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单列表 > 书单详情
研学热题 | 海上丝路
Megan.Z 创建于:2023-11-06 共14本书 52人看过
  • 李军 编译
    2023-09出版
    中国“大河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叙事需要得到补充,海洋史是此类补充中的一个重要角度。海上航线编织成的网络可以成为人们认识“传统中国”的新视角;海关则是这一网络的关键节点,既吞吐货物,也塑造社会。 烟台是近代中国北方重要的贸易口岸,1861~1898年,烟台东海关是山东唯一的通商口岸,见证了北方中国的一隅在清末民初逐步被纳入全球化的历史。东海关档案清晰地记录了这一历史过程,其中又以贸易报告最为重要——不仅是贸易的晴雨表,还记载了环境物产、社会风貌、商业情报、政治事件及相关影响。 这些贸易报告从“海上”的视角,提供了一幅近代中国北方的经济社会侧写——既是西风东渐,也是向海谋生。
    ¥76.8
  • 陈烨轩 著
    2023-11出版
    8—13世纪是海上丝绸之路大发展的时期。8世纪后期开始,受国内商业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在成熟的海事管理体制的支持下,阿拉伯商人开始了前往中国东南地区的远航。这条航线与贾耽《皇华四达记》所载的“广州通海夷道”基本吻合,并得到考古、文献等多重证据的支持,从中可以见到阿拉伯商人移民社区的存在。“黑石号”商船的货物在中国的运输、集聚,是阿拉伯商人经营海洋贸易的重要案例。抵达中国后,阿拉伯商人长期以广州为聚居地,并扩散至泉州、杭州等东南沿海城市。11世纪末,阿拉伯商人参与了广州的城市建设,他们所在的蕃坊和附近的街道成为广州最繁华的商业区。也是从11世纪开始,中国商人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越来越重要。而根据阿拉伯史料和中国碑铭记载,中国船只在唐后期就已抵达波斯湾。“南海I号”沉船提供了宋商远航的丰富信息,包括船只的结构、船员的组织以及货物的管理等。南宋的远航也受到沿海上层社会和佛寺的支持,体现了广泛的参与性。根据13、14世纪的中国史料,可以复原中国商人从东方到西方的航线,从中也可以看出宋商海外移民社区的存在,以及海洋船民的重要性。在葡萄牙人到来之前,阿拉伯和中国的航海家已经发展并维护了成熟的海上通道,他们的远航成为早期全球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83.2
  • 林春培 李海林 朱晓艳 著
    2023-06出版
    ,本书从海外华商研究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热点与趋势着眼,基于绝对优势、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三大理论,构建了一个关系模型,从资源视角出发,以海外华商的资讯、生产、关系三大类资源为基础,深入展开,探讨海外华商通过市场驱动、政府协调、民间交流三大机制,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五大重点领域建设(包括:产业转型升级、人民币区域化、互联互通建设、海洋经济合作和公共外交关系)的过程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企业利用华商资源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业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44.5
  • 高伟浓 著
    2023-04出版
    本书以华人华侨及其生活与事业为研究对象,循南海航路、中南半岛出海之路、东海航路、太平洋航路、印度洋大西洋航路这些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各航路,长时段、广视野、系统性、综合性地探索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中国人的移民路径、生活内容、事业发展以及精神和物质贡献,各航路上货物流通情况,自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萌芽写起,至清朝统治结束为止。中国移民带着中国和其他地区出产的产品和中国文化习俗活跃在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全球性海上交通网络上纷繁交叉的各航线上,为全球物质文化交流和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促进了中华文明的海外传播;留居沿线各地区的华人华侨从事各种各样的农业开发和商业经营活动,为居住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给祖籍国和家乡返馈了居住地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94
  • 刘超 等著
    2022-12出版
    本书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的研究,是尝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运用在能源安全领域所作的学术创新。它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源转型革命的新型空间政治历史背景,从法哲学本体论层面展开价值论—关系论—方法论范畴思辨,在法理学应用论层面设计出“能源合作环境—能源投资—能源货物贸易—能源服务贸易—能源通道安全”多维一体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安全法律保障机制,并慎重探讨了与沿线国家进行能源合作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类型及防范与完善之道。
    ¥39.2
  • 王婷婷 著
    2022-08出版
    本书在梳理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自身的研究体系,分别从关于“海上丝绸之路”方面的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入手,研究相关重大命题。在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方面,分别进行分析词频、构建可视化词云图以及LDA主题模型下的文本主题识别工作。在结构化数据分析方面,根据研究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分别考察中国“海丝”沿线省份与“海丝”沿线国家的贸易影响因素、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的贸易、汇率波动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等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相对重要和值得关注的问题。
    ¥39.2
  • 李伯重 董经胜 主编
    2021-04出版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海上丝绸之路(即中国和中国以外各地区的海上联系)的研究,一是沿线国家和地区(即中国以外,但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各国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情况的研究。本书是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论文集,时间和地域跨度较广,论题有关海外贸易、地缘政治等。展现了一种全球史的视角,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示范。
    ¥38.4
  • 王蕾 著
    2018-04出版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统筹国际国内大局的重大发展倡议,文化构建是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核心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和谐、包容,以及与沿线各国合作、互利共赢的思想。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21世纪国际社会共同期盼的目标。本书运用了多种调查研究方法,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统自身的传承与新变切入主题,着重梳理五年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文化构建及其成效。
    ¥29.4
  • 张相君 著
    2016-12出版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论证了当前国际法处于亟待进一步发展的转折点上,以及在这一转折点上,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强国,如何在既有物质准备的基础上做好理论准备。而做好理论准备需要一种新出现的价值观念得到大多国家的认同。在新兴大国中,只有中国具有持续提高其在国际经济和安全议题领域的能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行正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新选择的契机。这种新选择的重点不再投射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国家间共存上,而是以现在于一定限度上存在的国家间的合作为起点,力求实现国家间的融合。
    ¥29.7
  • 刘淼 胡舒扬 著
    2016-12出版
    本书广泛搜集国内外沉船资料,对照各类陆地遗址出土的陶瓷器遗存,图文并茂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国古代陶瓷经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销的历程及阶段特征,揭示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变迁的历史及不同阶段中国在世界海洋文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展示窑址资料的基础上勾画出中国古代外销瓷业生产变迁的脉络,并以个案的形式讨论了以陶瓷贸易为媒介的中外文化交流,生动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26.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