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04出版

农村金融反贫困创新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

电子书

51.2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5人在看
先晓推荐
农村金融反贫困创新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课题。本书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探讨如何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以破解农村贫困地区“金融贫困恶性循环”这一现实困境为出发点,从理论上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金融反贫困创新的理论内涵及发展规律,以中国农村金融反贫困作用机制及其模式创新为重点,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有效衔接贫困地区“小农户”与现代农村金融“大市场”,以提升脱贫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和相对贫困治理成效为目标,构建中国农村金融反贫困“机理解构—绩效评估—案例阐释—对策建议”的分析框架,探析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的产业链融资增信多维减贫机制、减贫绩效、模式创新及优化路径,为农村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28-0034-9总页码:332
字数: 323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上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金融反贫困创新的理论内涵及发展规律,以中国农村金融反贫困作用机制及其模式创新为重点,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有效衔接贫困地区“小农户”与现代农村金融“大市场”,以提升脱贫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和相对贫困治理成效为目标,构建中国农村金融反贫困“机理解构—绩效评估—案例阐释—对策建议”的分析框架,探析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的产业链融资增信多维减贫机制、减贫绩效、模式创新及优化路径。

展开

图书摘要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如何积极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激发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实体经济,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本书以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内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为基础,重点以破解农村贫困地区“金融贫困恶性循环”这一现实困境为出发点,立足于贫困农户长期面临的信贷排斥问题,以中国农村金融反贫困作用机制及其模式创新为重点,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有效衔接贫困地区“小农户”与现代农村金融“大市场”,以提升已脱贫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和相对贫困治理成效为目标,构建中国农村金融反贫困“机理解构—绩效评估—案例阐释—对策建议”的分析框架,构建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的产业链融资增信多维减贫机制,探讨农村金融反贫困的作用机理、减贫绩效、模式创新案例及其优化路径,为中国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本书认为,中国农村金融反贫困机理包括传统农村金融反贫困与数字普惠金融反贫困两种路径。传统的农村金融反贫困主要是通过构建农村金融扶持产业发展机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强化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防控利益联结,实现对社员贫困农户的“造血式”扶贫目标。其作用机制链表现为:信贷抵押不足→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强化农村金融利益联结的融资增信→产业扶贫及生计转型→农户多维贫困减缓。对于缺乏脱贫能力的农户,可以通过村社集体资产收益权的利益联结带动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模式创新,优化农民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借助政府专项扶贫资金及贫困农户信贷资金的股权量化,发挥债权和股权等资产收益扶贫机制的作用,增加缺乏脱贫能力的贫困社员的财产性收益,实现减贫增收的目的。数字普惠金融反贫困主要是通过就业创造、人力资本提升、技术支持农户融资增信、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等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效应,依托互联网金融渠道创新,助推农户脱贫致富,支持“三农”实体经济发展,实现对传统金融的补充和完善。其作用机制链表现为:信贷抵押不足→金融科技赋能渠道创新→信用创造缓解信贷约束→产业扶贫及生计转型→农户多维贫困减缓。为此,本书基于村社利益联结共同体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村金融市场的衔接,通过农社利益联结和银社利益联结提高农业供应链和产业链各环节主体的效用福利,提升小农户个人融资增信水平,更好地服务“三农”实体经济发展和避免贫困农户陷入“金融贫困恶性循环”困境。此外,农民合作社的产权结构与社员利益有效联结,使农户个体信贷与整体信用有机融合,发挥产业链信用融资增信作用,依托金融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服务及产品创新,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环节的信用价值创造,并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来提升信贷配给效率,促进农村金融要素在农业产业链内循环,更好地服务“三农”实体经济。
基于中国农村金融反贫困的模式和制度创新,对其普惠金融减贫绩效进行评估后发现,金融扶贫效率总体上高于财政扶贫效率,金融科技赋能信贷配给效率提升,强化小额信贷在普惠层面的规模效应,但其对金融普惠却存在边际成本递减效应。通过创新农村金融反贫困模式而带来的多维减贫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产业为主导的利益联结基础上,但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程度带来的多维减贫效应也存在异质性,而农民合作社内部产权结构的异质性也会影响到农户个体信贷可得性、多维减贫成效和农贷“精英俘获”程度。强化信贷联合体内部软约束监督和数字普惠金融信用风险监控,有助于减小“精英俘获”程度,实现金融普惠的包容性和农户的多维减贫。随着绝对贫困的全面消除,加强金融对相对贫困农户的多维贫困治理,防止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城乡及区域空间转移,成为乡村振兴阶段缓解相对贫困的关键。此外,通过测度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发现,互联网金融使用的广度和深度可以减小农户多维贫困程度,互联网金融使用深度越大,农户多维减贫效应越明显;东部和西部地区减贫效果优于中部地区,表现出“中部凹陷”的特征。互联网金融的使用通过增加农户非农就业机会、拓展电商业务、提升农户金融素养等方式分别提升其非农就业收入、产业扶贫效果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维减贫效应,从而破解传统农村金融反贫困面临的“金融贫困恶性循环”困境。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处于绝对贫困线的农户贫困脆弱性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而数字普惠金融使用的深度对贫困线标准提高后的相对贫困农户脆弱性具有较强的作用效果。随着相对贫困线标准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效果逐步减弱,出现贫困脆弱性的区域转移,且贫困脆弱性的降低程度呈递减趋势。
本书提出优化农民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来激活其经济组织化能力和提升农户积极性,不断完善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的农村金融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以“外源推动”与“内源发展”相结合的反贫困制度创新体系。通过对国内外农村金融反贫困创新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提炼出中国农村金融反贫困创新的主要经验做法,并提出促进农村金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路径创新。一方面,创新农村金融反贫困的价值服务体系、风险防控体系、激励体系,推进农村金融反贫困与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协同财政金融政策和创新微型金融组织产业扶贫体系,不断强化农村金融反贫困产品和服务创新的过程审查担保、风险预警、实时动态监控、分担与补偿机制,实现金融机构与乡村振兴部门的政策匹配、渠道模式创新、政策衔接与反贫困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另一方面,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管理改革和农村金融反贫困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多层次金融机构反贫困的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征信服务体系,引导农村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建立农村金融反贫困信息共享机制和“政银保担”协同的反贫困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反贫困创新环境。
关键词:农村金融 反贫困 乡村振兴 融资增信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