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12出版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8辑)

电子书

26.7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0人在看
先晓推荐
集刊定位: 《政治人类学评论》提出“五化四要素”(政治科学化、人类学政治化、民族志写文化、管理学人性化、政策学真理化;权力要素、田野要素、民族志要素、扎根理论要素)的新政治人类学研究范式(Neo-Political Anthropology [NPA]),和主创“五性统一”(内在问题导向性、参与观察性、互为他者性、利益公共性、政策科学性)的政策人类学研究范式(Anthropolog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on Policy-making [APAP])。 研究领域: 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等跨学科的交叉领域。 主要研究方法: 一是规范的“田野研究”,二是系统的“民族志”撰写,三是原创的“扎根理论”;贯穿其中的权力与权利的产生、形成、变动与发展等逻辑方法。 建立新政治人类学就是要创造新范式和认识论倾向,以适应去领土化(deterritorialised)、去集中化(decentralised)和去规管化(deregulated)的世界。为什么我们需要政治人类学而不是政治学理论,或者仅仅是人类学?正在于它能够超越各种既有框架,这些框架将政治本身蜕变为制度,或在不知不觉中间离政治——一个抽象介质的领域,在远离情感、身体和真暴力的空虚中制定抽象的原则——和解决冲突的努力。新政治人类学固然有其弱点,但它仍是培养全球新科学的基础。这种新科学的深度和注意力能够涵盖林林总总的全球性“超级现象”的形态学意义,从新部落主义到气候变化,到超民族主义,到所谓民族国家的衰落,到后人文主义,不一而足。(黄觉,译)   ——S. Romi Mukherjee.2011.“Fragments and fissures: towards a political anthropology of the global”,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Vol.61 (202).pp339-350.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4125-3总页码:256
字数: 228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政治人类学专业集刊,旨在紧扣“权力-权利”互动博弈逻辑,运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扎根理论等“三位一体”的扎根理论方法论,展开交叉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本辑共六篇文章,包括村寨社会国家化进程的人类学视角、乡村权力与乡村的秩序的重建、村委会权力运作嬗变下的村庄治理、村寨治理与法秩序变迁、乡村集市的权力整合、“重建寺庙热”中的乡土秩序重构,文章聚焦于基层单位——村庄,对于理解当下中国的基层社会有一定意义。

展开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