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08出版

文学·影像·空间:当代文艺风景管窥

电子书

29.7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2人在看
先晓推荐
本书聚焦20世纪中期的中国内地与香港,引入冷战文化的框架,或以文人的空间流转及其作品的传播流布为线索,或以两地小至文艺专题大至文艺生态,如“反特片”,赵树理的小说创作,1949年后的沈从文在主流话语之间千回百转的关系,《二月》的电影改编与接受,《文艺新潮》创办及其同人,马朗、杨际光、李维陵的友谊与创作,以及香港左派电影,等等,作对照来管窥两地文艺,探讨冷战文化在内地的缘起、构型及其问题,冷战文化氛围下中国小说现代化历程中民族化、通俗化的努力与困境,新世代中的左翼作家之转型,香港现代主义与冷战文化之关系,南来中国青年的体认香港、关怀中国、想象世界,以及香港文艺的跨界可能及其限度,等等;冀望将战后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文艺形态置于更为广阔的冷战文化格局下进行参差对照、理解与反思。 本书由文学作品与电影个案切入,尝试讨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文艺场域构型的流动性与文艺生态结构的混杂性。本书一方面历史化地透视种种文艺力量在文艺场域建构过程中的深度参与及其长久影响;另一方面,也将社会主义文艺身份的建构置于更为广阔的世界格局下进行理解与反思。那些难以捕捉的、有待达成的理想文艺形态,那些抽象矛盾的、变幻莫测的话语运作机制,或可由此渐次浮出水面。那些投射于中外文艺传统上的不同文化意识,在场域中心的吸纳力与边缘的离心力,归化他者的理想与建构差异的冲动之间,彼此较量、缠绕共生。或许我们需要通过文学来感受自我的存在,想象主体的意义;或许文学本身所散发的魅力与潜藏的能量,诱人前行!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7225-7总页码:176
字数: 169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由文学作品与电影个案切入,尝试讨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文艺场域构型的流动性与文艺生态结构的混杂性。本书一方面历史化地透视种种文艺力量在文艺场域建构过程中的深度参与及其长久影响;另一方面,也将社会主义文艺身份的建构置于更为广阔的世界格局下进行理解与反思。那些难以捕捉的、有待达成的理想文艺形态,那些抽象矛盾的、变幻莫测的话语运作机制,或可由此渐次浮出水面。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