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07出版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

电子书

暂无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3人在看
先晓推荐
本书在总结新时期以来我国人文界的创新群体,文学人类学一派的跨学科研究经验,以神话学视角进入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在中西学术传统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新方法论的构建——四重证据法,对中华文明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和探源。 文明的发生必伴随神话信仰。本书探究催生华夏文明的玉石神话信仰,诠释从玉器时代到金属时代的转换衔接轨迹,从中揭示文明国家核心价值的形成及其物质原型。 以四重证据法,实现了学科交叉与知识的创新整合,拓展了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范式。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本书荣誉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图书详情
ISBN:978-7-5097-6751-1总页码:652
字数: 696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文明的发生必伴随神话信仰。本书探究催生华夏文明的玉石神话信仰,诠释从玉器时代到金属时代的转换衔接轨迹,从中揭示文明国家核心价值的形成及其物质原型。以四重证据法,实现了学科交叉与知识的创新整合,拓展了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范式。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绪 论/001

上篇 理论与方法/013
第一章 神话学的跨学科范式/015
  第一节 神话学突破文字限制的意义/015
  第二节 神话学与考古学/016
  第三节 神话学与艺术史/023
  第四节 神话学与文化传播/029
  第五节 神话学与物质文化研究/035
  第六节 结论:神话学、意识形态与知识考古/045
第二章 神话学与国学方法更新:四重证据法/047
  第一节 太庙中的稽古:从赋诗到书证/047
  第二节 从书证到物证/055
  第三节 三重证据法/061
  第四节 四重证据法/069
  第五节 在科学实证与人文阐释之间/075
  第六节 神话学与多重证据法/088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以四重证据法重建中国文化观/098
  第一节 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再定义/098
  第二节 延续与断裂:大、小传统的关系/105
  第三节 探寻汉字之前的大传统符号/110
  第四节 神话与象征——大传统的遗产/117

中篇 文明起源的玉器时代/127
第四章 玉器时代与文明起源的国际视野——唯中国人爱玉说献疑/129
  第一节 “玉器时代”说需要国际化视野/129
  第二节 黑曜石神话:文明前夕的“神圣石头”/134
  第三节 玉石神话:与文明伴生的“疯狂石头”/141
  第四节 玉石神话是文明起源的动力/157
第五章 苏美尔青金石神话与各大文明的起源/159
  第一节 玉石之路的国际视野/159
  第二节 玉石神话:伊甸园生命树与印度如意树/160
  第三节 文学的历史信息:苏美尔史诗与伊甸园原型/177
  第四节 苏美尔的青金石神话及其发生/182
  第五节 苏美尔青金石神话观的传播与影响/195
  第六节 小结:玉石之路与文明起源/205
第六章 东亚玉器时代:神话观念基础/211
  第一节 “东亚玉文化”及其起源/211
  第二节 东亚玉器时代的展开及历史分期/216
  第三节 玉器之始:玉玦、玉璜的神话观/230
  第四节 中日玉石神话比较:以“记纪”为例/235
  第五节 中日韩玉石神话比较:赤玉、曲玉的原型/245
第七章 玉教:华夏文明的原始国教——从玉石神话观看儒道的信仰之根/259
  第一节 华夏文明发生的神话信仰之根/259
  第二节 以“玉教”为国教的理由/263
  第三节 玉教与中华文化的原型编码/268
  第四节 “圣人”与“玉音”/271
  第五节 圣人神话的民族志:天人中介者巫觋/280
  第六节 玉教信仰与虞夏商周圣王谱/286
  第七节 小结:玉德与玉美/292
第八章 中国玉器起源的神话学分析——以兴隆洼文化玉玦为例295
  第一节 玉文化发生的观念动机295
  第二节 玉玦:玉耳饰的神话功能分析302
  第三节 “以玉示目”的神话功能分析310
  第四节 蛇-玦-珥:天人合一神话与中华认同之根317
第九章 玉石神话与中华认同325
  第一节 引论:从“金枝”到“玉叶”/326
  第二节 玉宝:夏商周的神话历史/334
  第三节 玉宝:物神崇拜与文明发生的社会整合/341
  第四节 中华认同的神话基因/344
  第五节 龙-虹-璜:天人合一神话与中华认同之根/349
第十章 太初有熊:黄帝名号的神话历史编码/357
  第一节 黄帝及其名号问题/357
  第二节 轩辕的原型:天人合一神话解析/359
  第三节 二重证据:从有熊到天熊/363
  第四节 太初有熊:重构华夏创世神话/365
  第五节 二重证据:《楚帛书》“太初有熊”神话/377
  第六节 三重证据:轩辕、有熊、天熊、穴熊通解/382
  第七节 四重证据:秦先公墓熊车为轩辕帝车说/384
  第八节 四重证据:红山文化双熊首三孔器神话解/389
  第九节 狮子能代表中国吗?/392
第十一章 班瑞:尧舜的政治神话/395
  第一节 唐尧虞舜传说的虚实/395
  第二节 “辑五瑞”与“班瑞”的政治/401
  第三节 “瑞玉”:文献与考古实物/404
  第四节 “班瑞”何以可能/407

