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09出版

转型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研究

电子书

23.7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0人在看
先晓推荐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着重探讨作为一种重要文化类型的“经济文化”的含义、内容、特点和作用,围绕经济与文化、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重研究近现代以来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征,深入阐述经济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创造性地提出并阐述了现代社会中经济文化的六种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过程性与内涵性经济文化、制度性与法治性经济文化、利益性与伦理性经济文化,并以此作为概念分析工具,贯穿全书各个部分。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着重探讨作为一种重要文化类型的“经济文化”的含义、内容、特点和作用,围绕经济与文化、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着重研究近现代以来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征,深入阐述经济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创造性地提出并阐述了现代社会中经济文化的六种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过程性与内涵性经济文化、制度性与法治性经济文化、利益性与伦理性经济文化,并以此作为概念分析工具,贯穿各个部分。 从长远看来,中国经济建设必须与文化建设相配合,通过文化建设增进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进步的终极目的。鉴于经济文化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是为了适应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3391-3总页码:260
字数: 255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探讨作为一种重要文化类型的“经济文化”的含义、内容、特点和作用,围绕经济与文化、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着重研究近现代以来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征,深入阐述经济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创造性地提出并阐述了现代社会中经济文化的六种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过程性与内涵性经济文化、制度性与法治性经济文化、利益性与伦理性经济文化,并以此作为概念分析工具,贯穿各个部分。

展开

图书摘要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文化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出发,坚持唯物史观原则,聚焦于探讨经济文化的含义、内容、作用以及国内外主要民族与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围绕经济与文化、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着重研究近现代以来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征,深入阐述经济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书按照四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逻辑结构进行布局。第一部分包括导论和第一章,重点在于说明经济文化“是什么”。导论部分综述国内外经济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基本问题,论证经济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类型在概念、范畴与逻辑体系上的存在形态和独立价值。广义的经济文化就是人类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理论总结与哲学反思,包括思想观念、理论学说、科学技术、组织管理、规章制度、政策法律等,狭义的经济文化主要是与经济有关的思想、理论与价值观念。第一章主要阐述转型社会中经济文化概念的含义。现代经济与科技、制度、法律、利益、道德以及艺术等密切联系在一起,经济文化发展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经济文化研究的维度也是多层次的。有鉴于此,本书阐述了现代社会中经济文化的六种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即过程性经济文化与内涵性经济文化、制度性经济文化与法治性经济文化、利益性经济文化与伦理性经济文化,并以此作为分析工具,贯穿到本书的各个部分之中。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四章,主要从国内外的历史与现实出发,从民族心理与时代精神、经济发展历史与道德观念变迁、产业演进与工商业文化、地域文化与区域商帮等方面揭示经济文化的外延,着重回答“为什么”会有经济文化。第二章主要分析不同民族与国家的经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西欧工业革命的完成和工业社会的建立,对现代经济文化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美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尤以商业文化称雄于世。日本经济文化的突出特点在于体现了以“和魂洋才”为特征的企业文化。第三章主要分析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社会转型中经济文化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与表现形态。第四章主要分析中国地域文化、商帮文化与经济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跟经济文化不完全等同,但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商帮文化既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又是经济文化中商业文化的真实写照,更是从传统经济文化向现代经济文化过渡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三部分包括第五至七章,主要阐述经济文化与意识形态、文化结构、文化经济的关系,旨在说明经济文化“怎么样”。第五章着重从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经济制度、政策与法律以及西方经济思潮三个方面分析经济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第六章着重分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经济文化与文化总体结构的关系。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类型是复杂多样的,由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化组成的文化结构也是各不相同的,究竟哪种文化居于主导地位是由时代条件决定的。各种文化形式既相互对立、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虽然彼此交融在一起,但影响力的大小和强弱是不同的。就近代以来的中国而言,在革命年代和计划经济时代,政治文化的影响大于经济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文化不仅是一种完全可以跟政治文化和道德文化相并列的文化类型,而且其理论价值和实际影响力已经赶上并超过了政治文化和道德文化。第七章着重分析经济文化与文化经济的关系。经济文化与文化经济具有互补性与共通性,文化经济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经济文化,现代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文化经济的繁荣。
第四部分即第八章,主要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解决“怎么办”的问题。通常认为,中国是文化主导型社会。在传统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文化主要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政治文化和道德文化,经济文化和科技文化的影响相对不足,这是有局限性的,甚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近现代以来,商业文明受到重视,经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快速发展,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和误解。这样一来,经济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就是一把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共存的“双刃剑”。虽然传统文化跟现代社会有很多难以协调的地方,但仍有其价值。从长远看来,中国经济建设必须有文化建设相配合,通过文化建设增进经济建设,实现服务社会进步的终极目的。鉴于经济文化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是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总之,把经济文化放在社会转型背景下进行研究是本书的特色所在。本书侧重于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探讨经济文化的内涵与内容,并从历史演进与社会变迁的角度分析经济文化的缘起、形成与发展过程。在联系社会转型与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主要民族与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共性与个性;在剖析当代中国的历史传统、社会心理和制度文明及其内在关联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经济文化、文化转型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展开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