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期刊

财经智库 双月刊 2016年5月号 第1卷第3期(总第3期) 电子版

售价:¥15 ¥50
0人在读 |
0 评分
出版周期:双月刊
日期:2021-03-30
关键词: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

目录 过往期刊 参考文献
  • 打造与国家级学术型财经智库相匹配的财经期刊群
  • 编委会
  • 股市危机:逻辑结构与多因素分析
    1. 一、大萧条以来全球股市危机的回顾和分析
    2. 二、股市危机的形成规律和逻辑结构
    3. 三、全球股市危机的形成和治理对中国的启示
  • 中国外汇储备有效管理:宏观策略与微观措施
    1. 一、引言
    2. 二、中国外汇储备变化状况、特征与存在的关键问题
    3. 三、中国外汇储备有效管理的宏观策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设计
    4. 四、中国外汇储备有效管理的微观策略:优化设计
    5. 五、结论与重要的政策建议
  • 外汇储备与人民币货币危机的防范
    1. 一、人民币货币危机的防范是中国积累外汇储备的唯一目的
    2. 二、如何使用外汇储备防范人民币货币危机
    3.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外汇储备在货币危机防范的影响
  • 农垦制度改革与农业现代化若干问题的建议
    1. 一、农垦近年来改革的主要成就
    2. 二、农垦改革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突出问题
    3. 三、农垦发展对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启示
  • 沧海易填,欲海难平:中国围填海造地的形势与对策
    1. 一、引言
    2. 二、中国围填海的严峻形势
    3. 三、两个案例
    4. 四、制度因素
    5.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 警惕服务业增速转入下行轨道
    1. 一、以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增速回升成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2. 二、服务业增速转入下行轨道的可能性正在显著增加
    3. 三、培育多元化、可持续、可接续的服务业增长动力
  • 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若干思考
    1. 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范围和主体
    2. 二、改革完善智库为政策咨询服务的机制
    3. 三、夯实智库为政策咨询服务的理论支撑
  • 编辑部絮语
  • Abstracts
  • 第二届中青年财政学者论坛(2016年)征文启事
  • 征稿启事
  • 征订启事
  • 文后辅文
  • 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
  • 版权页
按年份浏览:
  • 全部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1][1]〔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美〕罗伯特·Z.阿利伯:《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六版),朱隽、叶翔、李伟杰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 [2][2]石自强编著:《历次金融危机解密》,龙门书局,2011年。 [3][3]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课题组:《完善制度设计,提升市场信心——建设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15年。 [4][4]吴晓求等:《金融危机启示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5][5]吴晓求等:《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变革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6][6]吴晓求等:《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国际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7][7]吴晓求:《上万亿成交量让人感到恐惧》,《上海证券报》,2015年3月20日。 [8][8]吴晓求:《大国金融中的中国资本市场》,《金融论坛》,2015年第5期。 [9][9]巴曙松、刘先丰:《外汇储备管理多层次需求分析框架——挪威,新加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西南金融》,2007年第1期。 [10][10]白钦先、张志文:《外汇储备规模与本币国际化:日元的经验研究》,《经济研究》,2011年第10期。 [11][11]白晓燕、罗明:《基于资本急停预防的中国外汇储备需求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第6期。 [12][12]曾诗鸿、姜祖岩、姜雪:《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币种结构优化研究》,《经济学家》,2015年第3期。 [13][13]陈雨露、张成思:《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战略调整》,《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11期。 [14][14]崔百胜、陈浪南:《基于极值理论和多元时变copula模型的我国外汇储备汇率风险度量》,《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12期。 [15][15]姜昱、邢曙光:《基于DCC-GARCH-CVaR的外汇储备汇率风险动态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2期。 [16][16]孔立平:《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外汇储备币种构成的选择》,《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第3期。 [17][17]李巍、张志超:《一个基于金融稳定的外汇储备分析框架——兼论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18][18]刘澜飚、张靖佳:《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组合选择——基于外汇储备循环路径的内生性分析》,《经济研究》,2012年第4期。 [19][19]罗素梅、陈伟忠、周光友:《货币性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层次优化配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年第6期。 [20][20]马杰、张灿:《DCC-GARCH-CVaR模型与中国外汇储备结构动态优化》,《世界经济》,2012年第7期。 [21][21]潘志斌:《我国外汇储备汇率风险的内部构成、边际变化及其额外增量》,《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22][22]宋晓东、韩立岩:《基于CVaR与矩匹配方法的外汇储备资产配置随机动态优化模型》,《管理评论》,2011年第3期。 [23][23]武剑:《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分析与界定》,《经济研究》,1998年第6期。 [24][24]肖文、刘莉云、刘寅飞:《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与需求结构研究——基于修正的Agarwal模型》,《财贸经济》,2012年第3期。 [25][25]杨胜刚、龙张红、陈珂:《基于双基准与多风险制度下的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配置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12期。 [26][26]喻海燕、田英:《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基于全球资产配置视角》,《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第11期。 [27][27]喻海燕:《中国外汇储备有效管理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 [28][28]周光友、罗素梅:《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的动态决定——基于多如欠替代效应的分析框》,《金融研究》,2011年第5期。 [29][29]周光友、赵思洁:《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风险测度及优化》,《统计研究》,2014年第3期。 [30][30]朱孟楠、郭君默:《外汇储备动态风险管理——基于随机场景和差分进化算法策略分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31][31]朱孟楠、侯哲:《中国外汇储备汇率风险损失区间测度——基于重新定义下的研究》,《财贸经济》,2013年第8期。 [32][32]朱孟楠、胡潇云:《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体系设计》,《经济学家》,2011年第11期。 [33][33]朱孟楠、刘林:《中国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第1期。 [34][34]朱孟楠、喻海燕:《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集中与控制——基于中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思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35][35]朱孟楠、赵茜:《人民币汇率、外汇占款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期。 [36][36]朱孟楠:《中国外汇储备:质量与数量研究》,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论文,1997年。 [37][37]朱孟楠:《中国外汇储备风险测度与管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报告,2013年8月。 [38][38]Bredin,D.,S. Hyde,Forex Risk: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Using Value-at-Risk,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31(9-10):1389-1417,2004. [39][39]Shi,K,L. Nie,Adjusting the Currency Composition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4(10):171-179,2012. [40][40]Aizenman,Joshua and Nancy Marion,International Reserve Holdings with Sovereign Risk and Costly Tax Collection,Economic Journal,Volume 114,Issue 497:569-591,July 2004. [41][41]Asici,A.,and C. Wyplosz,The Art of Gracefully Exiting a Peg,Economic and Social Review,34(3):211-228,2003. [42][42]Bleaney,M. and M. Gundermann,Stabilizations,Crises and the “Exit” Problem——A Theoretical Model,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9(4):876-890,2007. [43][43]Dominguez,Kathryn and Jeffrey Alexander Frankel,Does Foreign-Exchange Intervention Matter? The Portfolio Effec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3(5):1356-1369,1993. [44][44]Dominguez,Kathryn,Foreign Reserve Management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31(8):2017-2037,2012. [45][45]Erler,A. Christian Bauer and Bernhard Herz,To Intervene,or Not to Intervene:Monetary Policy and the Costs of Currency Cris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51:432-456,2015. [46][46]Frankel,J. and G. Saravelos,Can Leading Indicators Assess Country Vulnerability? Evidence from the 2008-09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87:216-231,2012. [47][47]Hausmann,R. and U. Panizza,On the Determinants of Original Si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2(7):957-990,2003. [48][48]Li,Jie,A Monetary Approach to the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Index under Capital Control,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19:1305-1309,2012. [49][49]Li,Jie and Alice Ouyang,Currency Crises:Can High Reserves Offset Vulnerable Fundamentals? Applied Economics,43:2055-2069,2011. [50][50]Li,Jie and Ramkishen S. Rajan,Do Capital Controls Make Gross Equity Flows to Emerging Markets Less Volatil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59:220-244,December 2015. [51][51]Li,Jie;Huaxia Huang and Xiao Xiao,The Sovereign Property of Foreign Reserve Investment in China:A CVaR Approach,Economic Modeling,29(5):1524-1536,September 2012. [52][52]Rebelo,S. and Carlos A. Végh,When is it optimal to abandon a fixed exchange rate?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75(3):929-955,2008. [53][53]Reinhart,Carmen,and Graciela L. Kaminsky,The Twin Crises:The Causes of Banking and Balance-of-Payments Problem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9(3):473-500,1999. [54][54]Rey,Hélène,Dilemma not Trilemma:The Global Financial Cycle and Monetary Policy Independence,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Policy Symposium,2013. [55][55]Rodrik,Dani,The social cost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20(3):253-266,2006. [56][56]梅松、李杰:《超额外汇储备的宏观风险对冲机制》,《世界经济》,2008第6期。 [57][57]孟昊:《外汇干预行为及其有效性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 [58][58]郭红:《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策略及有效性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论文,2010年。 [59][59]关锐捷:《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探》,《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第4期。 [60][60]贺雪峰:《论土地资源与土地价值——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61][61]江苏省农垦农发公司官方网站:公司简介,http://www.skiad.com.cn/about.aspx?id=1。 [62][62]农业部农垦局:《农垦土地权属分析》,内部报告,2014年。 [63][63]邵海鹏:《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四大原因致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外》,一财网,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3061.html,2015年7月31日。 [64][64]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2006年。 [65][65]王守聪:《实施联合联盟联营战略探索推进打造国际大粮商计划》,《中国农垦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 [66][66]许庆、田士超、徐志刚等:《农地制度,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不平等》,《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 [67][67]Tan,S.,N. Heerink,and F. Qu,Land Fragmentation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China,Land use policy,23(3):272-285,2006. [68][68]邴志刚:《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再上新台阶》,《辽宁沿海经济》,2011年第6期。 [69][69]陈吉余:《中国围海工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年。 [70][70]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科学通报》,2000年第1期。 [71][71]付元宾、曹可、王飞、张丰收:《围填海强度与潜力定量评价方法初探》,《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第1期。 [72][72]高志强、刘向阳、宁吉才、芦清水:《基于遥感的近30a中国海岸线和围填海面积变化及成因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第12期。 [73][73]高洁、周韵、陈天:《基于可持续理念的天津滨海新区用海模式优化策略》,《城市》,2014年第11期。 [74][74]扈明:《清淤填海天津造新港》,《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1日。 [75][75]J省沿海办:《科学有序推进海域滩涂围垦》,2014年11月24日。 [76][76]李伟、吴丽玮:《怨恨的链条:钱云会之死与村民之争》,《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2期。 [77][77]李文君、于青松:《我国围填海历史、现状与管理政策概述》,《今日国土》,2013年第1期。 [78][78]刘容子:《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经济学》,海洋出版社,2012年。 [79][79]刘羊旸、林晖:《“地球之肾”衰竭退化,湿地亟须法规保护》,《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1月14日。 [80][80]吕宾:《填海造地,福兮?祸兮?》,《中国土地》,2010年第4期。 [81][81]吕建华、郑洁:《对我国围海造地管理中失海渔民利益补偿问题的探究》,《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6期。 [82][82]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保护沿海滩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民政协报》,2014年8月29日。 [83][83]苏甦,《中国土地登记基本知识》,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 [84][84]孙余杰、薛程:《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综述》,《上海市容》,2014年第1期。 [85][85]孙志辉:《学习贯彻〈海域使用管理法〉座谈会材料汇编》,海洋出版社,2002年。 [86][86]谭明智:《严控与激励并存:土地增减挂钩的政策脉络及地方实施》,《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 [87][87]王洪才等:《土地争议案例选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年。 [88][88]王永昌:《走进浙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89][89]王元晖、林瑞声、蔡江沈:《海域退养为重大项目“铺路”》,《厦门日报》,2014年4月2日。 [90][90]厦门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评价(简本)公示》,2010年。 [91][91]于永海、索安宁:《围填海评估方法研究》,海洋出版社,2013年。 [92][92]杨华、王全弟:《围海造地过程中的权利承接及其法律规制》,《法学》,2010年第7期。 [93][93]朱高儒、许学工:《渤海湾西北岸1974~2010年逐年填海造陆进程分析》,《地理科学》,2012年第8期。 [94][94]张明慧、陈昌平、索安宁、林勇:《围填海的海洋环境影响国内外研究进展》,《生态环境学报》,2012年第8期。 [95][95]张清勇:《中国农地转用开发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13年。 [96][96]张晏:《规划司:落实差别化管理》,《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2月3日。 [97][97]课题组:《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政策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年。 [98][98]《中国的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史组:《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 [99][99]Ma,Zhijun,David S. Melville,Jianguo Liu,et al.,Rethinking China’s New Great Wall,Science,Volume 346,Issue 6212,912-914,2014. [100][100]Wang,Wei,Hui Liu,Yongqi Li,Jilan Su,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land reclamation in China,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Volume 102,Part B,415-425,December 2014. [101][101]姜长云、洪群联、邱灵:《服务业大趋势》,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102][102]姜长云:《发展壮大服务业亟待解决的若干障碍》,《经济纵横》,2013年第8期。 [103][103]夏杰长、姚战琪、李勇坚:《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104][104]余斌、吴振宇:《服务业占比上升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调查研究报告》,2014年第89期。 [105][10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年1月20日,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106][106]曾培炎:《努力探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4年下半年。 [107][107]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难题与改革建议》,《东方早报》,2016年1月26日。 [108][108]黄益平:《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http://www.nsd.edu.cn/teachers/professorNews/2015/0510/15880.html,2015年。
[展开]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手机可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