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详情

中国殡葬史(全8卷) 隋唐五代(第四卷) 特藏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VIP

售价:¥74.25 ¥247.5
3人在读 |
0 评分
丛书名:
ISBN:978-7-5201-0190-5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

图书简介 目录 参考文献 音频 视频
本书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涵盖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夏金元、明清、民国八个重要历史时期,每卷紧密围绕该时期的丧葬观念、丧葬制度、丧葬习俗、丧葬设施、丧葬用品等中心议题,对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殡葬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而客观的研究和阐释,重点探讨了殡葬史的相关层面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的“变”与“不变”,为我国殡葬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
  • 导论
    1. 一 历史背景
    2. 二 时代特征
    3. 三 研究概况
    4. 四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殡葬理念
    1. 第一节 死亡观
    2. 第二节 厚薄葬观念
    3. 第三节 殡葬思想的发展
    4. 第四节 地域观念
  • 第二章 殡葬礼法
    1. 第一节 殡葬礼制与法令
    2. 第二节 唐礼丧服制度的演变
    3. 第三节 职掌殡葬的相关机构与使职
  • 第三章 殡葬习俗
    1. 第一节 殡葬方式
    2. 第二节 殡葬程序
    3. 第三节 葬仪葬法
    4. 第四节 相墓与风水
    5. 第五节 占卜与择地
    6. 第六节 其他习俗
  • 第四章 墓葬形制
    1. 第一节 帝王陵墓
    2. 第二节 贵族大臣墓葬
    3. 第三节 平民与下级官员墓葬
  • 第五章 葬具与随葬品
    1. 第一节 凶肆
    2. 第二节 棺椁
    3. 第三节 随葬品
  • 第六章 殡葬文化的交流
    1. 第一节 墓葬中的异域文明
    2. 第二节 中原周边地区的丧葬文化
    3. 第三节 异域丧葬中的中原文化
  • 结语
[1]郑玄注、贾公彦疏《仪礼注疏》,中华书局,1980。 [2]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 [3]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 [4]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4。 [5]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 [6]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 [7]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 [8]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 [9]李百药:《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 [10]魏徵:《隋书》,中华书局1973。 [11]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 [12]李百药:《南史》,中华书局,1975。 [13]令狐德棻:《周书》,中华书局,1971。 [14]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15]薛居正:《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 [16]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17]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74。 [18]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6。 [19]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 [20]吴兢:《贞观政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1]萧嵩:《大唐开元礼》,民族出版社,2000。 [22]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中华书局,1992。 [23]长孙无忌:《唐律疏仪》,中华书局,1983。 [24]宋敏求:《唐大诏令集》,中华书局,2008。 [25]〔日〕仁井田陞,栗劲等编译《唐令拾遗》,长春出版社,1989。 [26]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8。 [27]王溥:《唐会要》,中华书局,1955。 [28]玄奘撰,周国林注译《大唐西域记》,岳麓书社,1999。 [29]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 [30]樊绰撰,向达校注《蛮书校注》,中华书局,1962。 [31]李好问:《长安志图》卷中,光绪十七年思贤讲舍据灵岩山馆本重刊。 [32]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商务印书馆,1937。 [33]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第1-5册,中华书局,1985。 [34]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35]纪昀总纂《四库全书》,上海书店,1990。 [36]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 [37]王夫之:《船山全书》,岳麓书社,1996。 [38]萧吉:《五行大义》,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39]欧阳询:《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65。 [40]林宝撰,岑仲勉校记,郁贤皓、陶敏整理《元和姓纂》,中华书局,1994。 [41]李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 [42]王钦若:《册府元龟》,中华书局,1960。 [43]解缙等:《永乐大典》,中华书局,2012。 [44]封演撰,赵贞信校注《封氏见闻记校注》,中华书局,1958。 [45]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大唐新语》,中华书局,1984。 [46]牛僧孺:《玄怪录》,中华书局,2006。 [47]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中华书局,1981。 [48]孙光宪:《北梦琐言》,中华书局,1960。 [49]李昉:《太平广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50]道宣:《续高僧传》,中华书局,2014。 [51]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华书局,2000。 [52]释道世撰,周叔迦、苏晋仁校注《法苑珠林校注》,中华书局,2003。 [53]赞宁:《宋高僧传》,中华书局,1987。 [54]〔日〕高楠顺次郎:《大正新修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60。 [55]《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56]王洙编,金毕履道、张谦增补《重校正地理新书》,《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7]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8]柳宗元:《柳河东集》,中华书局,1960。 [59]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60]董诰:《全唐文》附《唐文拾遗》,中华书局,1983。 [61]彭定求:《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 [62]黄永武:《敦煌宝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63]安家瑶:《玻璃器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64]宝鸡市考古研究所编《五代李茂贞夫妇墓》,科学出版社,2008。 [65]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 [66]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7]程义:《关中地区唐代墓葬研究》,文物出版社,2012。 [68]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 [69]赤列曲扎:《西藏土风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70]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 [71]范文澜:《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78。 [72]冯智:《雪域丧葬面面观》,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 [73]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74]高国藩:《敦煌民俗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75]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76]龚方震、晏可佳:《祆教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77]关长龙:《敦煌本堪舆文书研究》,中华书局,2013。 [78]海波:《佛说死亡: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79]韩理洲辑校编年《全隋文补遗》,三秦出版社,2004。 [80]〔美〕韩森:《传统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协商:中古契约研究》,鲁西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81]何宁:《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 [82]黄永武:《敦煌宝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83]黄正建:《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学苑出版社,2001。 [84]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中华书局,1997。 [85]霍巍:《西藏古代墓葬制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86]霍巍:《吐蕃时代考古新发现及其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 [87]《集安县文物志》(内部资料),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1984。 [88]贾兰坡等:《山西考古发掘记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 [89]〔伊朗〕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阿维斯塔琐罗亚斯德教圣书》,元文琪译,商务印书馆,2005。 [90]姜伯勤:《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三联书店,2004。 [91]金身佳:《敦煌写本宅经校注》,民族出版社,2007。 [92]金身佳:《地理新书校理》,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 [93]觉醒:《觉群佛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 [94]李长福、李慧燕:《孙思邈养生全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5]李鸿宾:《唐朝的北方边地与民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 [96]李文涛:《中古黄河中下游环境、经济与社会变动》,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97]〔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75。 [98]梁思成:《梁思成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99]廖彩梁:《乾陵稽古》,黄山书社,1986。 [100]林悟殊:《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 [101]刘俊文、〔日〕池田温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2《法制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102]刘淑芬:《中古的佛教与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03]刘淑芬:《灭罪与度亡: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之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04]刘统:《唐代羁縻府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 [105]刘晓路:《世界美术精粹品读·东方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106]刘永连:《突厥丧葬风俗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7]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中华书局,1959。 [108]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中华书局,2004。 [109]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河洛文化论丛》,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110]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11]马坚译《古兰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12]孟凡人:《丝绸之路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113]穆根来、汶江、黄倬汉译《中国印度见闻录》,中华书局,1983。 [114]〔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胡锡年译,商务印书馆,1980。 [115]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吴忠市文物管理所编《吴忠西郊唐墓》,文物出版社,2006。 [116]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固原南塬汉唐墓地》,文物出版社,2009。 [117]齐东方:《隋唐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 [118]冉万里:《汉唐考古学讲稿》,三秦出版社,2007。 [119]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20]荣新江主编《唐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21]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三联书店,2001。 [122]〔日〕三上次男:《陶瓷之路》,李锡经、高喜美译,文物出版社,1984。 [123]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太原隋虞弘墓》,文物出版社,2005。 [124]陕西博物馆编《唐墓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3。 [125]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5。 [126]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27]沈睿文:《唐陵的布局:空间与秩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28]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隋代虞弘墓》,文物出版社,2005。 [129]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一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130]〔日〕藤家礼之助:《日中交流两千年》,张俊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131]王建:《王建诗集校注》,王宗堂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132]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 [133]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6。 [134]王勇:《日本文化:模仿与创新的轨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5]王永生:《新疆历史货币:东西方货币文化交融的历史考察》,中华书局,2007。 [136]王玉德:《堪舆术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137]王仲荦:《北周地理志》,中华书局,1980。 [138]魏存成:《渤海考古》,文物出版社,2008。 [139]魏庆征:《古代伊朗神话》,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 [140]吴慧:《中国商业通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141]吴丽娱:《终极之典:中古丧葬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12。 [142]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三秦出版社,1994。 [143]吴在庆、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晚唐卷》,辽海出版社,1998。 [144]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室编《西北历史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 [145]夏鼐:《夏鼐文集》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46]夏路、刘永生:《山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 [147]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148]许凌云:《中国儒学史·隋唐卷》,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149]徐吉军:《中国丧葬史》,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150]徐连达:《唐代文化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51]徐庭云:《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152]姚平:《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53]银川美术馆编《宁夏历代碑刻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154]余英时:《东汉生死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55]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1册,巴蜀书社,1988。 [156]翟文明:《话说中国》,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 [157]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8]张广达:《西域史地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59]张鸿年编选《波斯古代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160]张乃翥:《龙门石窟与西域文明》,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161]张希舜:《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山西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1992。 [162]张志清:《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陵寝墓葬》,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163]张志尧:《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164]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科学出版社,1956。 [165]郑永振:《高句丽渤海靺鞨墓葬比较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 [166]钟敬文:《中国民俗史·隋唐卷》,人民出版社,2008。 [167]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增壹阿含经》,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168]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中华文明〈古代中国陈列〉文物精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69]中国考古学会编辑《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二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0。 [170]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编《儒学与法律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17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172]中日原州联合考古队编《原州古墓集成》,文物出版社,1999。 [173]周绍良、赵超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74]周绍良、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75]周振甫:《唐诗宋词元曲全集·全唐诗》,黄山出版社,1999。 [176]蔡家艺:《沙陀族历史杂探》,《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 [177]陈光唐:《河北大名县发现何弘敬墓志》,《考古》1984年第8期。 [178]程越:《从石刻史料看入华粟特人的汉化》,《史学月刊》1994年第1期。 [179]崔世平:《唐五代墓葬中腰坑略论》,《江汉考古》2011年第1期。 [180]福建省博物馆:《五代闽国刘华墓发掘报告》,《文物》1975年第1期。 [181]高朋:《“冢讼”的内涵及其流变——一种影响到丧葬习俗的道教观念》,《文化遗产》2008年第4期。 [182]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清华学报》第6卷第1期,1930年。 [183]韩国河:《试论汉晋时期合葬礼俗的渊源和发展》,《考古》1999年第10期。 [184]韩兆民、韩孔乐:《宁夏固原唐史道德墓清理简报》,《文物》1985年第11期。 [185]黄正建:《试论唐人的丧葬择日——以敦煌文书为中心》,载刘进宝、高田时雄主编《转型期的敦煌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86]惠毅:《西安大唐睿宗黄天真文镇墓刻石》,《西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187]姜守诚:《“冢讼”考》,《东方论坛》2010年第5期。 [188]金身佳:《敦煌写本葬书中的六甲八卦冢》,《敦煌学辑刊》2005年第2期。 [189]康柳硕:《中国境内出土发现的波斯萨珊银币》,《新疆钱币》2004年第3期。 [190]雷闻:《割耳剺面与刺心剖腹——从敦煌158窟北壁涅盘变王子举哀图说起》,《中国典籍文化》2003年第4期。 [191]李并成:《一批珍贵的历史人物档案——敦煌遗书中的邈真赞》,《档案》1991年第5期。 [192]李鸿宾:《史道德族属及中国境内的昭武九姓》,《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193]李文生、杨超杰:《龙门石窟佛教瘗葬形制的新发现——析龙门石窟之瘗穴》,《文物》1995年第9期。 [194]李子春:《唐武三思之镇墓石》,《人文杂志》1958年第2期。 [195]林梅村:《十二生肖源流考》,载《西域文明:考古、民族、语言和宗教新论》,东方出版社,1995。 [196]刘呆运:《关中地区隋代墓葬形制研究》,《考古与文物》2012年第4期。 [197]刘卫鹏:《五石镇墓说》,《文博》2001年第3期。 [198]刘迎胜:《唐苏谅妻马氏汉巴列维文墓志再研究》,《考古学报》1990年第3期。 [199]卢昉:《隋至初唐南方墓葬中的生肖俑》,《南方文物》2006年第1期。 [200]卢兆荫:《何文哲墓志考释—兼谈隋唐时期在中国的中亚何国人》,《考古》1986年第9期。 [201]鲁西奇:《汉代买地券的实质、渊源与意义》,《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1期。 [202]鲁西奇:《隋唐五代买地券丛考》,《文史》2007年第2期。 [203]陆锡兴:《古代的纸札》,《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4期。 [204]陆锡兴:《吐鲁番古墓纸明器研究》,《西域研究》2006年第3期。 [205]罗丰:《中国境内发现的拜占庭金币》,《新疆钱币》2004年第3期。 [206]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市北郊唐代墓葬的发掘》,《华夏考古》1996年第1期。 [207]孟国栋:《墓志的起源与墓志文体的成立》,《浙江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208]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戚家山东晋谢鲲墓简报》,《文物》1965年第6期。 [209]倪润安:《敦煌隋唐瘗窟形制的演变及相关问题》,《敦煌研究》2006年第5期。 [210]齐东方:《虞弘墓人兽搏斗图像及其文化属性》,《文物》2006年第8期。 [211]任林平:《唐宋墓葬“腰坑”浅议》,《中国文物报》2011年9月16日,第6版。 [212]山东考古研究所:《临淄北朝崔氏墓》,《考古学报》1984年第2期。 [213]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南郊金胜村唐墓》,《考古》1959年第9期。 [214]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晋源区文物旅游局:《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简报》,《文物》2001年第1期。 [215]陕西省博物馆:《唐郑仁爽墓发掘简报》,《考古》1972年第7期。 [216]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发现的北周安伽墓》,《文物》2001年第1期。 [217]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羊头镇唐李爽墓的发掘》,《文物》1959年第3期。 [218]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发现晚唐祆教徒的汉、婆罗钵文合璧墓志——唐苏谅妻马氏墓志》,《考古》1964年第10期。 [219]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市西窑头村唐墓清理记》,《考古》1965年第8期。 [220]邵明杰:《论入华粟特人流向的完整线索及最终归宿——基于粟特人“回鹘化”所作的考察》,《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 [221]孙帆:《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文物》1984年第4期。 [222]孙武军:《北朝隋唐入华粟特人死亡观研究——以葬具图像的解读为主》,《考古与文物》2012年第2期。 [223]孙宗贤:《凤翔发现的唐代祆教石棺床及构件相关问题浅析》,《文博》2012年第6期。 [224]唐金裕:《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9期。 [225]万军杰:《唐代改嫁再嫁女性丧葬问题讨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226]万军杰:《唐代多娶习俗之下的父亲丧葬形态》,《武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27]汪勃:《再谈中国出土唐代中晚期至五代的西亚伊斯兰孔雀蓝釉陶器》,《考古》2012年第3期。 [228]王禹浪、孙军:《黑龙江流域渤海墓葬的初步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 [229]王元军:《唐代的翰林待诏及其活动考述》,《美术研究》2003年第3期。 [230]王志友:《东周秦汉时期墓葬中的腰坑浅议》,《秦文化论丛》第10辑,三秦出版社,2003。 [231]霍巍:《唐宋墓葬出土的陀罗尼经咒及其民间信仰》,《考古》2011年第5期。 [232]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发掘简报》,《文物》2005年第3期。 [233]夏鼐:《中国最近发现的波斯萨珊朝银币》,《考古学报》1957年第2期。 [234]夏鼐:《西安土门村唐墓出土的拜占庭金币》,《考古》1961年第8期。 [235]夏鼐:《综述中国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考古学报》1974年第1期。 [236]熊存瑞:《金手镯的产地问题》,《文物》1987年第10期。 [237]偃师商城博物馆:《河南偃师唐墓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5年第1期。 [238]杨学勇:《三阶教衰亡原因综论》,《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5期。 [239]杨泓:《中国隋唐时期佛教舍利容器》,《中国历史与文物》2004年第4期。 [240]杨巨平:《虞弘墓祆教文化因素试谈》,《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3期。 [241]姚平:《论唐代的冥婚及其形成的原因》,《学术月刊》2003年第7期。 [242]业露华:《道绰净土思想研究》,《隋唐佛教研究论文集》,三秦出版社,1990。 [243]〔日〕伊藤义教:《西安出土汉、婆合璧墓志婆文语言学的试释》,《考古学报》1964年第2期。 [244]余太山:《鱼国渊源臆说》,《史林》2002年第3期。 [245]赵树龙:《〈道士吉凶仪〉校释及初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1。 [246]张广达:《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247]张丽华:《十二生肖的起源及墓葬中的十二生肖俑》,《四川文物》2003年第5期。 [248]张乃翥:《龙门佛教石窟唐代瘗窟的新发现及其文化意义的探讨》,《考古》1991年第2期。 [249]张庆捷:《〈虞弘墓志〉中的几个问题》,《文物》2001年第3期。 [250]张绪山:《我国境内发现的拜占庭金币及其相关问题》,《西学研究》第1辑,商务印书馆,2003。 [251]张志建:《成玄英的死亡思想初探》,《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1期。 [252]周苗:《唐阿史那忠镇墓石试释》,《文博》2011年第1期。
[展开]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所属图书
  • 中国殡葬史(全8卷)

    李伯森 主编;于海广 李慧竹 钱益汇 陈以凤 路则权 陈华文 陈淑君 闵祥鹏 徐吉军 张国庆 史金波 宋德金 陈高华 余新忠 张传勇 张田生 王静 刘小朦 马金生 冯志阳 姜海龙 著

    ¥74.25 ¥247.5

    收藏
相关卷册(共8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