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06出版

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第2版)

电子书

59.4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0人在看
先晓推荐
《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第一版2003年出版,是我国首部专门研究网络犯罪和信息时代刑法更新的专著,具有开创性,是研究网络社会、网络犯罪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为后续的一系列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举措提供了理论支持。 作为国内首部研究网络空间中刑法理论的专著,本书出版后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并且受到司法机关和立法机关的普遍认可,显现了重大的实践价值。本书在2004年获首届“中国优秀法律图书奖”;2006年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8年获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5年获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尽管本书理论当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测性”。但鉴于信息时代的迅速到来,十余年来,无论是虚拟犯罪形态还是刑事法律规则,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本书虽然在基础理论和核心观点层面依然适用于当前社会,但在具体问题论证和规范性分析层面,确实有着再次修正更新的需求。入选“社科文献学术文库”后,作者对本书进行了大幅修正,吸收并反映了当前网络犯罪的最新发展,是作者关于网络犯罪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第一版于2003 年出版,是我国首部专门研究网络犯罪和信息时代刑法更新的专著,具有开创性,是研究网络社会、网络犯罪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为后续的一系列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举措提供了理论支持。 作为国内首部研究网络空间中刑法理论的专著,本书出版后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并且受到司法机关和立法机关的普遍认可,显现了重大的实践价值。本书于2004 年获首届“中国优秀法律图书奖”,2006 年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8 年获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5 年获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2556-7总页码:484
字数: 396千字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版于2003 年出版,是我国首部专门研究网络犯罪和信息时代刑法更新的专著,是研究网络社会、网络犯罪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为后续的一系列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举措提供了理论支持。本书是修订版,作者进行了大幅修正,吸收并反映了当前网络犯罪的最新发展。第一版于2004 年获首届“中国优秀法律图书奖”,2006 年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8 年获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5 年获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展开

图书摘要
传统社会全面“数字化”引发的网络犯罪“虚拟”特性,是困扰刑法实践和理论的核心。本书以网络空间和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地展现了虚拟空间中刑法的实践发展和理论演变。“二元化”是本书的显著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在研究思路层面,宏观思路和微观思路兼顾。本书对虚拟空间中犯罪的发展脉络、信息时代的法益扩张模式、信息时代的中国刑法转型等宏观基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同时,兼顾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虚假信息犯罪、网络赌博犯罪、网络不正当竞争犯罪等微观性典型犯罪的具体分析。第二,研究对策层面,司法对策和立法对策并举。本书一方面,对网络社会的法益更新、法条关键词重构、犯罪形态变化,通过司法努力进行扩张解释的合理性及正当性边界展开详细论证。另一方面,则对信息时代引发的时代性立法更新需求,基于“新型法益刑法保护”、“共犯行为正犯化”、“预备行为实行行为化”三类核心思路进行了理论回应。第三,在研究视角层面,域内视角和域外视角的融合。本书以我国大陆地区为基础研究视阈,同时基于信息时代犯罪的国际属性,引入了大量我国港、澳、台地区和境外国家最新实务观点和理论成果,并重点探讨了未来国际刑法规则建构中的中国立场。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