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单列表 > 书单详情
荐读 | 农民工群体研究
Megan.Z 创建于:2023-11-14 共23本书 381人看过
  • 王锡苓 著
    2023-10出版
    本书基于第一手资料,运用传播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在媒介化视域下观照新生代农民工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认同,认为:第一,京津冀新生代农民工运用社交媒体、人际交往建构社会网络,使其拥有了融入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信息和人脉支持;第二,地域认同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主要因素,并影响群体认同、职业认同和文化认同;第三,女性农民工除了经历男性农民工身份错位、社会认同等问题外,还要经受用人单位的性别刻板印象、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以及独立意识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第四,北京皮村新生代农民工运用社交媒体创建微信公众号《皮村之友》作为其娱乐和学习平台,也构筑了自我发声、传播群体形象的公共空间,塑造了一个昂扬奋发的新工人群像。
    ¥57.85
  • 赵晔琴 谢永祥 等著
    2022-11出版
    本书以长三角区域的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三角地区9个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社区的实地观察和113位务工人员的半结构访谈,从多方面呈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与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剖析身份与居住权、公共住房的制度困境以及城中村改造与社会治理逻辑等问题,寻找居住困境背后的结构性原因。
    ¥47.2
  • 宋丽娜 著
    2021-06出版
    本书将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讨论置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现代因素与传统因素的交织和互动、发展主义与伦理主义视野下的行为方式变革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的建构与婚恋伦理的重塑,都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35.4
  • 罗小锋 著
    2020-12出版
    本书以流动民工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流动对农民工婚姻家庭的影响,分析了流动民工的婚姻是如何维系的、维系的动力和机制是什么、流动民工的婚姻又是如何走向解体的、解体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本书研究发现:伴随人口流动,流动民工的家庭呈现流变的特点;面对流动的冲击,绝大多数流动民工夫妻会采取各种措施去维系婚姻;受文化、制度和结构因素的影响,流动民工的婚姻承诺虽然也包含个人承诺的成分,但以结构性承诺和道德承诺为主。
    ¥32.4
  • 杨婷 著
    2021-12出版
    本书将婚姻暴力研究置于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聚焦于异地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婚姻暴力问题,在充分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特殊的社会情境提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全国性调查数据和地方专项调查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呈现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婚姻暴力的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如婚姻缔结特征、夫妻相对资源、婚姻质量、家庭压力等进行了假设验证和数据分析,
    ¥23.7
  • 周潇 著
    2022-08出版
    这是一项对农民工子女社会流动问题的考察。作者透过田野调查资料描画了农民工子女的文化形式,同时将家庭、社区、学校教育、制度政策等要素纳入分析,对农民工子女社会流动的具体机制进行了较为丰富和饱满的呈现。作者认为,劳动力更替的边缘化和外部化两种模式不仅给农民工群体的代际流动造成障碍,也使农民工子女在智性、情感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呈现诸多问题。要想摆脱这些困境,需要优化制度设计、加强社会保护,也需要道德、文化和社会关系的重建。
    ¥35.6
  • 方鸣 著
    2023-08出版
    本书以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扶持政策实施绩效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扶持政策绩效评估分析框架,深入考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扶持政策实施绩效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而优化设计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推进机制和政策措施。本书对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农民工创业、协调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颖的视角和有益的启示。
    ¥53.4
  • 庄明 著
    2021-01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发展带来巨大变革,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国家政策不断适应、引导,城乡人口流动的社会政策和就业市场背景不断变化,农民工就业与社会融入以及他们的社会认知也在变化。新一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面对着怎样不同的就业、公共服务与流动境况?他们是否因此有着不同的社会认知评价?这些都是本书试图探讨与回答的问题。
    ¥29.4
  • 王李 著
    2020-11出版
    本书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入手,以“动力协调、路径突破、累积有效”为思路,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职业教育、劳动权益和健康医疗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进一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有关政策建议,以做好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工作,实现其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上述研究对我国发展新型城镇化、实现社会人力资本财富增长和促进经济与社会更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6.4
  • 徐法寅 著
    2020-08出版
    本书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农民工群体的历史、现状和前途,在劳动体制视角下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制度逻辑,并通过农民工群体理解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本书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民工群体呈现结构化特征,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农民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占据着比较稳定的比例。农民工群体结构化的微观心理基础是他们的客观生活状态和主观动机态度的“互构”,而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动机态度又受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迁、户籍制度改革、居民地位分化、城市非正规就业等制度因素的影响。
    ¥26.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