下 篇 夏商周秦神话历史/415
第十二章 夏禹的中央熊旗/417
  第一节 玉的叙事与夏代神话历史/417
  第二节 一重证据:鲧禹启化熊或熊化/422
  第三节 二重证据:夏禹中央熊旗/428
  第四节 三重、四重证据:熊图腾文化记忆/433
第十三章 二里头铜铃、铜牌——文明起源的人类学视角/437
  第一节 文明起源研究的人类学视角/437
  第二节 二里头三座中型墓葬的民族志解读/441
  第三节 二里头墓葬法器组合的整体解读/446
  第四节 神圣法器源流:三星堆与齐家文化/452
  第五节 礼乐文明探源/458
第十四章 夏禹建鼓/459
  第一节 夏禹悬钟鼓:文献中的真伪疑案/459
  第二节 二重证据:《容成氏》夏禹建鼓/461
  第三节 三重证据:君王之鼓的神圣权力/464
  第四节 四重证据:神鼓神话图像/470
  第五节 华夏鼓文化发生谱系/477
第十五章 夏桀伐岷——三星堆与西南玉石之路/479
  第一节 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关系/479
  第二节 夏桀为何伐岷山/484
  第三节 神话化的巴蜀/493
  第四节 蚕丛与凸目之神/495
第十六章 天命玄鸟——商代神鸟原型为鸱鸮说/501
  第一节 玄鸟原型研究的困局与突破/501
  第二节 四重证据:鸱鸮图像学系谱六千年/510
  第三节 三重证据:玄鸟即旋转眼睛之鸟/521
第十七章 玄鸟溯源:红山文化勾云玉器即鸮形玉牌/526
  第一节 考古学“鸮女神”说与玄鸟、玄牝再认识/526
  第二节 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及“漩涡眼”辨析/533
  第三节 龙山文化“鹰鸮纹玉圭”说/542
第十八章 虎食人卣:商周青铜器的图像叙事/550
  第一节 虎食人卣的命名与解读/550
  第二节 妇好圈足觥的神话学意蕴/560
  第三节 西方白虎:从西王母到“母老虎”/564
  第四节 虎威与驺虞神话/567
第十九章 天德凤书:西周政治神话/576
  第一节 西周、西夷、岐周/576
  第二节 神鸟置换:从鸮到凤/577
  第三节 凤鸣岐山神话的民间版/581
  第四节 图像叙事的凤神话源流/585
  第五节 天德与凤书:“革命”的合法性/590
第二十章 玉璧、玉玺、玉衣:秦汉神话历史/603
  第一节 秦史叙事中的玉玺、玉璧/603
  第二节 长城、直道、阿房宫/617
  第三节 金缕玉衣之梦/623
第二十一章 总结与展望/626
  第一节 全书总结/626
  第二节 研究经验/630
  第三节 研究展望:重建中国神话历史/632

主要参考文献/636
卷册系列共0个资源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张图片
包含0张图表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