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03出版

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报刊中的“歌谣运动”研究

电子书

19.5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2人在看
先晓推荐
1918年2月,北京大学开展了民间歌谣的征集活动,歌谣运动自此开始并持续了20余年。本文以歌谣运动的主要传播媒介——现代报刊为切入点,梳理了《北京大学日刊》、《晨报》副刊、《歌谣》周刊等报刊在歌谣运动中的主要传播活动,对歌谣运动传播活动中的三种角色:普通民众、知识分子和政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报刊支持下的这场文化运动进行了反思。本书通过对歌谣运动的研究揭示了倡导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在“反封破旧”之外关注传统的一面,从而使其形象更加符合历史真实;从歌谣运动中的音乐缺失出发,思考文化传承中的遗憾,以及弥补这种遗憾的方法和途径;关注政府权力在文化传播方面的正负能量,并思考了如何科学运用政府权力传递正能量的问题,以期望对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帮助。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097-8185-2总页码:252
字数: 249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歌谣运动的研究揭示了倡导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在“反封破旧”之外关注传统的一面,从而使其形象更加符合历史真实;从歌谣运动中的音乐缺失出发,思考文化传承中的遗憾,以及弥补这种遗憾的方法和途径;关注政府权力在文化传播方面的正负能量,并思考了如何科学运用政府权力传递正能量的问题,以期望对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帮助。

展开

图书摘要
1918年2月,北京大学开展了民间歌谣的征集活动,歌谣运动自此开始并持续了20余年。本书以歌谣运动的主要传播媒介——现代报刊为切入点和线索展开。
第一,本书梳理了《北京大学日刊》、《晨报》副刊、《歌谣》周刊、《民俗》、《中央日报》增刊《民风周刊》等报刊在歌谣运动过程中的主要传播活动,按照时间顺序和参与相关传播活动的媒介的变迁,将歌谣运动的20余年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与发展阶段(1918~1925年);第二阶段:低谷与转折阶段(1928~1930年);第三阶段:复苏与衰落阶段(1936~1937年7月)。
第二,本书分析了歌谣运动中报刊刊登的相关内容,综合运用了来自中外的不同研究方法,考察了传播的内容。当时的报刊主要刊登了传统民间歌谣、知识分子仿拟创作的歌谣,以及大量与民间歌谣相关的学术研究文章。报刊展示出的民间歌谣内容和类型相当丰富,地域覆盖广泛,也反映出知识分子的选择标准不避粗俗。
第三,本书对歌谣运动传播活动中的三种角色:普通民众、知识分子和政府分别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普通民众是传统歌谣的传播主体,在歌谣运动中则从传播主体的地位上隐退。知识分子成为歌谣运动的传播主体,发起并参与了歌谣运动,并有意识地选择了报刊作为歌谣运动的主要传播媒介。报刊记录了知识分子对于民间歌谣、歌谣运动不同观点的碰撞。政府权力则在歌谣运动的传播过程中显示出了强大的影响力。
第四,本书以报刊为中心,分析了歌谣运动中普通民众、知识分子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歌谣运动在与报刊的离合中起起伏伏,报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其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报刊作为媒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影响。在此基础上,本书分析了歌谣运动的传播模式。
第五,本书对报刊支持下的这场文化运动进行了反思。通过对歌谣运动的研究可以发现,倡导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在“反封破旧”之外也有关注传统的一面,从而使知识分子的形象更加立体和多面,更符合历史真实;从歌谣运动中的音乐缺失出发,思考了文化传承中的遗憾,以及弥补这种遗憾的方法和途径;分析了政府权力在影响文化传播方面的正、负能量,并思考了如何科学运用政府权力传递正能量的问题,以期对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现代报刊 歌谣运动 民间歌谣 知识分子 政府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