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03出版

荒原与救赎

电子书

20.7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3人在看
先晓推荐
本书围绕英美诗歌的先驱诗人、哲学家T. S.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尤其是诗歌《荒原》的思想内涵而展开。T. S.艾略特1948年底由于对现代派诗歌的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将诗歌语言应用到现实生活,所作《荒原》一诗通过受伤的渔王形象等反映了西方近代社会整体处于一种虽生犹死的状态之中,拯救变得遥不可及。其创作主题即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下创伤文化的具体反映。作者全面分析了艾略特由哲学转向文学并形成其创伤理论的背景因素和所蕴含的文化旨趣。艾略特反思进步的历史观,反思人类日益膨胀的物质欲,主题涉及爱情、婚姻、战争、信仰、国家等等。现代文学的创伤理论源自弗洛伊德哲学,本书以此为中心展开研究:利用创伤这一研究视角,从分析艾略特的作品入手,结合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独特历史文化背景,梳理和阐释荒原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诗人实现救赎的路径。艾略特的哲学思想还受到斯宾格勒、波德莱尔、休谟等人的影响,其中康德“反思判断力”的传统观、柏格森“记忆”理论的意识观、罗素分析哲学的“非个人化”理论对艾略特探索走出荒原之路提供了西方文化背景。《金枝》与《从仪式到神话》对艾略特影响非常大,他最终选择了在传统信仰中走出荒原。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4538-1总页码:244
字数: 144千字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T.S.艾略特开创了一代诗风,其对当时影响之大甚至被评论者冠以“艾略特时代”的称呼。艾略特在抒写自己的同时,也抒写了一个时代,而他最为读者熟知的作品恐怕非《荒原》一诗莫属。本书共分七章,以艾略特的诗歌作品作为出发点,分析其作品中“荒原”产生的原因,并引用创伤理论对其作品进行深层次剖析,探讨诗人及其作品中的创伤叙述,并对比诗人拯救的路径。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