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12出版

托洛茨基研究

电子书

26.7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3人在看
先晓推荐
苏联解体之后,人们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和斯大林主义的反思日益增多。托洛茨基是与列宁和斯大林同时代的领导人、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重要理论的争论者,对托洛茨基及其理论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书就是这个方面比较成功进行尝试的作品。书稿首先就托洛茨基研究的意义、托洛茨基的经历、托洛茨基的理论概要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以五章的篇幅,分别论述了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具体问题的托洛茨基主义、托洛茨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决策、托洛茨基对官僚政治的批判、托洛茨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本书旨在研究托洛茨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对于读者了解和认识埋没于历史之中的那段真实客观的轨迹,以及客观评价托洛茨基本人及其主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苏联解体之后,人们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和斯大林主义的反思日益增多。托洛茨基是与列宁和斯大林同时代的领导人、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重要理论的争论者,对托洛茨基及其理论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本书就托洛茨基的理论进行了全面梳理,对“托洛茨基主义”进行了全面解析和评论,并对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一定的反思。有助于读者了解认识和客观评价埋没于历史迷雾和尘埃中面目不清的“托洛茨基主义”,并反思社会主义革命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2195-8总页码:324
字数: 318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苏联解体之后,人们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和斯大林主义的反思日益增多。托洛茨基是与列宁和斯大林同时代的领导人、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重要理论的争论者,对托洛茨基及其理论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书就托洛茨基的理论进行了全面梳理,对“托洛茨基主义”进行了全面解析和评论,并对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一定的反思,有助于读者了解认识和客观评价埋没于历史迷雾和尘埃中面目不清的“托洛茨基主义”,并反思社会主义革命相关问题。

