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12出版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2):他雇·卡嫂·组织化

电子书

26.7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27人在看
先晓推荐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是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筹)于2017 年度开始立项的自主课题,旨在对中国3000 万卡车司机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组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本报告是对卡车司机调查研究的深化与拓展,通过对他雇司机的调查研究,试图展示较为完整的卡车司机的分类;通过对卡嫂的描述与分析,试图展现男人世界中两种性别之间的关系架构与女性的重要角色;通过对卡车司机组织化的阐述与分类,试图探寻卡车司机“虚拟团结”背后更广泛的意义。真诚地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帮助全社会更为深切地了解卡车司机的工作与生活、了解卡嫂的劳动与付出、了解卡车司机组织化的需求与形态,也真诚地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有助于卡车司机群体获得他们应有的光荣与尊严。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本书荣誉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2》被评为第五届“中国社会学会年度好书推荐”十大好书。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3974-8总页码:360
字数: 300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旨在对中国3000 万卡车司机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组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本书是对卡车司机调查研究的深化与拓展,通过对他雇司机的调查研究,试图展示较为完整的卡车司机的分类;通过对卡嫂的描述与分析,试图展现男人世界中两种性别之间的关系架构与女性的重要角色;通过对卡车司机组织化的阐述与分类,试图探寻卡车司机“虚拟团结”背后更广泛的意义。

