]王玉德:《神秘的风水》,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90]王志敏等编《南京六朝陶俑》,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 [91]王洙:《重校正地理新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92]韦正:《六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3]韦正:《魏晋南北朝考古》,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94]卫聚贤编《中国考古小史》,商务印书馆,1934。 [95]巫鸿:《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施杰译,三联书店,2010。 [96]夏之乾:《中国少数民族的丧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 [97]谢宝富:《北朝婚丧礼俗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8]徐吉军、贺云翱:《中国丧葬礼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99]徐吉军:《中国丧葬史》,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100]徐吉军:《中国丧葬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101]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1962。 [102]徐乾学:《读礼通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3]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04]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 [105]颜之推:《颜氏家训集解》,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6]杨泓:《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科学出版社,2000。 [107]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08]杨天宇:《仪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09]姚迁、古兵编著《南朝陵墓石刻》,文物出版社,1981。 [110]姚义斌:《六朝画像砖研究》,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 [111]永容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 [112]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2007。 [113]俞剑华:《中国壁画》,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 [114]郭斌主编《博物志:文白对照全文全译》,伊犁人民出版社,1999。 [115]张璜:《梁代陵墓考》,南京出版社,2010。 [116]张亮采编《中国风俗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 [117]章孔畅:《六朝陵墓石刻渊源与传流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118]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119]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0]赵翼:《陔余丛考》,曹光甫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21]郑德坤、沈维钧:《中国明器》,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122]曹文柱主编《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3]郑土有:《晓望洞天福地:中国的神仙与神仙信仰》,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24]郑玄注、贾公彦疏《仪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25]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文物出版社,2002。 [126]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编《六朝陵墓调查报告》,南京出版社,2010。 [127]周到主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石刻线画》,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 [128]周苏平:《中国古代丧葬习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129]周耀明、万建中、陈华文:《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晋南北朝汉族风俗),学林出版社,2004。 [130]朱大渭等:《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31]朱偰:《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中华书局,2005。 [132]庄华峰:《魏晋南北朝社会》,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133]庄明辉、章义和撰《颜氏家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34]310国道孟津考古队:《洛阳孟津邙山西晋北魏墓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3年第1期。 [135]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马鞍山市文化局:《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3期。 [136]安阳县文教局:《河南安阳县清理一座北齐墓》,《考古》1973年第2期。 [137]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西郊发现两座西晋墓》,《考古》1964年第4期。 [138]曹鹏:《北朝出土石质葬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2013。 [139]曹永年:《说“浅埋虚葬”》,《文史》1988年第3辑。 [140]陈华文:《关注人类的最终归处——以20年来丧葬文化研究著作为例》,《民俗研究》2004年第1期。 [141]陈启新:《冥纸史考》,《中国造纸》1996年第2期。 [142]程欣人:《武汉出土的两块东吴铅券释文》,《考古》1965第10期。 [143]程应麟:《江西的汉墓与六朝墓葬》,《考古学报》1957年第1期。 [144]储晓军:《敦煌魏晋镇墓文研究》,《敦煌研究》2009年第1期。 [145]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北齐高润墓》,《考古》1979年第3期。 [146]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4期。 [147]崔汉林、夏振英:《陕西华阴北魏杨舒墓发掘简报》,《文博》1985年第2期。 [148]大同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大同方山北魏永固陵》,《文物》1978年第7期。 [149]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南郊区田村北魏墓发掘简报》,《文物》2010年第5期。 [150]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2011年第12期。 [151]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云波里路北魏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2011年第12期。 [152]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阳高北魏尉迟定州墓发掘简报》,《文物》2011年第12期。 [153]邓宏里、蔡全法:《沁阳县西白发现北朝墓及画像石棺床》,《中原文物》1983年第1期。 [154]东阿县文化馆:《山东东阿县鱼山曹植墓发现一铭文砖》,《文物》1979年第5期。 [155]董晔:《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兰台世界》2013年第7期。 [156]段鹏琦、杜玉生、肖淮雁:《西晋帝陵勘察记》,《考古》1984年第12期。 [157]段渝:《先秦川西高原的氐与羌》,《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 [158]范兆飞:《北魏鲜卑丧葬习俗考论》,《学术月刊》2013年第9期。 [159]方亚光:《论东晋初年“招魂葬”俗》,《学海》1992年第2期。 [160]冯普仁:《南朝墓葬的类型与分期》,《考古》1985年第3期。 [161]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玉门金鸡梁十六国墓葬发掘简报》,《文物》2011年第2期。 [162]赣州市博物馆:《江西赣县南齐墓》,《考古》1984年第4期。 [163]高崇文:《试论先秦两汉丧葬礼俗的演变》,《考古学报》2006年第4期。 [164]高二旺:《两晋南北朝官吏居丧违礼与清议处罚》,《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165]葛臻明:《中原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制度》,《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3期。 [166]宫大中:《邙洛北魏孝子画像石棺考释》,《中原文物》1984年第2期。 [167]郭建邦:《北魏宁懋石室的建筑艺术》,《古建园林技术》1992年第1期。 [168]郭建邦:《北魏宁懋石室和墓志》,《中原文物》1980年第2期。 [169]何直刚:《河北景县北魏高氏墓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第3期。 [170]河南省博物馆:《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1期。 [171]河南省文物工作第二队:《洛阳涧西16工区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7年第3期。 [172]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县文化局:《河南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考古》2010年第8期。 [17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安阳固安墓地考古发掘收获》,《华夏考古》2009年第3期。 [174]宏岐:《两晋时期之风水术及其传播》,《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第1期。 [175]洪卫中:《汉魏晋南北朝“望气”浅论》,《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176]胡传耸:《北京地区魏晋北朝墓葬述论》,《文物春秋》2010年第3期。 [177]黄河舟:《浅析北朝墓葬形制》,《文博》1985年第3期。 [178]黄吉军:《洛阳春都路西晋墓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10期。 [179]黄潇:《南京市区六朝墓葬分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2。 [180]黄筱雯:《广东地区六朝墓葬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1。 [181]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市东郊发现东魏墓》,《文物》1996年第4期。 [182]贾小军:《事死如生:魏晋十六国河西镇墓文解读》,载《简牍学研究》第5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 [183]江西省历史博物馆:《江西南昌市东吴高荣墓的发掘》,《考古》1980年第3期。 [184]蒋缵初:《南京幕府山六朝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6期。 [185]李梅田:《论南北朝交接地区的墓葬——以陕南、豫南鄂北、山东地区为中心》,《东南文化》2004年第1期。 [186]李梅田:《关中地区魏晋北朝墓葬文化因素分析》,《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2期。 [187]李梅田:《北齐墓葬文化因素分析——以邺城-晋阳为中心》,《中原文物》2004年第4期。 [188]李梅田:《中原魏晋北朝墓葬文化的阶段性》,《华夏考古》2004年第1期。 [189]李梅田:《中原魏晋北朝墓葬文化的阶段性》,《文物世界》2004年第3期。 [190]李梅田:《“曹操墓”是否“薄葬”》,《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19日,第4版。 [191]李随森、焦建辉:《石窟寺佛教瘗葬形式与传统丧葬礼俗之关系》,《中原文物》2002年第4期。 [192]李蔚然:《论南京地区六朝墓的葬地选择和排葬方法》,《考古》1983年第4期。 [193]李文信:《辽阳北园壁画古墓志略》,《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汇刊》第1期,1947。 [194]李晓蕾:《北魏平城时代墓葬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2。 [195]临淄市博物馆、临淄区文管所:《临淄北朝崔氏墓地第二次清理简报》,《考古》1985年第3期。 [196]刘瑞:《历代帝陵风水考》,《章回小说》2009年第8期。 [197]刘卫鹏:《咸阳西魏谢婆仁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1期。 [198]刘长旭:《两晋南朝赠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2。 [199]柳涵:《邓县画像砖墓的时代和研究》,《考古》1959年第5期。 [200]鲁西奇:《六朝买地券丛考》,《文史》2006年第2辑。 [201]陆九皋、刘兴:《镇江东晋画像砖墓》,《文物》1973年第4期。 [202]陆锡兴:《吐鲁番古墓纸明器研究》,《西域研究》2006年第3期。 [203]路艳超:《大同地区北魏墓葬的初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12。 [204]罗宗真:《江苏宜兴晋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7年第4期。 [205]罗宗真:《六朝陵墓埋葬制度综述》,载《中国考古学年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 [206]罗宗真:《南京西善桥油坊村南朝大墓的发掘》,《考古》1963年第6期。 [207]罗宗真等:《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及其砖刻壁画》,《文物》1960年第9期。 [208]洛阳博物馆:《河南洛阳北魏元乂墓调查》,《文物》1974年第12期。 [209]洛阳博物馆:《洛阳北魏元邵墓》,《考古》1973年第4期。 [210]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谷水晋墓》,《文物》1996年第8期。 [211]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孟津大汉冢曹魏贵族墓》,《文物》2011年第9期。 [212]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偃师前杜楼北魏石棺墓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12期。 [213]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曹魏征始八年墓发掘报告》,《考古》1989年第4期。 [214]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孟津北陈村北魏壁画墓》,《文物》1995年第8期。 [215]骆振华、陈晶:《常州南郊戚家村画像砖墓》,《文物》1979年第3期。 [216]马希桂:《北京王府仓北齐墓》,《文物》1977年第11期。 [217]马忠理:《磁县北朝墓群——东魏北齐陵墓兆域考》,《文物》1994年第11期。 [218]孟县人民文化馆:《孟县出土北魏司马悦墓志》,《文物》1981年第12期。 [219]孟昭林:《无极甄氏诸墓的发现及其有关问题》,《文物》1959年第1期。 [220]南京博物院:《梁朝桂阳王萧象墓》,《文物》1990年第8期。 [221]南京博物院、南京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及其砖刻壁画》,《文物》1960年第8、9期合刊。 [222]南京博物院:《南京富贵山东晋墓发掘报告》,《考古》1966年第4期。 [223]南京博物院:《江苏丹阳胡桥南朝大墓及砖刻壁画》,《文物》1974年第2期。 [224]南京博物院:《江苏宜兴晋墓的第二次发掘》,《考古》1977年第2期。 [225]南京博物院:《南京富贵山东晋墓发掘报告》,《考古》1966年第4期。 [226]南京博物院:《江苏丹阳县胡桥、建山两座南朝墓葬》,《文物》1980年第2期。 [227]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幕府山东晋墓》,《文物》1990年第8期。 [228]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南郊六朝谢珫墓》,《文物》1998年第5期。 [229]南京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老虎山晋墓》,《考古》1959年第6期。 [230]南京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人台山东晋兴之夫妇发掘简报》,《文物》1965年第6期。 [231]倪润安:《北魏洛阳时代墓葬文化分析》,《故宫博物院院刊》2010年第4期。 [232]董延寿:《论洛阳古代墓葬的价值和作用》,《洛阳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33]倪润安:《试论北朝圆形石质墓的渊源与形成》,《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234]倪润安:《北魏平城地区墓葬文化来源略论》,载《西部考古》第五辑,三秦出版社,2011。 [235]倪润安:《北魏平城时代平城地区墓葬文化的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236]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发掘简报》,《文物》1985年第11期。 [237]潘表惠:《浙江新昌南朝宋墓》,《文物》1983年第10期。 [238]群萍:《曹植墓》,《中国文物报》1993年12月19日,第4版。 [239]山东省博物馆:《重庆晒网坝一座蜀汉墓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07年第4期。 [240]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朐县博物馆:《文物》2002年第4期。 [241]山东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北朝崔氏墓》,《考古学报》1984年第2期。 [242]山人:《道教的兴起与葬俗之理性化变迁》,《中山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243]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文物》1972年第3期。 [244]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10期。 [245]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92年第8期。 [246]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北魏宋绍祖墓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第7期。 [247]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10期。 [24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北周安伽墓》,《文物》1965年第9期。 [249]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北周武帝孝陵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2期。 [250]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北周安伽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6期。 [25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北周宇文俭墓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3期。 [252]邵磊:《南京灵山梁代萧子恪墓的发现与研究》,《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253]邵磊:《南京市灵山南朝墓发掘简报》,《考古》2012年第11期。 [254]沈仲常:《四川昭化宝轮镇南北朝时期的崖墓》,《考古学报》1959年第2期。 [255]施行功:《〈世说新语〉与蔑视礼教》,《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6期。 [256]石家庄地区革委会文化局文化发掘组:《河北赞皇东魏李希宗墓》,《考古》1977年第6期。 [257]石景山区文物管理所:《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村魏晋墓》,《文物》2001年第4期。 [258]石衍丰:《〈枕中书〉及其作者》,《宗教学研究》1986年第2期。 [259]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崇庆县文化馆:《四川崇庆县五道渠蜀汉墓》,《文物》1984年第8期。 [260]孙进已、干志耿:《我国古代北方各族葬俗试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 [261]孙苗苗:《三峡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墓葬的初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2。 [262]滕州文化局:《山东滕州市西晋元康九年墓》,《考古》1999年第12期。 [263]王大方:《内蒙古首次发现北魏大型砖室壁画墓》,《中国文物报》1993年11月28日,第1版。 [264]王太明、贾文亮:《山西榆社县发现北魏画像石棺》,《考古》1993年第8期。 [265]王雁卿:《山西大同出土的北魏石棺床》,《文物世界》2008年第2期。 [266]王银田、韩生存:《大同市齐家坡北魏墓发掘简报》,《文物季刊》1995年第1期。 [267]王银田、刘俊喜:《大同智家堡北魏石椁壁画像》,《文物》2001年第7期。 [268]王宇:《辽西地区慕容鲜卑及三燕时期墓葬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8。 [269]韦正:《简论西晋时期的南北士族墓葬》,《东南文化》1994年第4期。 [270]韦正:《东晋墓葬制度的考古学分析》,《华夏考古》2006年第3期。 [271]韦正:《试谈南朝墓葬中的佛教因素》,《东南文化》2010年第3期。 [272]韦正:《大同南郊北魏墓群研究》,《考古》2011年第6期。 [273]吴承学:《汉魏六朝挽歌考论》,《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 [274]吴桂兵:《晋代墓葬制度与两晋变迁》,《东南文化》2009年第3期。 [275]吴松岩:《早期鲜卑墓葬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0。 [276]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西安市北周史君石椁墓》,《考古》2004年第7期。 [277]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北周康业墓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第6期。 [278]咸阳市文管会,咸阳博物馆:《咸阳市胡家沟西魏侯义墓清理简报》,《文物》1987年第12期。 [279]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咸阳平陵十六国墓清理简报》,《文物》2004年第8期。 [280]谢宝富:《北朝墓葬的地下形制研究》,《湖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281]新昌县文管会:《浙江新昌十九号南齐墓》,《文物》1983年第10期。 [282]宿白:《北魏洛阳城和北邙陵墓——鲜卑遗迹辑录之三》,《文物》1978年第7期。 [283]徐婵菲:《洛阳北魏元怿墓壁画》,《文物》2002年第2期。 [284]徐苹芳:《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陵园和茔域》,《考古》1981年第6期。 [285]杨帆:《氐与羌的差别》,载《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民族出版社,2012。 [286]杨清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岭南合葬墓形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287]姚蔚玲:《宁夏固原北朝墓葬初探》,《华夏考古》2002年第4期。 [288]尤振克:《江苏丹阳县胡桥、建山两座南朝墓葬》,《文物》1980年2期。 [289]余维炯:《三国时期的丧葬礼》,《正风》第3卷第4期,1936年10月。 [290]张承宗:《魏晋南北朝夫妇合葬习俗考》,《扬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291]张承宗:《魏晋南北朝妇女丧葬礼仪考》,《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292]张承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单身葬》,《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293]张从军:《从华府到洞天——东晋南朝墓葬形制解读》,《民俗研究》2010年第1期。 [294]张焕君:《魏晋南北朝丧服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5。 [295]张焕君:《从居丧之礼的变化看魏晋时期孝道观的调适》,《史学集刊》2011年第6期。 [296]张焕君:《从中古时期招魂葬的废兴看儒家经典与社会的互动》,《清华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297]张丽敏:《北朝四神浮雕石棺》,《文物春秋》2009年第4期。 [298]张齐明:《〈改葬崇宪太后诏〉与六朝皇室风水信仰》,《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 [299]张庆捷、刘俊喜:《大同新发现两座北魏壁画墓年代初探》,《文物》2006年第12期。 [300]张庆民:《魏晋南北朝幽婚故事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301]张献:《帝王庙号谥号年号》,《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7期。 [302]张小丹:《北方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的分区和分期》,《考古学报》1987年第1期。 [303]张兴成,《两晋宗室赠官略论》,《浙江学刊》2002年第3期。 [304]张旭华:《南朝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及作用》,《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2期。 [305]张亚南:《〈搜神记〉中的魏晋婚姻丧葬礼俗》,《兰州学刊》2010年第5期。 [306]张永珍:《辽沈地区汉魏晋墓葬的类型与分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 [307]张元元:《魏晋时期礼与情的变迁——以丧服为基础的研究》,《沧桑》2009年第5期。 [308]张卓远:《南阳魏晋墓葬》,《华夏考古》1998年第1期。 [309]赵殿诰:《三国时代的几种社会风俗之研究》,《新文化》第7、8期合刊,1934年8月。 [310]郑仁:《北京西郊西晋王浚妻华芳墓清理简报》,《文物》1965年第12期。 [311]郑隆:《包头固阳县发现北魏墓群》,《考古》1987年第1期。 [312]郑勇:《从〈冥祥记〉看丧葬习俗》,《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13]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上街水厂晋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0年第4期。 [31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邺城考古工作队:《河北磁县湾漳北朝墓》,《考古》1990年第7期。 [31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工作队:《西晋帝陵勘察记》,《考古》1984年12期。 [31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孝民屯晋墓发掘报告》,《考古》1983年第6期。 [31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河南偃师杏园村的两座魏晋墓》,《考古》1985年第8期。 [31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北魏宣武帝景陵发掘报告》,《考古》1994年第6期。 [319]周润山:《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13。 [320]朱松林:《试述中古时期的招魂葬俗》,《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321]邹清泉:《北魏孝子画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美术学院,2006。 [322]邹远志:《两晋改葬服议题所见礼家对郑王之学的超越》,《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展开]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所属图书
  • 中国殡葬史(全8卷)

    李伯森 主编;于海广 李慧竹 钱益汇 陈以凤 路则权 陈华文 陈淑君 闵祥鹏 徐吉军 张国庆 史金波 宋德金 陈高华 余新忠 张传勇 张田生 王静 刘小朦 马金生 冯志阳 姜海龙 著

    ¥74.25 ¥247.5

    收藏
相关卷册(共8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