展开

图书摘要
托洛茨基(1879~1940年)是苏共早期领导人,十月革命的领导人之一,早期批判斯大林主义的人,国际社会主义活动家。在苏联,他的肖像曾经和列宁悬挂在一起。然而,他的命运却是悲剧性的,斯大林执政后,托洛茨基被批判、被驱逐出国,1940年8月在墨西哥的家中被暗杀。苏联解体后,托洛茨基逐渐被重新评价,人们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对其贡献也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作为苏联历史上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有怎样的思想、理论和主张,该如何看待和评价托洛茨基,这是留给后人的一个疑问。本书对这样一个人物做了深入的研究,试图走近托洛茨基的理论,拨开层层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托洛茨基主义”。
托洛茨基主义的显著标签是“不断革命论”,它是一个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战略构想,并经受了十月革命的检验。之后,“不断革命论”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体现为一系列具体理论: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论、经济革命理论、政治革命理论以及主张世界革命的理论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构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的思想,极富革命的国际主义精神,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托洛茨基主义是俄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不断革命论作为对俄国革命道路进行设计的一种方案,曾被作为落后国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典理论广为传播。斯大林掌握政权以后,认为“不断革命论”是反对列宁主义的错误理论,托洛茨基受到批判。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的“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论”,这在苏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他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仅仅提供了社会主义的先决条件,国家所处的阶段还不是社会主义,而是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他在新经济政策尚未实施时就主张用市场和货币的手段发展经济,认为市场和货币是不能人为废除的,托洛茨基是“新经济”的最早倡导者;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他也是最早认为新经济政策存在危险的人之一,对新经济政策所造成的社会矛盾和贫富分化有所警觉,认为如果不进行调整,新经济政策有使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必要的手段就是既强调市场的作用又加强计划手段的应用,并提出工业化和有步骤的农业集体化主张。20世纪20年代末,在斯大林由“富农”政策急剧左转,实行冒进的工业化和粗暴的农业集体化政策之后,托洛茨基转而批判斯大林冒进政策和全盘集体化。托洛茨基是较早批判“斯大林主义”的人,他抨击斯大林的官僚政治是把“无产阶级专政”变成了“对无产阶级的专政”。在遭到驱逐后,他认为官僚主义已不能通过民主的方式加以根除,他号召苏联的工人阶级实行政治革命以推翻官僚统治,恢复工人阶级政权。托洛茨基更是世界革命的主张者,他用国际主义视野看待革命和建设问题,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只有在世界革命的范围内才能巩固起来,社会主义只有在世界规模的范围内才能确立,社会主义也只有在国际的意义上才是可以理解的。流亡期间,托洛茨基建立了第四国际,成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作为国际左派的组织,第四国际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以说,托洛茨基的理论以及其革命活动事件,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是无法忽略和抹去的。然而,托洛茨基的面目却非常模糊,托洛茨基和他的思想被政治批判的口号和标语所扭曲和埋没,很少被人认识和了解。苏联改弦易辙之后,人们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和斯大林主义的反思日益增多。托洛茨基是列宁和斯大林同时代的领导人、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重要理论的争论者,因此撇开托洛茨基和托洛茨基主义,以上反思必然是不全面和不完整的。需要重视对托洛茨基和他的理论的研究,本书就是托洛茨基研究的一个尝试。
导论部分就托洛茨基研究的意义、托洛茨基的经历、托洛茨基的理论概要做了简单的介绍,以期读者能对托洛茨基有个大致的了解。
第一章论述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关于落后国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著名理论,是托洛茨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根基、内核和实质。不断革命论是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第三条道路:既不同于孟什维克的主张,也不同于列宁的公式。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俄国,不断革命论直接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口号,把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俄国革命与世界革命有机结合起来。列宁放弃自己的“工农民主专政”公式的标志是《四月提纲》,它表明列宁向不断革命论的转变。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列宁对它的肯定,更使不断革命论成为十月革命的经典理论,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广泛传播。但在20世纪20年代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它被指责为“托洛茨基主义”而遭到批判,成为鼓动革命、搞革命输出的冒险激进的代名词。
第二章阐述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具体问题的“托洛茨基主义”。这些具体问题包括布列斯特和约谈判、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争论、工会问题辩论等。托洛茨基在和约谈判中持“不战不和”的立场,与列宁的“立即签约”和布哈林的“主战”立场都不同,根本的动机是出于宣传革命和对德国无产阶级爆发革命可能性的期待。但事件的结果是德国并不存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形势,苏俄在德国的军事威胁下被迫签订更为不利的条约,使托洛茨基这一立场被证明为失败。在世界革命无望的情况下,20世纪20年代在苏俄内部引起了社会主义能否在一个国家内最终建成的争论。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说,他认为由资本主义所开创的世界生产力的水平和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只有从国际的意义上才是可以理解的。十月革命是欧洲革命的序幕,只有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才能为苏维埃政权的存在提供保障;同时世界市场和资本的集中化,使任何在一个国家内孤立建成社会主义的设想成为乌托邦。20年代党内也存在着工会问题的争论,它的实质是由应该实施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如何管理经济等问题引起的。托洛茨基在无力改变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的框架下,面对恶化的经济形势,希望通过强硬手段,用“劳动军事化”和“工会国家化”的办法应对危机。由于在工会问题争论不久后,列宁很快地转向了新经济政策,工会管理经济的作用已不再适合,这个变化使托洛茨基提出的劳动军事化显得不合时宜。尽管托洛茨基不久也放弃了他的口号,但仍为此受到指责。
第三章论述托洛茨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决策,即他的经济革命思想。托洛茨基最早突破了战时共产主义的桎梏,提出了“新经济”的建议,是新经济政策的首倡者。他认为不能人为地废除市场和货币,而应充分发挥市场和货币的作用发展经济,保障新经济政策的长期性。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警惕新经济政策造成的社会矛盾和贫富分化,提出要在新经济政策的框架下发展工业化和有步骤的农业集体化,以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20世纪20年代后期,斯大林违背新经济政策,不顾工农业比例失衡实施冒进的工业化和粗暴的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托洛茨基的批判。
第四章是托氏对官僚政治的批判,也是托洛茨基社会主义政治革命的核心。托洛茨基是布尔什维克党内对斯大林主义最早进行批判的人,他揭示官僚主义现象,分析官僚政治的根源、表现、发展趋势以及根除它的办法。他认为官僚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但并没有成为一个阶级,而是依附于无产阶级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初期他呼吁扩大民主,用改良的方法革除官僚政治的弊端;后来他认为官僚政治已经完全堕落,用改革的方式已不能解决,只有无产阶级进行第二次革命——政治革命才能根除,但这种革命并不是大范围的社会革命,因为它并不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而仅仅是推翻官僚层的政治统治,恢复工人阶级政权的面目。
第五章,对托洛茨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做出分析和评价。托氏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实质是广义的“不断革命论”,贯穿着革命的国际主义原则精神,是俄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也体现着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特征,即强调通过阶级斗争、首先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之于社会主义的先决意义。托洛茨基的社会革命理论也包含着分裂和矛盾,它在经济革命、政治革命等具体章节都有所体现,这些具体矛盾来源于托氏的革命世界观中根源性的矛盾:革命创造历史与遵从历史的“盲力”、跳过阶段论与过渡社会理论等矛盾,而这些矛盾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与进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冲突,本书最后将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本书结语指出托洛茨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悲剧性,再次点明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其解释系统进行反思的必要。
关键词:托洛茨基 社会主义 革命

展开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