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07出版

乡村秩序的社会保育:安村变迁研究

电子书

29.4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0人在看
先晓推荐
“社会保育”是本书提出的核心观点,即通过对社会力量的保护和培育来维持一种乡村秩序的整合。保护是指对当下状态的认可与对当下情境的维护;培育则有发展的含义,是一种递进发展的状态。 本书从浙江绍兴安村展开,以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视角去分析安村社会秩序的变迁过程,揭示不同力量的运作机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村从典型的传统中国村落演变为区域性经济开发区,既是国家力量治理的结果,也是市场机制运作的结果。而在国家力量与市场机制推进的这个转变过程中,安村传统的社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只有防卫,乡村秩序从而呈现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因此,需要对社会系统进行保育,让国家、市场与社会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从而达致一种秩序上的平衡和稳定。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097-9883-6总页码:332
字数: 254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从浙江绍兴安村展开,以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视角去分析安村社会秩序的变迁过程,揭示不同力量的运作机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村从典型的传统中国村落演变为区域性经济开发区,既是国家力量治理的结果,也是市场机制运作的结果。而在国家力量与市场机制推进的这个转变过程中,安村传统的社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只有防卫,乡村秩序从而呈现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展开

图书摘要
农村作为中国广阔地域上和历史渐变中一种实际存在的最稳定的时空坐标,其社会秩序的建构事关整个中国社会秩序的稳定,本书的核心命题在于探讨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落秩序的变迁以及作为一种理想的、自然的社会秩序是如何在乡村得到保存的。
本书选择从浙江绍兴的一个小乡村——安村展开,分别从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角度分析安村社会秩序的变迁过程,并且通过这种变迁的过程去揭示不同的运作机制。安村从传统村落到经济开发区的历史演变,很大程度是国家治理力量的结果,国家治理更希望建立在村庄稳定、和谐的基础上。但市场的逻辑却不同,“剥离”和“嵌入”是市场运作的主要机制。在国家和市场两者的“合谋”下,社会很大程度上只有防卫,但我们也看到在安村许多社会性的因素被保存下来。笔者据此提出“社会保育”的理想,希望在现代化的大潮中,村落能找到一种保存社会力量的方法和机制,不至于在理性化的道路中迷失得太快,丧失特性。全书的基本框架如下。
第一章分析了研究的时空背景。当前中国的广大农村处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这里的新型城镇化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这种农村转型过程,它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于当前的农村社会。之所以要强调“新”,是因为过去的旧式的城镇化在“质”上存在瑕疵,新的内涵就在于一种质和态上的改变,不再单纯强调速度和量,而把和谐与城镇化质量放在着重点上。另一层意思,新型城镇化也是作为一种政策愿景被提出来的。它包含的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政策的制定者和农村里的劳动人民期望有一种更加合理的秩序和转型过程。如果理解新型城镇化既是作为一种现况也是作为一种愿景,就可以理解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既是一种对当下过程的描述,也是一种对于合理秩序的渴望和促进。同时,本章还交代了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为了更全面地梳理安村社会秩序变革的历史,本书使用了问卷、访谈、实地研究、文献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
第二章介绍了研究的理论框架和视角。国家-社会的视角一直是研究中国乡村治理的主要视角。作为两种形塑社会的力量和机制,通过将国家和社会的冲突、互动及博弈的过程嵌套到中国的微观现实中,可以活灵活现地展现农村社会秩序及生态的动态演变过程。但传统的视角在新发展中遇到了障碍,第二章分析了国家与社会视角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与缺陷,很多学者做了多种尝试,本研究的尝试就是其中的一种。即在国家和社会两种机制外,引入市场机制的力量,它代表的是在乡村发展过程中自发的、涉及经济交换的一种机制,从国家-市场-社会的视角,来分析安村社会秩序变迁的机制。
第三章则重点描述了研究对象——安村的历史和现状。安村过去是一个以煎盐业为重心的乡村,在清代就因为发展煎盐业而变得富足,只是民国时期的“废煎改晒”政策让小村落一度落寞,但新中国成立后种植业、渔业以及运输业的发展,又让村子重新获得辉煌。此后经历过村办企业的发展,以及目前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征地拆迁这种最直接的发展方式,安村毫无例外地被裹挟到现代性的增长过程中,那些在别处显而易见的结果也在安村复制着。但安村又存在自己的独特性,也许是一种原生性文化的强大力量,抑或存在某种机制让这里又保存了很多传统,这是值得研究的。
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别从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安村社会秩序的变迁过程。安村国家治理的方式有很多,政治形式、经济形式、代理人形式等,但不论采用何种形式,最终的治理逻辑立足于“不求发展”的发展,即稳定式发展,特别在社会矛盾丛生、社会转型急剧的背景下,国家治理更希望是建立在村庄稳定、和谐的基础上。但市场的逻辑却不同,市场的力量无处不卷入乡村的角角落落,“剥离”和“嵌入”是市场运作的主要机制。国家和市场的运作首先都是在改变社会的力量,传统被遗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漠了,亲情价值淡化了,制度性的力量增长了,生态恶化了……总之,那些被我们称为“社会性的力量”,那些不涉及交换、市场、行政的善的力量和因子被削弱了。但翻开安村的历史,观察安村的现状,我们也看到了好的一面,那就是这里比其他地方这种线性变化的过程更慢,或者说社会性的因素竟然还有很多被保存下来了。那么,社会是如何自行运作的,如何让这些价值和机制得以传承呢?这些我们将在第六章中重点分析。
国家、市场和社会三种机制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互促互阻。在第七章,笔者逐一分析了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市场与社会两两之间是如何在安村这个角力场里发挥作用的。在第八章中,笔者提到一种“社会保育”的理想。把社会保育作为一种社会学关怀意义上的概念提出来,是希望在多种力量的博弈中找到一种保存社会力量,保存传统,保存秩序的方法和机制。

展开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