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单列表 > 书单详情
人字拖不拖 创建于:2021-06-05 共4本书 37人看过
  • 黄东 著
    2013-04出版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汉奸?华北伪政权使用了哪些文化侵略、精神侵略的手段?他们力图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认同”?对这些疑问的探索促成了本书的写作。由此,作者以华北日伪政权的国家认同建构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在文化认同方面的建构进行了探索。 本书是一项交叉领域的研究,对历史学而言,是以华北伪政权的文化建构为立足点,进行抗战时期日伪文化侵略、精神侵略的研究;对政治学而言,是以一个特殊的政治共同体为解剖对象,对国家认同理论的本土化运作进行研究。
    ¥20.7
  • 李志平 著
    2021-11出版
    本书以鲍德里亚的生产劳动理论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误读。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是一种“镜像”,是资本主义的“同谋”,没有超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可是当鲍德里亚以自己的方式阐述人类历史时,却夸大了前资本主义阶段的特殊性,造成历史的断裂与神秘化;当他论述资本主义新特征时,却否定了使用价值的基础作用,片面地夸大符码与现代媒介的作用,走向了符号决定论。鲍德里亚试图用象征交换作为资本主义生产逻辑的替代方案,不但没能解构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反而使自己的社会批判失去了现实的根基。
    ¥26.7
  • 叶惠珍 著
    2016-11出版
    本书沿着“走近葛兰西、辨析葛兰西、走出葛兰西”的研究路径,在评析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延展,尝试性提出了“WWWH话语领导权”理论和“弹性边界三阶论”,并在当代国际政治交往语境中运用葛兰西思想分析比较了中国的“互不干涉内政”外交话语和瑞士的“中立”外交话语,是一种“西为中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尝试。
    ¥23.4
  • 陈志刚 著
    2012-11出版
    本书梳理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逻辑基础的演变和视野转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界定现代性的两个制度维度:工业主义和资本主义,分析了资本逻辑在现代性中的主导作用,探索了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矛盾、超越和现代性多样性的思想。在阐述韦伯、法兰克福学派早期理论家、福柯和哈贝马斯现代性思想的基础上,围绕现代性的病症、超越的路径、现代性的动力、宗教、意识形态、资本和权力的关系、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比分析了彼此的异同及不足之处。
    ¥2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