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07出版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及减排绩效研究

电子书

19.5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2人在看
先晓推荐
在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国际联合减排已经达成基本共识。系统研究中国碳排放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经济增长为视角,对中国碳排放及减排绩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详细研究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碳排放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的累计贡献;其次,对碳排放内生下的经济增长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重点考察了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对稳态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并基于历史数据模拟预测了中国未来发展路径;最后,采用基于距离函数的环境DEA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各行业、各地区的碳减排绩效,并对减排目标进行了行业间、地区间的模拟分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增长的代价是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能源消耗一方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支撑,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碳排放,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碳排放第一大国。201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3.97吨/万美元,远高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碳排放效率显著低下。在国际社会联合减排行动中,发展中国家在长期将难以避免承担效率减排责任。基于国情与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中国当前正面临着稳定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控制碳排放增量的多重压力和挑战。本书正是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以经济增长为视角,系统研究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减排绩效、减排路径及政策制定等问题。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097-7772-5总页码:188
字数: 135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增长的代价是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破坏,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碳排放第一大国。基于国情与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中国当前正面临着稳定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控制碳排放增量的多重压力和挑战。本书正是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以经济增长为视角,系统研究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减排绩效、减排路径及政策制定等问题。

展开

图书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碳日益增多,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发生显著变化,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大大提高,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了不可预测的风险。由此,国际社会在联合国框架内,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达成了联合减排的协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已经成为碳排放第一大国,当前正面临着稳定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控制碳排放增量的多重压力和挑战。因此,系统研究中国碳排放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书以经济增长为视角,对中国的碳排放及减排绩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采用LMDI分解法,详细研究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碳排放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的累计贡献。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碳排放演变经历了快速、平稳和急速增长三个阶段,其中最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减排驱动因素是能源强度,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则是碳排放增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中国碳排放演变具有非均衡发展的特征,时序内累计排放量自东向西逐渐递减,工业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0%以上。各驱动因素累计贡献在区域间、行业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经济发展和能源强度依然是正反两个方向上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其次,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建模对碳排放内生下的经济增长机制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对稳态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并基于历史数据模拟预测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只要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开发能够突破能源的瓶颈制约,长期内的经济增长就是可持续的。稳态经济增长路径收敛的边界条件为人力资本最大积累率大于时间偏好率、消费跨期替代弹性小于1、环境固碳率充分大,生产效率和偏好的改变对稳态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明显的经济增长效应和节能减排效应。模拟预测分析发现,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路径伴随能源强度的逐年下降将变得平缓,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路径均呈“倒U型”曲线轨迹且在2035年左右达到高峰,不同情景下碳强度2020年比2005年下降的幅度均高40%~45%。因此,中国承诺的碳强度减排目标比较适宜当前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的特殊进程,避免了经济可能出现的较大幅度波动。
最后,采用基于距离函数的环境DEA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各行业、各地区的碳减排绩效,并对减排目标进行了行业间、地区间的模拟分配。行业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行业间的碳减排绩效存在显著差异,绩效较高的主要是轻工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实现同比例增产和减排的空间相对较小,而重化工行业的碳减排绩效普遍较低,应该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省际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各省区市的碳减排绩效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步提升的非均衡特征,碳强度效率较低的省区市减排空间较大,根据效率原则应该承担较多的强度减排责任。在中国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两阶段模拟优化分配中,第一阶段根据人均公平原则分配后有13个省区市的碳排放权账户出现赤字,第二阶段根据碳强度相对效率优先原则分配后各省区市初期的累计账户余额均存在大量盈余。
综上所述,本书研究既揭示了长期内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演化机制,同时又评价了短期内的碳减排绩效。因此,根据本书研究结论可以得出促进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重要政策启示:一是减排政策应该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三是通过调整现有税收结构开征碳税;四是通过先行先试加快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