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01出版

思想的乡愁:百年乡土文学与知识者的精神图像

电子书

23.4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0人在看
先晓推荐
本书从知识者自身的现代性体验出发,将他们看作是由传统到现代社会转型中,有着较为深刻体验的人。从而进一步探讨知识者与乡土文学之间的内在精神结构,即他们在塑造农民形象、书写乡土历史和文化时呈现的思想图像。在他们的文学世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知识者的情怀与责任,知识者与乡土、与传统、与农民之间的复杂关系及情感;也可以看到在乡村的物质与精神同处于现代境遇下,知识者做的社会及文化思考,针砭、批判,或怀想、留恋——因着他们自己进入乡村的角度,乡土文学既呈现出个人的精神向度,也充溢着更为深广的情理与哲思。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2158-3总页码:272
字数: 266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从知识者自身的现代性体验出发,将他们看作是由传统到现代社会转型中,有着较为深刻体验的人。从而进一步探讨知识者与乡土文学之间的内在精神结构,即他们在塑造农民形象、书写乡土历史和文化时呈现的思想图像。在他们的文学世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知识者的情怀与责任,知识者与乡土、与传统、与农民之间的复杂关系及情感;也可以看到在乡村的物质与精神同处于现代境遇下,知识者做的社会及文化思考,针砭、批判,或怀想、留恋。

展开

图书摘要
本书从知识者自身的现代性体验出发,将他们看作是由传统到现代社会转型中,有着较为深刻体验的人,他们充斥着对传统与现代思想的迷思和焦虑。强调知识者的角色,尤其是中国知识者的特点及置身情境,从而进一步探讨知识者与乡土文学之间的内在精神结构,即在塑造农民形象、书写乡土历史和文化时呈现的思想图像。
绪论部分分析现代境遇下“普存的异乡人”和“思想的乡愁”这两个隐喻性的社会及精神现象,并对乡土文学的研究现状做出比较全面的述评。
第一章从社会经济、政治革命、文化文学等角度,阐释“现代”视域下“乡土中国”的再发现,把对“乡土性”的认知视为文化自觉的开始。梳理不同代际的作家所经历的现代性体验,将乡土文学看作是知识者的精神还乡,是对现代性的认知、理解和想象;也是中国现代性体验的独特表达,是迥异于西方现代性传达的方式。
第二章考察塑造农民形象时与知识者自身形象的互动关系,不仅发现知识者固守的启蒙思想,它作为长期俯瞰乡村大地和农民的一种话语方式而存在,而且将自己的精神臆想或者期望强加于农民身上;与此同时,知识者将自己放置在对象中来审视时,也会发现不曾离弃的传统意识。
第三章考察对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叙事与知识者话语困境之间的关联,历史叙事的话语体现为知识者话语、政治话语和民间话语,不同的话语里意味着不同的历史观,进步理性的,唯物主义的,循环的,欲望的。而他们话语的困境在于分裂的历史意识,还有无从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理解百余年乡村现代性进程的思想危机。
第四章考察对乡土文化的书写中所体现的知识者的人文忧思,所彰显的不同的文化表情。自然、野性之力,伏贴于大地之上的自足与安适,都可以作为审美的生命形式。而置身“断裂”的后乡土时代,贾平凹从“废都”到“废乡”,更加关注乡村在现代性进程中的生存状况和文化衰危。韩少功退居乡间,晴耕雨读,乐享现代文明下的乡村社会生态。张炜以融入野地的姿态,坚守人文精神的道义和方向,民间大地成为他写作与获取精神慰藉的原地。
第五章论述由知识者的言说所带来的乡土书写悖论和价值失范, 并对社会转型期“乡土文学消亡论”进行辨析,省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文学中的民间及其立场,提出作家应建立个性化的乡土世界。
从乡土作家的文学世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基于内在人生体验的乡土经验,知识者的情怀与责任,知识者与乡土、与传统、与农民之间的复杂关系及情感;也看到在乡村的物质与精神同处于现代境遇下,他们所做的社会及文化思考,针砭、批判或怀想、留恋——因着他们自己进入乡村的角度,乡土文学既呈现出个人的精神向度,也充溢着更深广的情理与哲思。
关键词:乡土文学 现代性 知识者 农民形象 乡土历史 乡土文化

展开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