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研究总体报告
关键词
作者
佘双好 ,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成员。现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任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
- (一)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现状
- 1.虽然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晓度并不高,但是认同度较高
- 2.在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中,各社会群体认同度最高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认同度最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 3.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性质认识基本正确,但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 4.各社会群体虽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很高的认同度,但在具体观点认同度上存在差异
- (二)各社会群体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途径和载体情况
- 1.书、报、讲座等传统渠道是各社会群体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网络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受青睐的途径,各社会群体思想理论信息获取渠道呈现多样化特点
- 2.各社会群体对网络使用率高但对思想理论类网站使用率低,原因在于思想理论类网站自身建设不够,对人的吸引力不够
- 3.各社会群体在阅读理论书籍时更倾向于选择党的理论和政策通俗化解读书籍来获取思想理论信息,较少选择专业性、理论性、政策性很强的思想理论著作
- 4.各社会群体在日常书报阅读中主要围绕专业发展和个体生活获取信息内容,对思想理论内容关注度低
- 5.家庭环境对思想观念形成帮助最大,网络和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观念形成帮助最小,各社会群体更愿意选择自学等理论学习方式
- (三)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认识和评价现状
- 1.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必要性有高度认识,也有一定兴趣度,但是对当前宣传普及的总体效果评价一般
- 2.树立正面典型和实践活动途径是各社会群体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实践活动途径比理论教育途径有效、组织教育途径比自主教育途径有效
- 3.在思想理论普及活动中,各社会群体对传统载体信任度高于新型载体,对有组织的规范性载体信任度高于自主性的个体化载体,对正式权威载体信任度高于生活化载体
- 4.各社会群体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方法评价高,呼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新方法
- (一)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现状
-
二 不同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认识特点
- (一)不同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存在显著差异,干部知晓度最高,认同度也最高;民众知晓度最低,认同度也最低;大学生知晓度低于教师,但认同度高于教师
- (二)不同社会群体对马列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同度存在显著差异,干部认同度最高,其次是教师和大学生,民众认同度最低,具体认同度各有不同
- (三)不同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性质的认识上存在显著差异,干部认识正确性最高,其次为教师,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较为模糊,而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最为消极
- (四)不同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认同度存在显著差异,干部群体认同度最高,其次是教师和大学生,民众认同度最低,在具体观点上各有差异
- (五)不同社会群体在日常阅读中关注的内容存在显著差异,干部最关注思想理论信息,其次为教师,再次为民众,大学生对其关注度最低,各社会群体关注内容各有差异
- (六)不同社会群体获取思想理论方面信息的途径和载体有显著差异,干部主要通过网络、报刊、书籍、报告讲座,教师和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书籍,民众主要通过网络
- (七)网络虽然是各社会群体排在第一位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但各社会群体较少通过网络获取思想理论方面信息,干部和教师对网络的使用高于民众和大学生,干部使用率最高,大学生使用率最低
- (八)不同社会群体阅读思想理论类书籍存在显著差异,干部对各类理论书籍均有较强阅读意愿,而教师倾向于阅读理论性强的思想理论书籍,学生倾向于阅读非主流思想意识的思想理论书籍,民众倾向于阅读通俗化的思想理论书籍
- (九)在对人的思想观念影响因素评价中,家庭环境是各社会群体普遍认同度最高的影响因素,但不同群体对影响因素的评价具有显著差异
- (十)不同社会群体在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和教师更乐于接受自主的、主动性强的学习教育活动,干部更乐于接受有组织的理论教育活动,民众更愿意接受综合性的、较为被动的教育活动
- (十一)不同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必要性认识度、兴趣度和评价度存在显著差异,干部的认识度和兴趣度显著高于其他群体,而民众评价显著高于其他群体
- (十二)干部对各普及途径的认可度高于其他群体且更为认可传统、正式、有组织的理论教育途径,教师对生动具体、综合多样的途径更为认可,大学生更认可自主学习的普及途径;干部和民众倾向于被动的普及途径,而教师和大学生倾向于主动学习的普及途径
- (十三)干部对各种载体认可度高于其他群体,比较而言,大学生对于传统载体认可度高,教师对于新兴的媒体载体认可度高,民众对权威载体认可度高
- (十四)干部对党的新普及方法认可度最高,其次是教师,再次是民众,大学生认可度最低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的影响因素
- (一)生活满意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的关系显著,而其他群体并不显著
- (二)生活态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呈正相关关系,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度受生活态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民众,再次是大学生,受影响最小的是干部
- (三)人生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呈正相关关系,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度受到人生目标影响最大,其次是民众,再次是干部,大学生在两者关系相关性上并不显著
- (四)政治观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度受到政治观念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大学生,再次是教师,民众所受影响最小
-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晓度与认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度受知晓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干部,再次是大学生,受影响最小的是民众
- (六)社会思潮认同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受社会思潮干扰最大,其次是教师,再次是民众,干部受干扰最小
- (七)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度呈负相关关系,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教师、干部影响显著,民主社会主义对教师和干部影响显著
- (八)教育普及途径效果认可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呈正相关关系,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度受到的教育普及途径影响最大,其次是教师,再次是干部,受影响最小的是大学生
-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影响因素的模型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结构模型
- 1.提高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晓度、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
- 2.不同途径、载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的贡献具有差异性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的其他影响因素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
- 1.不同因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 2.政治观在各种因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的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 3.生活满意度、人生观对政治观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对政治观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人生观能够显著地抑制人们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度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结构模型
-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总体评价和初步建议
相关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在大学生中的实施现状及对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在教师中的实施现状及对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在领导干部中的实施现状及对策
查看更多>>>