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单列表 > 书单详情
社会学策划 | 在书里,看见“她们”
Megan.Z 创建于:2023-03-10 共15本书 30人看过
  • 唐湘 著
    2020-01出版
    本书以虹影的十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身体、历史和审美三个角度探讨创伤女性的“空间危机”。作为中国当代新移民作家,虹影以自身大空间、跨文化的历难体悟为中心,从女性创伤入手解读时代的巨大变革,叩问女性何以在每次争取空间解放的同时又背负了更为沉重的历史枷锁,并借此探索女性从空间危机中自我救赎的途径。她简洁而略带刚硬的笔触下,是一段女性跨越创伤、自我忏悔、包容“他者”和审“美”重建的艰难历程,是一种刺痛,也是一种复苏。
    ¥29.4
  • 杨柳 主编
    2020-03出版
    本书是国内记录残障女性生命故事的少数著作之一。书中涉及20位残障女性,她们所在的城市不同、年龄不同、障别不同,人生经历也各不相同,从经历过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年女性,到接受过20世纪初期国内首批融合教育的大学生,再到走出国门进修的残障学者;从怀有梦想的创业者,到安居小镇的社区店长,到从事残障事业的一线勤恳社工,再到回归家庭的幸福辣妈,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映衬着中国社会的变迁轨迹,折射出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历程。
    ¥38.4
  • 黄盈盈 著
    2018-04出版
    本书借鉴普拉莫(Plummer)的“讲述性故事”,基于多类人群(不同年龄段的城市女性、乳腺癌患者、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加拿大中国移民、变性人等)的性/别与身体的故事讲述,试图提出并实践具有人文与社科批判精神的、作为方法的“故事社会学”分析框架,从不同的面向具体探讨“中国式”的身体问题,以促进更为积极的身体、性和多元性别领域本土学术语境的形成,以及相关学科在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26.7
  • 张有春 富晓星 主编
    2020-06出版
    本书系一本医学/健康人类学的论集。年轻学人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结构走向主体,将身体经验与身体实践嵌入生活日常,主体叙事与主体表达得到全方位展示。多元医学和健康议题的观察和阐释,不仅丰富了读者对病患之身体、文化之身体、权力之身体的理解,还彰显出年轻学人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实践力与时代的道义和担当。本书呼唤一种行动视角,希望自我与他者的交汇并不局限在个体心灵的沟通、学理的碰撞,更应拓展至对社会现实的观照、参与和行动,这也是未来医学/健康人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32.4
  • 丁瑜 著
    2016-05出版
    本书以珠三角地区性产业女性从业者对“小姐”及“性工作者”称谓的理解为切入点,通过探讨她们的自我身份认同、自我实践和生活技巧来理解她们的欲望和自主性。研究指出,这些女性在日益复杂分化的性产业中有着非常不同的生活经验,她们有着强烈的成为情色/性主体、都市主体与现代化主体的欲望,而“性工作”这一概念并不能反映这种复杂性,因此娼妓合法化、性工作化的设想并不是政府干预的最佳目标,也不是改善这些女性生活状况的最佳行动策略。
    ¥26.7
  • 熊欢 等著
    2021-05出版
    本书讲述了十二位中国女性的健身故事,在“自我、身体与运动”、“生活、身体与运动”和“孕育、身体与运动”三个主题下,从女性视角、微观的社会互动、个体的生活经历和主观感受层面,描绘了女性真实、鲜活的健身图景,讨论了节食、减肥、身材管理、孕期保健、产后恢复、广场舞、健身社交、身体刻板印象等热议话题,挖掘了健身文化对女性个体生活规划、自我认同和文化审美的影响,反映了当今我国女性身体与生活的价值观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成,为探讨“中国式”的身体问题提供了具象素材和理论视角。
    ¥31.6
  • 安超 著
    2021-07出版
    本书是一个乡村女孩在成为母亲之后,通过口述史和民族志的方法写就的中国乡村百年传续的教育家谱,对家庭教育中的亲缘共育、恩德训育、吃苦伦理、青春期悸动、贵人相助、阶层摆渡、现代养育焦虑、完美母职、象征性父权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一个农村家族的五代人在百余年间如何面对苦厄、动荡、无常把孩子“拉扯大”的复杂经验,也能看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野孩子”们的长大成人的多条路径。
    ¥51.2
  • 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 著
    2018-12出版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旨在对中国3000 万卡车司机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组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本书是对卡车司机调查研究的深化与拓展,通过对他雇司机的调查研究,试图展示较为完整的卡车司机的分类;通过对卡嫂的描述与分析,试图展现男人世界中两种性别之间的关系架构与女性的重要角色;通过对卡车司机组织化的阐述与分类,试图探寻卡车司机“虚拟团结”背后更广泛的意义。
    ¥26.7
  • 吴小英 主编
    2022-12出版
    《家庭与性别评论》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集刊之一,由性别与家庭社会学研究室主编,每年一期一个专题,展示海内外围绕家庭与性别领域相关主题的多样化视角和最新成果,并对这些成果及其学术影响进行梳理点评。集刊主要收录已经刊发的优秀论文,同时也包含部分首发的原创稿或译稿。集刊容量约30万字,每年由一位学者负责执行主编。 2022年的《家庭与性别评论》(第12辑)主题是:“非常态家庭与亲密关系实践”,主要呈现过去5-10年来国内新出现的一些非常态的婚姻家庭和亲密关系形式及其相关研究,包括跨国边境婚、全职主妇家庭、不嫁不娶的两头婚形式、同居伴侣关系、婚外包养关系、社交媒体上的虚拟亲密关系等等,同时还包含了丁克家庭、单身生育家庭等非常态的生育模式考察,共计14篇经验研究为主的论文。序言部分将对中国家庭与亲密关系日益走向多元化的趋势加以评析,并探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对家庭政策提出的新需求。
    ¥70.8
  • 王金玲 黄长玲 主编;姜佳将 高雪玉 副主编
    2019-08出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处在某种性别盲点或性别偏见之中,这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性别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最为热门的三大议题之一,是开展学术研究和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视角,也是人们改变生活的重要切入点。作为大陆第一部有关台湾妇女/性别研究的论文选集,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学术视角和研究理念,书中的观点和理论也有助于推动当今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5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