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12出版

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以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增订本)

电子书

59.4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3人在看
先晓推荐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布南北,影响遍及朝野。关于佛教义学发展与高僧大德的事迹,向是关注重点;而对一般信众的信仰,则知之甚少。本书依据铭刻资料,结合文献,采用“自下而上”视角研究一般佛徒的信仰,试图弄清他们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么,进而探讨中古佛教对普通民众思想与行为的影响。在重新考察佛教流行北方的历史背景后,根据1600种有纪年及纪年可考的造像记,借助统计分析,辅以例证,具体展示了民众信仰对象的兴衰变化;剖析了民众对佛教的认识与追求,涉及生死观念变迁、大乘起义的心理基础、民众的社会观念等;还考察了部分民众对法、佛、像与觉悟之途的理解。同时还揭示了造像供养与中土传统祭祀的关系,分析了兴福造像流行的历史意义,探讨了佛教信仰广及朝野的时代意义与影响。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097-8105-0总页码:472
字数: 390千字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依据铭刻资料,并结合文献,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分析五六世纪高僧大德与知识阶层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试图弄清他们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么,进而探讨佛教对普通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何种影响。

展开

图书摘要
本书主要依据铭刻资料,并结合文献,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分析五六世纪高僧大德与知识阶层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试图弄清他们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么,进而探讨佛教对普通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何种影响。书的主干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考察佛教流行于北方社会的历史背景。研究佛教是如何利用民众固有的观念、信仰态度与传播途径——利用佛法传入前中土的文化资源——去弘法。认为传教中僧人游走民间,敷法宣化,直接面对民众,又广泛使用“传闻”这种民众所熟悉的传播途径,且大力宣扬佛教的神奇灵验与天堂地狱说。后两点是佛陀教义楔入民心的突破口。
中篇根据1600种有纪年及纪年可考的造像记研究民众信仰的内涵。方法上统计分析与例证结合,统计以造像者的身份、时间(10年为一时段)为参照系,分析中亦注意到地域差异。论述围绕造像题材、发愿文与佛法意义三部分展开。统计主要造像题材的多寡起伏,揭示出民众崇奉对象的兴衰变化,以及不同身份者、不同地域的特点,并探讨了演变的成因。考察主要祈愿则了解到民众对佛教的认识与追求,还涉及生死观的变迁、大乘起义的心理基础、民众的社会观念等。从记文的佛法意义部分则可以看出民众对法、佛、像与觉悟之途的具体理解,感受到民众佛教认识的层次性。
下篇探讨民众佛教修持方式与佛教信仰的社会影响。认为造像供养实际成为中土传统祭祀活动的延续与变种,这表明佛教对中土民众的影响只限于具体观念,未及行为方式与宇宙观。就佛教言,兴福造像的流行,意味着在民众中及实践层面完成了佛教中国化。佛教信仰被及朝野有利于社会团结。造像过滥也带来不少弊端,僧团力图加以整顿,手段之一是编制本土佛经,这一现象表现了民众信仰活动与僧团间的互动。
以往国内外学界研究佛教重在高僧大德的事迹,教义教理的内容及嬗变与寺院制度仪轨,对民众信仰甚少论及,或是未注意到此问题,或以为缺乏资料,本书则在这方面做了系统的探索,并努力把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结合起来,寻求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