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2016年国际金融形势回顾与展望
摘要
2015~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各国货币政策保持分化,在新兴市场利率总体保持平稳上升的同时,美联储在2015年12月首度加息之后对进一步货币政策的正常化措施不断延迟。与此同时,欧元区和日本等却步入负利率通道,这些变化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而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却十分不确定。国际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增大。发达国家历史性地出现大规模负收益率国债,约占其政府债券市场规模的1/3,这成为2016年全球债券市场首次出现的重要特征。全球股市在2016年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和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的双重力量推动下,总体上升势头超过2015年,但是后劲不足。美元对主要经济体货币贬值则是2016年外汇市场的主旋律。但是,如果美联储加息政策最终落地,美元就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升值,并对新兴经济体产生资本外流的压力。如何化解全球金融风险,防范新一轮危机的爆发,将是2017年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
作者
高海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国际金融。
刘东民 ,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金融室主任。1995年7月,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7月-2000年7月,攻读清华大学技术经济与能源分析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9月-2009年7月,攻读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系金融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年7月-1997年7月,任联想集团进出口公司技术部经理。2000年8月-2002年3月,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2002年3月-2004年6月,任北京同方电子科技公司总经理助理。2003年5月-2004年6月,任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数字水利事业部总经理。2004年6月-2009年3月,任北京尚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09年11月,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金融监管、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国金融中心建设等。主持和承担中央及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30余项,多项政策建议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批复和采纳,是财政部亚投行内部咨询专家。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经济评论》《财贸经济》等权威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有《人民币国际化模式的改变》《中美金融合作:进展、特征、挑战与策略》《2014年国际金融市场回顾与展望》等;出版学术专著有《透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重建》等多部。2016年获得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论文三等奖。
检索正文关键字
报告目录
-
一 国际金融市场风险
- 1.全球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央行资产继续膨胀
- 2.市场波动率在高水平徘徊,全球流动性有所收紧
- 3.新兴市场金融风险上升
-
二 全球债券市场
- 1.全球长期国债市场
- 2.国际负债证券市场
- 三 全球股票市场
- 四 全球外汇市场
- 小结与展望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