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10出版

傣楼与佛寺:西双版纳曼景傣人的“家”

电子书

29.4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2人在看
先晓推荐
西双版纳傣泐村寨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地域单位,常是学者观察、研究的整体对象。傣泐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实践,更是人类学者理解人群组织方式、阐释社会运行机制的主要课题。相对而言,以家庭为单位,对傣泐行为实践及社会组织的研究,鲜有具体而完整的民族志分析。本书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家庭、村寨的社会组织与傣泐神灵崇拜、佛教信仰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阐述,提出傣泐在“欢”的观念指导下,主要是通过仪式实践实现人群的结合,在动态中建立社会秩序的同时,完成理想家园的文化建构。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5254-9总页码:252
字数: 189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西双版纳傣泐村寨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地域单位,常是学者观察、研究的整体对象。傣泐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实践,更是人类学者理解人群组织方式、阐释社会运行机制的主要课题。本书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家庭、村寨的社会组织与傣泐神灵崇拜、佛教信仰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阐述,提出傣泐在“欢”的观念指导下,主要是通过仪式实践实现人群的结合,在动态中建立社会秩序的同时,完成理想家园的文化建构。

展开

图书摘要
西双版纳傣泐村寨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地域单位,常是学者观察、研究的整体对象。傣泐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实践,更是人类学学者理解人群组织方式、阐释社会运行机制的主要课题。相对而言,以家庭为单位,对傣泐行为实践及社会组织的研究,鲜有具体而完整的民族志分析。本书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家庭、村寨的社会组织与傣泐神灵崇拜、佛教信仰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阐述,提出傣泐在“欢”的观念指导下,主要是通过仪式实践实现人群的结合,在动态中建立社会秩序的同时,完成理想家园的文化建构。
列维-斯特劳斯(C.Lévi-Strauss)首提的家屋社会(house-based society)概念,被诸多学者应用在东南亚社会加以阐释和检验。在西双版纳傣泐村寨中,傣楼即是构成傣泐社会的基本单位。通过傣楼内婚姻、继嗣等原则确立居住者的身份,并在拟亲与同龄伙伴关系的建立中,傣楼外的社会成员形成连接。相对于父子关系或母女关系,夫妻关系是傣楼内部最重要的组织原则。傣楼中的家庭成员不强调纵向的单系继嗣,而注重从个体出发的对双边亲属关系的连接;在村寨集体中,以傣泐男子短暂的“出家”为僧,而后还俗建立自己的家庭,并在晚年生活中与傣泐妇女共同以佛寺生活为重心,确立最终的生命意义归属。这与傣泐社会以家屋为单位,实行双边继嗣并偏向父系的特征是吻合的。
通过家神、寨神、勐神的祭祀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信仰实践,傣泐在傣楼、神宫、佛寺的仪式实践中结成紧密的互惠关系。傣楼内部成员的同居共灶,村寨集体的地域神祭祀与频繁的赕佛仪式,在共享/分享行为背后隐藏的是傣泐对“欢”的存在与流动之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与祖先关系的处理,强调的是人群在现世生活中的分工协作,并追寻人生圆满的到达。
傣泐的“家”不但是物理空间的存在,也是群体婚姻关系、继嗣关系的组织单元,更是文化意义上傣泐到达精神家园的过渡性居所。家的概念统合了傣泐生活的全部,丰富了我们对人群关系的组织、社会秩序的建立之认识,也加深了我们进一步理解傣泐对自身“存在”的坚定信念和对“家”之不朽的不懈努力。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