展开

图书摘要
在2018年3月出版《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1》时,我们已经说明,本课题组对中国卡车司机群体的调查将会持续开展三年,每年出版一个调查报告,每个调查报告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而三个报告合拢起来,将力求比较全面地反映中国卡车司机的现实状况。现在出版的《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2》就是第二本报告,包括三个不同的主题:“他雇卡车司机的群体特征与劳动过程”、“卡嫂:男人世界中的女人”以及“卡车司机的组织化”,故在结构上分为三篇。
亓昕和周潇承担了第一篇“他雇卡车司机的群体特征与劳动过程”的调研与写作。第一篇分为四章,在交代了调查方法和样本情况后,她们把主要的研究发现概括为六点。
第一,与自雇卡车司机一样,他雇卡车司机是一个以男性和农村户口为主、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负担较重的职业群体。他们的年龄集中在31岁到45岁,这与自雇卡车司机有所不同,表现出资本对精壮劳动力的甄选和青睐。
第二,相当比例的他雇卡车司机曾经自己养过车,他们从“自雇”转向“他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愿承受自己养车的风险和压力。他雇卡车司机更换雇主较为频繁,但是他们一旦认定雇主,也可能长时间为之工作。高度的流动性和适当的稳定性并存是他们从业的一个特点。
第三,他雇卡车司机的工作强度大,收入相对较低,健康状况堪忧。绝大部分他雇卡车司机认为自己处于社会的下层。因为驾驶卡车风险大、收入低等原因,他们不愿意子从父业。一些卡车司机希望未来可以“转行”,但是事实上可供他们选择的职业很少,向上流动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第四,不同雇佣模式导致他雇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存在差异。在个体雇佣模式下,工资计算方式往往以包月制为主;时间要求相对宽松;工作任务较为繁杂;个体车主对劳动过程的控制以私人关系为基础,私人关系中蕴含的道义、人情等因素形塑了车主和卡车司机的行为方式,形成以“关系霸权”为特征的生产体制。在企业雇佣模式下,工资计算方式以绩效制居多,时效性更强,工作任务相对明确,企业对劳动过程的控制主要基于制度和信息系统。企业通过明确、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卡车司机进行约束,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对卡车司机和车辆进行全景敞视监控。物流信息化系统使得企业可以实现成本利润的精准核算和对货物的实时跟踪,他雇司机的工作也因此受到更为细密的控制。
第五,在两种雇佣方式下,他雇卡车司机都对劳动过程中的控制表现出一定的洞察,他们也对雇主要求赶时间、线路规制、烦琐的App操作等感到不满。私下吐槽、公开谈论、请假歇工和辞职离去是他们主要的抗议方式。特别是离职,对于招聘和保留司机本来就较为困难的企业来说颇具威胁,是他雇卡车司机有力的议价手段。
第六,尽管存在各种抗议形式的微小实践,但他雇卡车司机和雇主之间却更多地展现出“共识”而非对抗。这是因为,其一,管理中人情/关系的存在、人格化要素和非正式运作使得他雇卡车司机并不总是置身于冰冷的雇佣关系之中;其二,货运行业的特殊性使得他雇卡车司机和雇主之间存在高度的利益一致性,雇主的控制因而更易获得他雇卡车司机的认同;其三,共同面对的充满“敌意”的外部环境使雇主和他雇卡车司机之间的矛盾从纵向转为横向,得以弱化和分散;其四,他雇卡车司机受到的结构性限制和他们对自身的认知使之更容易对当前的处境感到满足。
马丹对卡嫂的调研结果和写作构成本报告第二篇“卡嫂:男人世界中的女人”的主要内容。本篇共分五章,揭示了卡嫂作为男性卡车司机的配偶在公路货运劳动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该篇按照“是否跟车”将卡嫂大致分为“留守卡嫂”与“跟车卡嫂”两个类型。总的来说,在卡车司机家庭中,卡嫂承担着多重角色。
在描述与比较的基础上,该篇提出四个关键性的概念。
第一,“双重家计”。“男主车、女主家”的“双重家计”是卡车司机家庭性别分工的重要特征。“双重家计”指的是车、家分离的家计分工,其分离程度受到卡嫂是否跟车的影响,也与性别因素有所关联。相比于跟车卡嫂,留守卡嫂与丈夫的分工更多地呈现出“双重家计”的特征,“留守的家计”与“车上的家计”各自独立的程度较高,分别由妻子与丈夫各负其责。跟车卡嫂虽然与丈夫共同管理“双重家计”,但是丈夫仍然主要负责车,卡嫂仍然主要负责家,只是分离程度更低一些。
第二,“隐性劳动”。公路货物运输是一项复杂、细碎的系统工程,相比于丈夫开卡车的显性劳动,跟车卡嫂的付出更多的是“隐性劳动”,也可以说她们的劳动在一定程度上被“隐形化”了。“隐性劳动”的主要表现是:在“跟车”“陪伴”“打杂”“帮忙”这一类模糊不清、过于简单的劳动指称之下,卡嫂事实上从事着长时间、高强度的综合性劳动。“隐性劳动”的隐形化特征伴随着卡嫂自身与整个公路货运业关于“开车中心化”与“陪伴边缘化”的意识形态,又与卡嫂本身的劳动性质息息相关:她们的劳动碎片化、不显著,被认为是家务劳动的延伸,又是女性无酬劳动对于男性有酬劳动的替代,这种性别化的替代劳动掩盖了跟车卡嫂的劳动价值,以“陪伴”与“家务劳动”的名义将之消解,并通过卡嫂自身的认定与叙述变成整个行业的共识。
第三,“身体规训”。为了适应公路货运劳动的要求,跟车卡嫂需要规制与训化自己女性的身体去适应相对男性化的生产过程。“身体规训”包括日常规训、孕期规训与生理期规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威胁卡嫂的健康,其规训结果也表现出跟车劳动的异化特征,即许多卡嫂描述的“身不由己”与“不由自主”。卡嫂的“身体规训”实践不是权力-惩罚意义上的规训,也不是文化-适应意义上的规训,而是生发于劳动过程、具有性别意义的规训,因而是一种独特的身体规训形态。
第四,“角色互构”。卡嫂的女性角色与丈夫的男性气质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建构、相辅相成的“角色互构”。丈夫的男性气质、辛苦劳累的高风险工作、家中经济支柱的地位与传统的性别观念一起影响了卡嫂对女性角色的建构与选择:她们一般会以家庭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安排自己的生命周期、职业选择与生活状态。同时,卡嫂对于丈夫男性气质的理解,经历了从“崇拜”到“心疼”的心理过程,因而她们大多会主动进行“自我的边缘化”,尽量不让丈夫做家务,并且总是让渡最终的决定权,一方面支撑、成就丈夫的男性气质,另一方面抚慰丈夫养家糊口的重压。因此,从经济资源上来看,是丈夫在养家糊口;而从时间分配、性别分工、“隐形劳动”、“身体规训”等来看,卡嫂以更加隐形的方式支撑着丈夫与整个家庭。
通过对四个概念的梳理,该篇研究表明:卡嫂不只是生产帮工与生活主妇,更是公路货运行业不可或缺的劳动者。作为男人世界中的女人,她们堪称日常生活与劳动中的无名英雄。
本调查报告的第三篇研究“卡车司机的组织化”,由沈原和游睿山承担调查和写作。第三篇共分四章,以“中国龙”、“东北虎”、“卡友地带”和“传化安心驿站”四个不同的卡车司机组织为案例,分析了在目前的“卡车界”中,卡车司机的组织化大潮及其前景。本篇的主要发现有三个方面。
第一,自2014年以来,卡车司机越来越热衷于创建自己的组织,主要是试图借助组织的架构和力量,应对他们在劳动过程中面临的“四大需求”,即救助、讨债、议价和认同。“四大需求”构成推动卡车司机走向组织化的根本动力。
第二,根据卡车司机建立自己组织的不同基础和不同资源,概括出卡车司机组织的三个类型:基于“原生性社会关系”的“龙群”和“虎群”、基于商业关系和商业手段的“卡友地带”以及基于公益理念的“传化安心驿站”。三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架构和运作逻辑,巩固和塑造了卡车司机的三种不同面向:素朴自发的互助团结品质、市场运作的理性计算能力和面向社会的公益精神。
第三,从长时段着眼,对卡车司机群体自计划经济时期以来数十年间的组织形态演化历程进行描述,划分出计划经济时代的“他组织”、改革开放前中期的“无组织”和现在的“再组织”三个阶段,并且初步描述了在“再组织”阶段,卡车司机通过自主建构组织而表现出强烈要求“承认”的实践取向。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2》是对卡车司机调查研究的深化与拓展,通过对他雇司机的调查研究,试图展示较为完整的卡车司机的分类;通过对卡嫂的描述与分析,试图展现男人世界中两种性别之间的关系架构与女性的重要角色;通过对卡车司机组织化的阐述与分类,试图探寻卡车司机“虚拟团结”背后更广泛的意义。课题组所抱希望,是通过这三篇调查报告,更全面地展示出卡车司机劳动过程以及这一劳动过程的微观基础与宏观环境,为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夯实基础,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张图片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活动】活动预告 | 清华·中国社会调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系列总结发布会
“清华·中国社会调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系列总结发布会”将于2023年3月25日于清华大学召开。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22 浏览量:284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